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個微信公眾號紛紛關注、轉發“湛江手藝”,其中介紹的雷州灰塑、雷州木雕、雷州蒲織等令人眼前一亮。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保護、繼承并發展好這些傳統技藝,是當下值得思考的話題。
提起“湛江手藝”,除了文章所介紹的雷州灰塑、雷州木雕、雷州蒲織,還有廉江手造紙制作技藝、雷州窯陶瓷制作技藝、雷州葛布制作技藝、吳川木偶雕刻技藝、吳川泥塑制作技藝等,這些既是展示城市形象的文化名片,又是轉入致富新賽道、催旺消費新場景的特色資源。近年,湛江在非遺傳承保護上的努力可圈可點,不少非遺傳承人也跳出固守的圈子,走出一條非遺傳承新路。眼下,進一步加大力度推動“湛江手藝”出圈,十分有意義。
如果說非遺的魅力源于悠久歷史,那非遺的活力則在于傳承創新。傳統非遺技藝大多依靠家族式傳承、手傳心授,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這種傳承方式正越發面臨“斷層”“失傳”的風險。但與此同時,另一種趨勢也在悄然興起——網絡社交空間正成為非遺傳承新平臺;而且,通過“非遺+電商”“非遺+短視頻”等模式,一些非遺技藝找到了“變現”的密碼,這種“變現”又反過來推動越來越多新生力量加入到學習、傳承非遺技藝之中。
今年6月,抖音發布了《2024非遺數據報告》。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抖音上國家級非遺相關視頻累計分享量同比增長36%;“00后”和“60后”最愛看國家級非遺相關內容。在抖音,越來越多人傳承和傳播非遺,“95后”“00后”成為生力軍,30歲以下傳承人年均增長72%;非遺視頻和直播帶動用戶種草、打卡及消費,購買非遺團購商品的用戶數同比增長328%?!?0后”陜西汪氏皮影第五代傳承人@汪氏皮影·確實牛皮借短視頻用皮影演繹邁克爾杰克遜、擎天柱,讓古老技藝頻頻打破次元壁?!?5后”@郎佳子彧是北京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他用面塑還原宮崎駿動畫、冰墩墩,讓年輕人感受非遺的潮酷。遂溪醒獅和獅頭彩扎傳承人@龍灣獅兄也是一名“95后”,他在抖音記錄舞獅日常,分享獅頭彩扎制作,探索如何將傳統文化傳得更廣。這種利用新媒體、互聯網推動非遺技藝“潮起來”“叫得響”的方式方法,恰是當下“湛江手藝”需要借鑒學習的。
值得一提的是,“湛江手藝”應作為一個非遺區域品牌大IP去經營。在單打獨斗難以引起廣泛關注的情況下,如何依托“鮮美湛江”將非遺與文旅、電商、直播等結合起來;如何打造湛江非遺手藝的品牌形象,包括統一的標識、包裝和宣傳口號;如何豐富品牌故事的講述,傳遞非遺手藝的價值和情感,都應該盡快作為一個課題去好好研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