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候鳥遷徙季。4月4日,總臺央廣中國之聲推出特別直播《春暖花開 聽候鳥回家》,連線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對湛江紅樹林及候鳥遷徙情況進行了關注和報道。
“有一種鳥體型較小,嘴巴像個小湯勺,被譽為‘鳥中大熊貓’,是我國的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每年冬天,他都會從家鄉俄羅斯南遷我國南方地區比如廣東湛江一帶越冬。你能猜出來是哪種鳥嗎?”直播間,主持人向觀眾提出這個問題后,“勺嘴鷸”三個字瞬間刷爆屏幕。還有觀眾留言道:“湛江紅樹林風景優美,綠意盎然空氣清新,是鳥類最佳的棲息地。”“勺嘴鷸,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極危’級別,2022年全球同步調查記錄僅為661只,2022年5月的調查記錄顯示中國境內49只,其中湛江28只。”
同時直播間還可以實時觀看雷州市九龍山紅樹林濕地公園的監控視頻,讓觀眾一邊看候鳥優雅地在灘涂上漫步覓食,一邊聆聽關于勺嘴鷸的知識。
據介紹,勺嘴鷸是全世界體型最小的水鳥之一,它體長約14到16厘米,和麻雀身材相仿。嘴巴上擁有一個像小勺子一樣的黑色鳥喙。這“湯勺”一樣的嘴巴不僅僅是看起來可愛,而且還可以幫助勺嘴鷸更好地偵測和捕獲獵物。灘涂上看到勺嘴鷸覓食,就知道為何它們是多么熱衷于“干飯”了。它們如此經常在海邊的灘涂上忙碌個不停,或是用扁扁的喙尖挖掘泥沙,或是把“小勺子”伸進泥水里左右搖晃,以收獲滿嘴美味的小動物,所以它們是名副其實的“自帶飯勺的干飯鳥”。奇特的嘴巴和呆萌的動作,勺嘴鷸贏得了觀眾粉絲點贊。
勺嘴鷸的家鄉在俄羅斯的楚科奇半島上,屬于凍原地帶,非常寒冷。所以,勺嘴鷸們會飛到南方的熱帶海灘過冬。每年啟程,會經過韓國半島等地區,在中國的黃渤海地區中轉補充能量和換上新羽毛,然后繼續南遷,部分選擇中國的湛江等南方地區越冬,部分飛到東南亞的緬甸、孟加拉和越南等地越冬。到了第二年的春季再遷飛回去生兒育女,它們每年往返飛行路程將近兩萬千米,是“國際旅行家”。
據了解,全球勺嘴鷸數量僅存約700只,是世界極度瀕危物之一,為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目前正面臨著全球數量衰退、棲息地喪失及退化、人類非法捕獵等威脅,生存狀況面臨嚴峻考驗,需要大家共同的關注和守護。
“現在又到春暖花開時節,全世界數以億計的候鳥已經從越冬地啟程,向繁殖地回歸,其中湛江紅樹林是越冬候鳥的重要棲息地。”據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2016年初,同步調查團隊在雷州灣監測到43只勺嘴鷸,這是我國最大的一筆越冬記錄。
目前湛江紅樹林保護區總面積20278.8公頃,是我國紅樹林面積最大、種類較多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豐富,有真紅樹和半紅樹植物16科25種;記錄鳥類18目48科312種,包括勺嘴鷸、東方白鸛、中華風頭燕鷗、遺鷗、黑臉琵鷺、黑嘴鷗等全球珍稀水禽,是廣東省重要鳥區。
近年來,湛江紅樹林保護區管理局加強紅樹林保護管理,強化紅樹林生態修復,森林、草原、濕地面積逐漸增加,還在雷州附城紅樹林區開展護花米草清理項目,為珍稀鳥類提供更好的棲息地,豐富的濕地資源為候鳥遷徙繁衍創造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編輯/梁海飛 徐衛民 值班主任/何杰 值班編委/林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