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島紅樹林。
坐擁我國紅樹林面積最大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全世界紅樹林面積遞減的背景下,湛江紅樹林面積卻逐年增長,被譽為“世界濕地生態恢復的成功范例”;湛江紅樹林保護成效亮相《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湛江紅樹林入選“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金牛島紅樹林片區入選2023年廣東省林長綠美園;“紅樹林碳匯價值綜合保險”被評為2023年度廣東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案例;由湛江牽頭編制的《廣東省紅樹林碳普惠方法學》成為全國首個藍碳碳普惠方法學,解決了紅樹林碳增匯的量化和變現兩大難題,為實現“雙碳”目標和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作出了湛江貢獻……
生態明珠熠熠生輝的背后,是港城湛江對生態的倍加呵護。
一直以來,紅樹林仿若“海岸衛士”默默守護著我們的家園。近年來,湛江也在以實際行動進行保護,實現與紅樹林的“雙向奔赴”、互相成就,不斷擦亮“紅樹林之城”的生態名片。
組圖:麻章區開展紅樹林營造修復工作。
精心守護“綠色明珠”
成片成片的紅樹林猶如湛江灣上的一顆顆“綠色明珠”,在風中搖曳生姿。夕陽的余暉傾灑而上,仿佛為其披上了一層金燦燦的外衣,勾勒出海上“蓬萊仙境”。成群成群的白色“精靈”——鷺鳥在紅樹林上自由翱翔……這樣靜謐美好的景象,卻是湛江平日里再尋常不過的“景觀”。
7月18日晚,湛江紅樹林亮相央視《新聞聯播》,驚艷眾人。在央視新聞聯播播出的《美麗中國》欄目中,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更是首個出鏡,充分展現了生機盎然的湛江風光。
《湛江市建設“紅樹林之城”行動方案(2021—2025年)》《湛江市深入推進綠美湛江生態建設行動方案》《湛江市紅樹林保護修復規劃(2021—2025年)》《湛江市紅樹林濕地保護條例》《湛江市紅樹林資源保護和監管工作機制》……近年來,一個個關于紅樹林保護的文件相繼出臺,一項項保護修復措施密集落地,湛江市在建設“紅樹林之城”之路上奮蹄疾進,生態優勢更加厚植。
為了更好守護綠色“國寶”,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濕地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利用科技手段為湛江紅樹林裝上了“千里眼”“順風耳”和“智慧腦”。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紅樹林造林1372公頃,任務完成率48.8%;已完成紅樹林修復1553公頃,任務完成率113.4%,獲省級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445畝。加快推進雷州市、徐聞縣兩個“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建設,雷州完成營造紅樹林151.5公頃、修復紅樹林107.6公頃,徐聞完成營造紅樹林533公頃。以霞山區觀海長廊紅樹林濕地建設為主題的湛江灣(北部)海岸帶綜合整治及修復項目獲得兩年一度的廣東省第二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十大范例的“十大范例提名”第一名。
湛江市對紅樹林生態保護的重視,得到了大自然的回饋——2023年湛江生態環境保護多項工作亮點紛呈: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95.8%,超額完成省下達的92%目標任務,創近年來歷史最好水平;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2.48,全省排名第二,達到近五年最好水平。AQI達標率和PM2.5濃度均超額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
湛江市紅樹林文化中心、各類紅樹林科普教育基地等紛紛揭牌啟用,配套設施愈發完善,越來越多的“紅馬甲”志愿者加入凈灘護林、紅樹林科普宣講的活動中來,“保護紅樹林”志愿服務隊伍不斷壯大,廣大市民積極爭當紅樹林的守護者、紅樹林知識的宣講者、紅樹林故事的傳播者。
鳥兒翱翔在湛江紅樹林上空。
紅樹林“點綠成金”
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湛江積極找準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結合點,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紅樹林正變身為“金樹林”,實現“點綠成金”。
在麻章金牛島,紅樹林中“別有乾坤”:島堰之間紅樹林成簇生長,成群魚蝦在水下暢游,這就是湛江紅樹林版“桑基魚塘”。在南三島,“紅樹林—貽貝—青蟹”養殖生態系統正在形成,互相滋養……
湛江市創新種養耦合“湛江樣本”,在全省率先開展“紅樹林種植+養殖耦合”生態型經濟試點工作,籌建紅樹林種養耦合特色示范點2處,有效破解修復難題,獲得7項技術指南等一系列技術成果,開發出高附加值的生態產品,打造“湛字號”標桿海產品牌,形成產業集群,逐步實現“人養林”向“林養人”轉變,努力走出一條紅樹林保護和水產業發展雙贏的新路子,打造湛江紅樹林生態養殖新范本。
紅樹林作為重要的藍碳生態系統,具有極強的碳匯能力。湛江市以紅樹林為重點,積極推動開發紅樹林、鹽沼、漁業等海洋碳匯相關碳普惠項目,并探尋海洋碳匯自愿減排項目進入碳市場交易的機會和方式,使藍碳成為海洋經濟產業的新增長點,將海洋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同時,湛江大力創新文旅融合“湛江品牌”,扎實推進紅樹林生態旅游經濟帶建設,將紅樹林要素融入大文旅產業鏈,打造“鮮美湛江”文旅品牌和“紅樹林生態旅游目的地”。特呈島上生長著“中國最古老盆景式紅樹林古群落”,隨著紅樹林生態主題公園配套設施升級完善,成為湛江第一個以紅樹林為主要亮點之一的國家3A級旅游景區。金牛島紅樹林片區開發運營工作持續推進,初步完成金牛島紅樹林旅游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完善公共服務設施。
“麻章通明港紅樹林+蠔排”生態美食游、“特呈島紅樹林生態濕地公園+趕海”親子家庭游、“雷州九龍山濕地公園+觀鳥”研學游、“廉江高橋紅樹林風景區+平山崗村”鄉村振興游……各縣(市、區)充分利用紅樹林片區周邊優勢資源,探索“文化+旅游+生態”沉浸式體驗新模式,受到外地游客熱捧,助推湛江文旅市場提質升級。
2024年春節假期,湛江8天共接待游客306.05萬人次,同比增長59.1%;旅游收入27.9億元,同比增長146.5%,入選新華網全國“春節假期城市入境深度游客量前20名”榜單。“五一”期間,湛江以206%的數據上榜全國商圈人流日均增幅前十城市,文旅市場增長大幅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13家重點景區的旅游收入較2019年同期增長150.6%。
“紅樹林之城”形象“出圈”
湛江上榜“2022—2023年度中國美好生活城市”發布的“十大魅力打卡之城”,被央視公眾號評為“網紅四小城”之一……近年來,湛江“紅樹林之城”影響力不斷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譽度得到大幅度提升,湛江逐漸成為一座新銳的“網紅城市”。
“成群中華白海豚暢游湛江雷州灣!”近年來,湛江中華白海豚“生態奇觀”火熱出圈,并多次登上央視新聞聯播。中華白海豚被譽為“海上大熊貓”,湛江優越的海洋生態系統為其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場所,雷州灣暢游著近千條中華白海豚,是世界第二大中華白海豚種群,令不少人慕名而來。“白海豚+紅樹林”的IP組合,拼出了湛江綠水青山的生態底色。
原創音樂劇《紅樹林深處的燈塔》在廣州、深圳展演,在湛江開展多場演出,引起巨大反響,獲得第十五屆廣東省藝術節三等獎,其選段《渡海總攻》獲廣東省首屆軍旅歌曲歌詠比賽一等獎。此外,還創作紅樹林相關的歌曲376首、美術作品395幅、文學作品1259篇。“頑強不屈的意志、激濁揚清的正氣、勇于創新的品質、團結奮進的力量”的湛江紅樹林精神逐漸變得鮮明、生動起來。
6月15日,央視CCTV4《美麗中國 美好生活》攜手湛江等四市開啟廣東文旅助農直播活動,將空氣鮮、水質鮮、物產鮮,城鄉美、自然美、文化美這“三鮮三美”推介給各地游客。在央視這個大舞臺上,湛江歌舞團7名女演員演繹了第十五屆廣東省藝術節獲獎劇目《紅樹林深處的燈塔》中《美麗的紅樹林》女子群舞片段,其后更融入“儺舞+街舞”等非遺創新展示,還有“跳島游”推介、五星級“粵菜師傅”現場制作湛江美食等豐富多彩的節目,使得“鮮美湛江”的形象更加出圈。
近年來,“紅樹林之城”文化活動周和“紅樹林之城”主題文創產品設計大賽、短視頻大賽、征文大賽、宣講比賽、攝影展等各類活動的相繼舉辦,使得“紅樹林之城”的招牌更加響亮。
湛江結合開漁,舉辦2023“紅樹林之城”海鮮美食放送季活動,吸引廣大游客到湛江旅游觀光、品嘗海鮮美食,感受湛江文化魅力,據統計,活動期間全市游客量達到134.71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約6.1億元,均同比大增。2024“紅樹林之城”湛江半程馬拉松賽的舉辦,更是“爆火出圈”,接待游客量約20.01 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約2.12億元。
搶“鮮”體驗,向“美”而行,“紅樹林之城”——正在成為湛江一張愈發閃亮的城市名片。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