每次出門你是否要帶上那個厚厚的錢包?
里面塞滿了社保卡、銀行卡、駕駛證……要用卡的時候手忙腳亂
小編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一事一卡”即將過去廣東人以后可以感受“一卡多用”啦!
9月26日,廣東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廣東省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共二十二條,將于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
《條例》介紹,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以下簡稱“一卡通”)指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集成身份識別、資金發放、支付結算等功能應用,實現持卡人憑社會保障卡跨地域、跨領域享受政務服務和公共服務,參與社會生活,實現一卡通用,使群眾辦事更加方便快捷。
“多卡集成,一卡通用”
《條例》聚焦群眾關切的政務服務和公共服務辦理、社會生活等身邊小事,在建立管理制度、拓展應用模式、豐富應用場景等方面下功夫,著力破解“一人多卡”“一事一卡”的問題。
根據《條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職責為持卡人提供下列一卡通應用服務:
· 辦理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業務;
· 辦理列入一卡通應用目錄的人力資源業務;
· 在醫療機構辦理掛號、診療、住院、結算、繳費等就醫全流程事項,查詢電子病歷和電子檔案等居民健康信息;
· 使用已加載交通功能的社會保障卡,乘坐城市公共汽電車、軌道交通、輪渡等公共交通工具;
· 列入一卡通應用目錄的公共圖書館入館借閱、博物館入館參觀、旅游景區入園游覽、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入場使用等文旅體育場所服務;
· 其他列入一卡通應用目錄的服務事項。
省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交通運輸等部門按照國家規定推進一卡通在高速鐵路、民航等領域的應用。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可以將老年人優待證、殘疾人證和退役軍人優待證的功能等集成到社會保障卡,便利相關人群持社會保障卡在政務服務、公共服務領域享受相應的優待、優惠。
根據《條例》,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將所有可以直接發放到個人金融賬戶的財政補貼資金、救助資金和社會保險待遇等統一發放到社會保障卡。同時,《條例》鼓勵工資待遇發放、個人所得稅退稅、個人申請提取住房公積金等通過社會保障卡辦理。
根據《條例》,社會保障卡可作為辦理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等事項時用于證明身份的證件,按照規定用于住宿登記等業務的身份核驗。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同時,廣東還將推動社會保障卡關聯機動車電子駕駛證等電子證照應用。
助力粵港澳大灣區聯通融通
社會保障卡作為推進公共服務一卡通的載體,是聯通內地和港澳的橋梁之一。為更好服務港澳臺居民,《條例》明確,在廣東省居住、就業、參加社會保險的港澳臺居民可以按照規定申領社會保障卡,與廣東省行政區域內持卡人享受同等服務。《條例》第十條規定“在本省居住、就業、參加社會保險的港澳臺居民可以按照規定申領社會保障卡,與本省行政區域內持卡人享受同等服務。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為加強粵港澳跨境應用合作,《條例》第四條規定“省和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人民政府及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政務和數據等部門應當加強與香港、澳門相關機構在政務服務跨境辦理、社會保障卡跨境應用方面的合作,探索構建社會保障卡跨境通用管理機制,推動一卡通在粵港澳大灣區跨境應用,提高粵港澳大灣區公共服務普惠化、便捷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