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山觀海長廊紅樹林吸引了大批鷺鳥。 記者 郎樹臣 攝
啾啾聲脆,翩翩于飛,每年秋冬,大批候鳥如約來到湛江,回到它們“南方的家”。湛江擁有大片的紅樹林濕地,茂密蔥蘢的植被、綿延廣闊的沿海灘涂和營養豐富的海洋生物,每年都會吸引大批候鳥相聚于此,成為天然的候鳥“停歇地”和“加油站”。藍天、碧海、綠樹、飛鳥,形成一幅優美靈動的生態畫卷。
紅樹林內群鳥飛舞生機無限
去年10月底,國家保護動物黃嘴白鷺和豆雁首次亮相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黃嘴白鷺是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豆雁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都是對環境和水質要求非常嚴苛的鳥類。兩種鳥類在湛江紅樹林保護區范圍內的首次清晰影像記錄,為湛江紅樹林作為“生物多樣性寶庫”再添新證,也使“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周邊鳥類名錄”再添新成員,保護區鳥類種類從2002年的194種增至2022年的312種。
湛江紅樹林濕地是全球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歇地、中轉地。目前,已在我市發現300多種鳥類,多種常來湛江棲息的候鳥名列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錄,其中有勺嘴鷸、小青腳鷸、遺鷗、黑臉琵鷺、白肩雕、烏雕、中華鳳頭燕鷗、黑嘴鷗、黃嘴白鷺、黃胸鹀、中華秋沙鴨等名列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近年來保護區還記錄到三趾鷗、白嘴端鳳頭燕鷗、斑頭鵂鹠、短嘴金絲燕等新物種。其中勺嘴鷸最大的越冬群體就在湛江,是湛江鳥類名片。
勺嘴鷸。記者 郎樹臣 通訊員 程立 攝
中華鳳頭燕鷗。 記者 郎樹臣 通訊員 程立 攝
近日,記者走進麻章區金牛島紅樹林,登船犁波,眼前大片水域,簇簇翠綠的紅樹林植根淺海;從高處俯瞰,星羅棋布的紅樹林如同一個個綠島,散入碧水間。
金牛島紅樹林面積3000多畝,位于湛江市麻章區湖光鎮西南,距市區約20千米。湛江紅樹林國家級保護區的26種真紅樹及半紅樹植物,在這里可找到10種。這里是凈化水質的海上森林,更是“生物多樣性寶庫”。樹下魚蝦貝蟹,樹上鷺鶴鷸鷗,翔羽游鱗海天競自由。
雷州半島大地,因為候鳥的到來,生機無限。鳥兒們有的在沙灘上和樹林間覓食,有的在晴空中展翅翱翔,有的佇立枝頭梳理羽毛,有的蹁躚舞蹈尋求佳偶,群鳥飛舞猶如“鳥浪”,成為雷州半島冬日一景。
環境優越讓候鳥“情有獨鐘”
候鳥具有沿緯度季節遷移的特性,為何對湛江情有獨鐘?候鳥,尤其是瀕危水鳥對環境的改變極為敏感,哪里生態好環境好,它們就遷徙到哪里,只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才能成為鳥類棲息之地。因此,很多候鳥的繁殖和遷徙離不開濕地這個“候鳥天堂”,而湛江的濕地因其優越的環境,吸引了眾多候鳥的到來。
我市是全國紅樹林面積最大的城市。近年來,湛江通過實施雷州半島生態修復和濕地保護等項目,對清退的養殖塘進行生態修復,大力開展紅樹林人工造林,定期進行巡護,及時發現并恢復受破壞的紅樹林。目前,我市有紅樹林9960公頃,占全國紅樹林面積33%,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成我國紅樹林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近年來,在全球紅樹林面積逐年遞減的大趨勢下,湛江紅樹林面積逆勢增長,被國際濕地專家稱為世界濕地恢復的成功范例。
白鷺翩翩起舞。 記者 郎樹臣攝
雷州附城鎮嵐北村紅樹林灘涂,成群候鳥齊飛。 記者 李忠 攝
湛江是候鳥們“南方的家”,每年的秋冬季節正是候鳥遷徙時節,涼風乍起之時,它們如約歸來,棲息在廣闊的紅樹林中。多年的資源監測顯示,保護區內紅樹林底棲生物種群數量和生物量穩定,而一些對環境特別敏感的水禽的回歸,表明湛江紅樹林生物多樣性持續增長,整個生態系統基本實現良性循環。湛江紅樹林保護區作為國際候鳥遷徙路線重要中轉站或越冬地,它們選擇來湛越冬,正說明此處具備優越的生態環境,也是我市近年來愛鳥護鳥專項行動取得成效的體現。
打造綠美之城,筑牢護鳥屏障
一直以來,我市十分重視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為使愛鳥護鳥意識深入人心,我市堅持主管部門和社會團體相結合,連續開展了42屆“愛鳥周”、32屆野生動物保護月集中線上線下科普宣傳活動,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開展候鳥保護宣傳教育,保護野生動物良好風氣蔚然成風。依托寸金動物園有限公司建立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委托愛鳥協會開展專業規范的疫源疫病監測和反盜獵巡護,筑牢護鳥屏障,有效防范公共衛生安全。
如今,放眼雷州半島,綠水旖旎,天藍地潔,一幅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現。3月19日,湛江印發《湛江市深入推進綠美湛江生態建設行動方案》(下稱《方案》),并于22日召開了綠美湛江生態建設動員部署會,綠色發展腳步更加堅定,綠色屏障更加堅實。
通明海特大橋下的紅樹林。記者 李嘉斌 攝
湛江市麻章區世喬村一帶紅樹林片區,白鷺于林中成群結伴。 記者 劉冀城 攝
《方案》對如何扎實推進湛江生態文明建設,著重對精準提升森林質量、“紅樹林之城”建設、綠美城鄉、綠美保護地、綠色通道、古樹名木、全民愛綠植綠護綠意識等方面進行了具體部署。預計到2027年底,全市完成林分優化提升7.61萬畝、森林撫育提升2.73萬畝;到2035年,全市完成林分優化提升32.38萬畝、森林撫育提升10.28萬畝,推動湛江市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顯著增強,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大幅提升,綠美生態成為普惠的民生福祉,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半島。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良好的生態不僅得益于大自然的饋贈,也得益于當地政府和群眾的保護。湛江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將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綠色已成為湛江發展的靚麗底色,生態成果已成為湛江一張亮麗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