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洋鎮黨員干部在施工現場協調解決問題。 受訪者供圖
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可感可及的鎮區蝶變,讓徐聞縣下洋鎮群眾切身體會到“百千萬工程”帶來的利好,也從一開始的反對者、旁觀者,變成最大參與者、受益者。
在推進“百千萬工程”過程中,下洋鎮錨定“七個一”目標任務,對東華大道及鎮區進行升級改造,堅持“黨委領導、政府推動、群眾自愿、沒有補償”的工作原則,探索“黨群家庭會”等新模式,有效化解改造工作的堵點、難題,把群眾力量轉化為鎮圩建設發展的強大動能。
“鎮區道路不如村”,咱要改!
9月6日,超強臺風“摩羯”在徐聞縣角尾鄉二次登陸,對該縣造成重創,通路通電通水通信成了災后重建的重點和難點。而位于徐聞縣東部偏遠的下洋鎮鎮區,卻能在臺風過境后保持“四通”,數千名群眾生產生活基本不受影響。
“以前一打臺風,就會停水停電好幾天。現在電力線、通信線、有線電視線都埋在地下,不怕風雨,臺風天供水、供電、手機和電視信號都正常。鎮區升級改造工程確實讓我們下洋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以前先進多了。”家住下洋鎮區的陳伯告訴記者。
陳伯口中“翻天覆地的變化”,始于鎮區內東華大道的升級改造。
從徐聞縣城到下洋鎮有近50公里路,驅車大概需要1個小時。此前,作為鎮區交通樞紐的主干道東華大道僅有兩車道,道路狹窄、路面破損嚴重,經常出現車輛擁堵、大面積水浸等問題,給轄區群眾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不便。下洋鎮也因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薄弱、鎮區容量小,長期以來為群眾所詬病。“改造前,群眾常說下洋鎮區的道路還不如一條村。”下洋鎮黨委書記劉學說。
眼見其他鄉鎮通過實施“百千萬工程”改善提升人居環境,下洋鎮群眾也紛紛通過“平安夜訪”、干群座談會等渠道,發出了“改造升級東華大道”“改變鎮區落后面貌”的強烈呼聲。
民有所盼,政有所應。下洋鎮搶抓實施“百千萬工程”的機遇,組建升級改造工作專班,圍繞“打造一條美麗示范主街”“推進美麗圩鎮建設”任務,于2023年5月起對東華大道及鎮區進行全面升級改造。
事實上,早在20世紀90年代,東華大道便被設計為30米寬的道路標準,但由于長期發展落后,鎮圩沒有得到很好規劃,樹木、破舊房屋等逐漸占用了道路。
擺在下洋鎮面前的,有兩套方案:東華大道既可以建四車道,也可以建六車道。如果建四車道,可以“回避”拆遷難題;如果建六車道,不僅要拆遷,“三線”也要下地。經過反復討論研究,下洋鎮黨委、政府最終決定建設六車道,打通東華大道這條鎮圩“主動脈”,為鎮圩發展“拉開骨架”。“下洋鎮長期偏遠落后,如果別人走5步,我們也跟著走5步,那我們永遠排在別人后面。慢進也是退,必須急起直追,徹底改變落后面貌。”劉學說。
經過摸排,實施東華大道升級改造,有62戶臨街房屋、鋪面因不符合規劃標準需要拆遷。如何讓臨街住戶自愿無償拆除房屋、鋪面,是推進升級改造工程最為棘手且必須首先解決的難題。
如何破題?到群眾中去!
真情“黨群家庭會”,咱支持!
由于沒有經濟補償,且堅持自愿拆遷,一開始,臨街住戶和商家普遍不愿意自拆房屋、鋪面,部分臨街住戶和商家甚至干擾動員工作。黨員干部好不容易做通一戶群眾思想工作,轉身就有人跟在后面潑冷水、勸退,讓已答應的群眾產生動搖。
在鎮上經營了20多年的春來飯店,臨街鋪面比較多,需要拆除的鋪面面積大,加之家庭成員之間意見分歧較大,鎮班子成員多次到該飯店做動員工作都收效甚微。
“由于家庭成員意見不統一,專班干部做通兒子思想工作后,過兩天老父親說不行;丈夫想通了,妻子又不同意,存在這種情況的拆遷戶不在少數。”劉學介紹,針對類似問題,下洋鎮摸索出了一種“黨群家庭會”工作法——黨員干部到動員工作難度大的家庭,與該家庭所有成員一起開會商討。
以春來飯店為例,為提高“黨群家庭會”的效果,會前,鎮黨員干部深入了解與春來飯店店主一家的鄰里親朋,抓住問題癥結,通過鄉賢、親屬等社會關系,從家鄉情懷等多個方面去做他們一家的思想工作。
“改變下洋長期落后面貌,需要3萬多名下洋群眾的支持,作為下洋人要有‘熱愛下洋、發展下洋’的情懷……現在沒什么人來飯店吃飯,改造后,鎮圩人流集聚,飯店生意肯定會好起來。”一場別開生面的“黨群家庭會”在春來飯店內熱烈開展,拉家常、講情懷、擺事實、談展望,鎮黨員干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兩次“黨群家庭會”過后,春來飯店店主一家終于統一了意見,從要求拆遷款和置換住宅地,轉為一致支持無償拆遷改造。有見及此,一些觀望的家庭也紛紛轉變思想,自愿拆遷支持鎮區升級改造。
“有時候我們在群眾家開完會回到辦公室,已經是凌晨三四點了。”劉學感慨地說。最終,歷時近9個月,在沒有任何經濟補償的前提下,62戶家庭、鋪面均自愿拆除了臨街房屋、鋪面,占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總長約1.6公里。
桑梓鄉賢心連心,咱爭取!
在拆遷動員過程中,有些群眾對鎮黨委、政府推進鎮區升級改造工程不理解,甚至有群眾認為是“面子工程”“政績工程”。怎樣才能贏得群眾認同和支持,更好地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土生土長的下洋鄉賢們以桑梓情深架起了干群溝通的橋梁。
下洋鎮充分發揮鄉賢作用,組建“鄉賢宣講隊”,以“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為主題開展入戶宣傳引導,爭取群眾支持,成為推動東華大道及鎮區升級改造的一支重要力量。該鎮涌現了許多優秀的鄉賢和群眾,他們有的深明大義,積極支持升級改造,主動聯系專班拆除臨街房屋;有的與親屬、鄰居促膝長談,耐心做通他們的思想工作。
“東華大道的改造,能為下洋鎮區帶來很大的改變,是造福當代、利及子孫后代的事情,我從一開始就表態支持和參與這項工作。”鄉賢張再闖介紹,他在全鎮率先拆除了沿街搭建的兩個車庫,并利用家庭聚餐等機會,說服他的大伯拆除了兩間房屋,希望帶動群眾響應支持拆遷工作。
該鎮還整合專班干部、村(社區)“兩委”干部、各領域志愿者等工作力量,組建宣講隊伍16支、隊員130多人,借助“平安夜訪”、文明實踐活動等契機,深入到村(居)民家中,強化“百千萬工程”政策宣講,廣泛宣傳升級改造工作,向群眾生動闡述“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派發參與鎮區改造《倡議書》等資料,努力爭取廣大群眾的支持和配合。
下洋鎮群眾表現出來的深明大義也十分動人。在拆遷工作之前,臨街住戶三叔曾向鎮里面提出解決一宗歷史遺留的土地糾紛問題。然而,當鎮干部到他家里做拆遷動員時,三叔主動提出,先“放下”原來的土地糾紛訴求。“你們集中精力搞好鎮區改造,改變我們下洋鎮的落后面貌。我的家庭需要拆哪里,我都全力支持配合。”三叔對鎮干部說。
內外聯動促施工,咱努力!
地下管網鋪設的走向、行道樹栽種的位置、路面鋪設的高度……升級改造工程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且施工現場情況比較復雜,進入施工階段后,每天都有新的問題和群眾訴求需要及時解決,稍有不慎可能會產生矛盾糾紛。
為確保工程順利推進,下洋鎮抽調專班干部等組建了現場協助隊、黨群服務隊等多支工作隊伍,工程隊施工到哪里協助隊就工作到哪里,第一時間協調解決了路面坑洼泥濘、鎮區停水、人車通行等一系列群眾反映的問題,努力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協助施工零障礙、改造進度有保障工作目標。
同時,該鎮每天安排鎮領導班子成員和專班干部在“德立”工作室接待來訪群眾,及時解答群眾提出的疑問,解決群眾實際困難,創造良好施工環境。“我們堅持‘三個到位’。對于群眾合理的訴求,要做細做透工作,確保解決到位;對于不合理的訴求,從情、理、法等方面引導解釋到位;對于群眾的實際困難,要幫扶到位。”劉學說。
自升級改造工作開展以來,累計開展群眾的思想動員和接待工作286次,解決鎮區改造相關問題和群眾訴求近168件。
美麗圩鎮百業興,咱獲益!
寬敞暢通的主干道、干凈整潔的鎮區、日漸興旺的商業……升級改造后的下洋鎮,“顏值”驚艷。
歷時近一年,下洋鎮高質量推進以東華大道升級改造為核心內容的鎮區改造項目,基本完成相關建設指標和工作任務。改造后,東華大道由過去擁擠、破舊的2車道升級為30米寬的6車道,增設了人行道、綠化帶,沿路新栽種香樟樹280棵,安裝新路燈166盞,實現“三線”下地約1000米,帶動了鎮區整體風貌提檔升級。
“東華大道改造后,交通便利了,環境衛生變好了,晚上路燈亮堂堂的,外地游客也越來越多,飯店生意好的時候,一天營業額有兩三千元。”春來飯店新老板楊明威在忙碌的間歇告訴記者,鎮區的升級改造給了他們留在家鄉創業的信心,他重新裝修了飯店。“現在我們不用拋下子女背井離鄉外出打工,家里老人也放心。趁年輕,我們想努力拼搏一把,打響飯店的老牌子。”楊明威滿懷憧憬。
路通百業興。東華大道升級改造后,沿路新開設了快遞點、餐飲店、娛樂場所、建材店等近20家,原臨街鋪面搬進新鋪面的有10余家,轄區群眾消費、消遣有了更為便捷、更多樣化的服務和選擇。如今,東華大道地段的商鋪變得十分搶手,有近10間臨街在建房屋的鋪位已被早早預訂,鋪租也上漲了。
群眾從“觀眾”變成了“主角”,源源不斷為下洋鎮實施“百千萬工程”注入活力。下洋鎮接連于2023年、2024年分別獲得徐聞縣鄉村振興示范帶創建第一名和“鎮在進行、村在行動”夏季看行動“擂臺大比武”的第一名,并獲得廣東省信訪工作示范鄉鎮(街道)等榮譽稱號。
“接下來,下洋鎮將積極推廣‘黨群家庭會’等工作經驗,不斷拓展其內涵和應用領域,多措并舉應對鎮區治理相關工作,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劉學說。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