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雷高中學的美術班。
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30年來,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雷州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民生紓解民困,在教育、醫療和養老等方面銳意創新,深化改革,各項工作持續提質增效,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穩步提升人民生活品質,開創全市幸福和諧的新局面。
尤其是近10年以來,雷州市聚焦教育公平和質量提升,實施現代化、信息化建設,結對幫扶注入先進理念和教育資源,較好解決了教育區域不平衡的突出問題,朝著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目標奮進;堅持以人為本,以扎實舉措幫助困難群體,解決困難群體后顧之憂,營造美好幸福的生活環境;堅持“大健康”理念,加快推進“健康雷州”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在家門口就醫急切需求。
致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教育事業是民生大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近年來,雷州市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引領,聚焦教育公平和質量提升,推動教育事業取得了顯著成效,2015年被授予“廣東省教育強市”稱號,2016年順利通過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市的督導評估,2019年被授予“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稱號。
學位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是難點。近年來,雷州市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優質學位供給,新建、改擴建一批學校,增加優質教育供給。幾年間便陸續新建了雷州一中高中部、雷州市特殊教育學校、九年一貫制學校雷州市第九中學小學部并順利開學。同時落實城鎮新建居住小區配套標準化學校建設,多個小區配套幼兒園移交教育局舉辦為公辦幼兒園,較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對學位的需求。
優化資源整合,實現規模高效辦學。雷州市通過“撤、遷、并、建、擴、改”等有效途徑,調整優化全市教育資源配置,撤并5所鄉鎮高中。推進鄉鎮標準化寄宿制學校建設,18個鎮及奮勇華僑高新區全面建成一所以上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以鎮為單位加強農村教育資源整合,鼓勵鄉村小學、教學點向城鎮學校集中。2022年以來完全整合小規模學校137所,實現規模化辦學。
創新辦學模式,促進教育優質均衡。雷州市積極探索推進以強帶弱的集團化辦學新模式,組建城鄉教育共同體,充分發揮優質教育品牌的龍頭輻射和帶動作用,促使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和受益面進一步擴大,校際、城鄉、區域教育差距不斷縮小。
持續強化師資建設,充分利用各方資源。近年來,雷州市加大教師補充力度,招聘錄用教師1300多人,安排公費定向培養師范生入職240人,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學科和年齡結構。同時實施銀齡講學計劃,招募銀齡教師200多人,充分發揮優秀退休教師示范引領作用,帶動提升了雷州市農村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和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按照“課改”“質量”“創新”“提升”的工作思路推動“新強師工程”,有針對性地開展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全員培訓、骨干教師培訓、專家型學科帶頭人培訓等。同時推進“縣管校聘”改革,實行縣域內義務教育階段教師交流輪崗工作制度,緩解全市教師實際性缺編和教師學科結構性缺編等問題。
實施結對幫扶,共推區域教育發展。雷州市全面依托廣東省深化全口徑全方位融入式幫扶粵東西北地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政策,主動與廣州白云區教育局、天河區教育局和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嶺南師范學院等高校對接,建立結對幫扶關系,轄區內高中學校與湛江市、廣州市有關學校簽訂縣中托管幫扶“結對子”協議,在教育資源共享、學校結對幫扶、教師培訓培養等方面加強交流合作,實現互利共惠、共贏發展。同時建立了縣域內城鄉學校結對幫扶機制,整合城區14所學校的優質資源,對口幫扶全市18個鄉鎮學校,促進全市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均衡發展。
推進教育信息化,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從以前單純依靠一張黑板、一支粉筆的教室,幾年間便覆蓋了“校校通”“班班通”教學平臺。同時,借助科技平臺更好地統籌全市優質資源,依托城鄉教育一體化課堂平臺,城鄉教育一體化“專遞課堂”,探索“一校帶多校”的教學模式,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推動城鄉學校教育均衡發展。
全力解決群眾家門口就醫問題
自建市以來, 雷州市高度重視醫療衛生工作,致力提升當地醫療條件和醫療水平,聚力推進“健康雷州”建設,全力解決群眾家門口就醫問題,為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供健康支撐。
據悉,截止到2023年,雷州市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833個,專科防治機構4間,公立二級醫療機構5家,農場醫院7間,民營醫院11家,中西醫(含口腔)門診133間;鄉鎮衛生院19間,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個,鎮村一體化衛生站425間,社區衛生站80間,非一體化衛生站134間,門診部、醫務室等其他醫療機構12間。該市擁有開放病床位6960張,平均每千人口擁有病床5.25張。
2021年以來,雷州市緊緊圍繞創建廣東省健康促進市這一工作目標,堅持“以人為本,健康優先”的理念,認真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積極踐行“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廣泛發動、穩步推進,不斷提升群眾健康素養,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近年來,雷州市牢固樹立“大健康”理念,以創建省級健康促進市為抓手,以促健康、轉模式、強保障為著力點,從各個方面聚合要素、形成合力,全面優化健康促進支持性環境。
雷州市把健康理念融入文明城市創建,積極營造良好、健康的社會風尚;把健康理念融入城市建管。在城市市政公用設施建設中,主動融入健康元素,努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近三年來,該市建成了健康主題公園3個、健康步道3條。
把健康理念融入鄉村振興。雷州市建設規范化村衛生站406個,配齊38種基本設備,開通醫保定點報銷,實行24小時服務,方便農村群眾在家門口看病。堅持開展送醫下鄉活動,加大健康科普宣傳力度,進一步推動健康促進與鄉村振興有機融合,廣泛傳播健康知識,引導樹立健康觀念,提升群眾健康水平。
把健康理念融入民生工程。將健康惠民項目列入為民利民十件實事,2021—2022年,家庭醫生簽約分別為72.35萬人、70.43萬人,簽約率分別為49.30%、54.64%。分別為市民群眾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體檢,完成婦女“兩癌”篩查近2萬人,讓群眾得到實惠。
利用醫技下沉基層,解決區域醫療不均衡問題,雷州市人民醫院交由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托管。今年以來,在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醫療技術、人才資源、管理經驗的精準幫扶下,雷州市人民醫院在管理水平、學科建設、運營水平、人才培養等方面均得到有效提升,縣域醫療救治水平得到明顯進步。
大愛善舉鑄造愛心暖城
天南重地,愛心暖城。隨著慈善事業穩步發展,藏在雷州人民骨子里的溫厚博愛被激發出來,源源不斷,持續擦亮文明友愛城市的底色。
愛心善舉不是獨角戲,而是眾人行,雷州市慈善會愈發蓬勃。10多年來,其累計籌集社會慈款27546.15萬元,有80多人次榮獲市級“紫荊杯”、省級“紅棉杯” 榮譽稱號。同時,積極參與“廣東扶貧濟困日”等各項慈善送溫暖、獻愛心行動,支持村容村貌建設項目1201個,資助1551戶貧困戶建房,資助困難學生3206人次,救助患病困難群眾5744人次,累計發放慈善資金24500萬元,用實際行動展現了“大愛雷州、慈善雷州”的風采。
救助工作不斷深化,扎實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五保(城鄉特困人員)供養工作,加快救助機構建設,有力保障困難群眾。從2005年3月開始實施供養工作。雷州市救助管理站成立10多年來,已累計救助求助對象8592人次,有效避免了流浪乞討人員露宿街頭現象,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積極的努力。
兒童福利工作穩步推進。雷州市建起首家社會福利院20多年來,已累計收養社會棄嬰棄童526人,送養395人,為建設文明和諧雷州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自1994年以來,特別是近十年,雷州市不斷加大固定投資力度,狠抓民生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設,升級改造烈士紀念設施,完善配套養老服務中心等,各項民生項目順利建成投用。近10年來,雷州市共籌集4300多萬元投入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全市現有養老服務機構493家,全市養老服務能力大大增強,服務水平也大大提升。另外,總投資達12900萬元的市養老服務中心建設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
目前,雷州市全力推進“雙百工程”社工建設,實現鎮(街)一級社工站百分之百全覆蓋和百分之百到戶服務覆蓋。到目前為止,全市共有社工站21個,社工點108個,現有社工380名,在人員力量上有效保障了全市兜底民生工作。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