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湛江灣。 記者 郎樹臣 攝
大干快上,重大項目建設“加速跑”;下沉基層,鄉村振興一線“顯擔當”;“平急轉換”,聯系服務群眾“當先鋒”;邊界聯建,攜手打造紅色“朋友圈”……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近年來,湛江市聚焦“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主題,集中優勢、串珠成鏈打造10個“主題內涵深、品牌叫得響、經驗推得開”的特色黨建品牌,把黨建融入發展、融入治理、融入服務,推動湛江跨越式、高質量發展。
項目黨建
——把黨組織建在一線 推動重大任務攻堅突破
湛江市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以產業為基、項目為王,通過建強“項目黨建”火車頭,把黨組織建在一線,把黨旗插在一線,以大項目支撐大產業,以大產業帶動大發展,打造建設具有湛江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在黨建引領推動下,一個個重點項目落子開工,頻頻刷新“湛江速度”。
●經開區:“126鏈上黨建工作法” 打造園區項目黨建品牌
湛江經開區黨委圍繞“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這一主線,運用“126鏈上黨建工作法”,堅持產業鏈延伸到哪里,黨建鏈就覆蓋到哪里。通過黨建鏈帶動產業鏈,聚力鏈上“組織、服務、資源、活動、作風、考核”六大要素,充分發揮經開區、奮勇高新區先進制造業重點項目建設專項指揮部等4個聯合黨委、58個臨時黨支部和企業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凝心聚力、奮發有為,以高質量黨建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2022年,推動18個項目開工建設,12個項目建成投產,新準入工業項目21個,投資總額約205億元。全區GDP75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002億元,占全市6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85億元,占全市58%。
●吳川市:創建紅色商會 推動高質量發展
吳川市立足于商會資源,著力貫通商會黨建“建、育、紓、歸”全鏈條。通過“紅色+商會”模式,推動駐外商會成立黨支部13個、黨建聯絡中心4個。突出“紅色文化”鑄魂育人,實現商會組織“黨建入章程”全覆蓋,商會文化與黨建文化融合共進。健全紓困解難機制,以“兩個健康”引領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持以商會黨組織為橋梁,搭建“雙招雙引”平臺,引導更多外出企業家回鄉投資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新型產業。2022年以來,共簽約威利·國際、金海納、粵鋼新材料科技等9個項目,投資資金48.47億元,有效促進三產提檔升級。打造“吳商善行”公益品牌,2022年商會黨員在疫情防控和濟困助學中捐資捐物2588萬元。
●霞山區:推行“兩卡”積分制 激發先鋒力量投身重大任務
霞山區積極探索建立“黨員先鋒卡”和“入黨成長卡”管理機制,激勵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下沉到重大任務一線工作中。分類定標、帶頭爭先,采取以分類為基礎、量化為依據、加分和扣分相結合的模式,對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實行“一事一記”,動態記錄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表現、參與集體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等情況。分塊積分、精準管理,按照“五帶頭”“五爭先”標準,列明積分分值表加分細則及對應分值,對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量化評價管理。分時考評、獎優罰懶,將年終積分作為確定發展對象、民主評議黨員、年度考核、評優評先、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自推行“兩卡”積分制以來,霞山區引導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投身于疫情防控、防風防汛、文明城市創建、重點項目建設等一線工作,年均開展志愿服務5000人次以上。
廉江黨建書吧。 記者 李忠 攝
金沙灣黨建主題公園。 記者 劉冀城 攝
基層善為
——鍛造過硬基層黨組織 黨員干部常態化下基層
從人民群眾中來,到人民群眾中去,湛江市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完善提升基層治理“平急轉換”機制,推動黨員干部常態化下沉基層一線,科學應戰本土疫情,夜訪群眾排憂解難,促老舊小區煥新顏,在各種大戰大考、服務民生中推動黨群同心同行。
●遂溪縣:探索“平急轉換”黨建引領新格局
遂溪縣探索打造“平急轉換”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系,織密建強社區“全科網格”和農村“綜合網格”,構建“鎮(街)黨(工)委-村(社區)黨組織-網格黨小組-黨員聯系戶”四級組織架構,做到“格格有堡壘、戶戶見黨員”。在平時,實施“黨員報到-宣傳教育-培訓演練-雙向互評”跟蹤管理;在急時,實施“急時動員-整編調度-動態考核-歸建返崗”閉環管理。平時組團服務、急時合力攻堅,各類突發事件發生時,迅速把平時治理效能轉化為急時攻堅優勢。近年來,遂溪縣在各類重大任務一線先后成立臨時黨支部2126個,通過黨組織凝聚超1.2萬名黨員干部、帶動5萬余名群眾進駐一線,合力打贏應急處置防御戰和項目建設攻堅戰。
●麻章區:干部組團“平安夜訪” 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
麻章區結合城郊農村群眾白天務工、晚上在家的特點,推動區鎮村三級干部每周二晚上“組團”下沉到村(社區)開展“平安夜訪”,聽民情、察民意、解民憂。讓基層“出題”,利用全區1016個黨建網格“探頭”收集基層各類問題,“夜訪”干部進村入戶聽取群眾訴求,根據訴求難易程度、涉及領域、輕重緩急等分類選派干部處理。讓干部“解題”,建立“首訪負責制”“事在格中辦”“一案一專班”“平急轉換”“線上+線下”高效閉環的問題化解機制,全區90%以上的矛盾糾紛化解在村一級,95%以上的初訪事項一次性得到化解。讓群眾“評題”,完善多層面、深角度的考核評判機制,首次隨機回訪群眾滿意率達91.3%。通過“平安夜訪”,提升了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也進一步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動能。2022年,麻章區完成廣湛高鐵、廣東實驗中學湛江學校等省、市重點項目征拆7500畝,獲市通報表揚。
●坡頭區:以“亮燈行動”促基層治理效能大提升
坡頭區開展以“干部燈亮、百姓心安”為主題的亮燈行動,每周二、周四晚開展夜間政務服務、上門家訪,33名區級領導帶頭,46個區直部門全覆蓋,區鎮村黨員干部全部下沉結對聯系5.1萬戶群眾。探索“民事一線收集、承諾上門落實、事后及時反饋”服務群眾方式,累計受理事項12284件,辦結率87.35%,滿意度96.6%。探索行政綜合執法“大綜合+專業化”“黨建+行政執法”“條塊結合、以塊為主”“鎮街吹哨、部門報到”“大兵團作戰”“平急轉換執法”等模式,以“小夜景”撬動“大治理”,在基礎最差、問題最復雜的地方亮“燈”,建設320個“小夜景”,將65宗歷史積案做成民心工程,不斷擦亮“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金招牌。
●赤坎區:黨建引領聚合力 老舊小區煥新顏
赤坎區將黨建引領貫穿到老舊小區改造全過程,有序推動全區315個老舊小區實施改造。強化黨組織核心引領,構建區委統籌、街道黨工委主導、社區黨組織主推的工作格局。做實網格黨建,充分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為老舊小區改造注入“紅色引擎”,結合實施“干部進訪辦、群眾呼必應”行動,推動黨員干部下沉一線,開展“黨群志愿者走千家收百難”活動、“敲門行動”。強化黨員先鋒擔當,推動黨員在改造工作中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依托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工作機制,邀請共建單位、施工單位、“兩代表一委員”、居民代表等,協商解決小區改造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強化長效機制構建,結合“雙報到”制度,構建“平急轉換”機制,引導黨群志愿服務隊變身“流動管家”,探索“紅色物業”治理路徑,持續提升居民群眾“幸福指數”,先后有3個改造項目入選國家住建部優秀案例。
黨建聯建
——整合城鄉黨建資源 探索全域高質量發展
聚焦破解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難題,全面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創新“邊界黨建”、海峽黨建聯建共建、“一網統管”等模式,推動黨建引領、區域聯動、資源共享、協同發展,促進更多資源要素投向縣鎮村,開辟全域高質量發展新空間。
●廉江市:創新實施“邊界黨建”提升工程
廉江市積極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主動對接周邊的廣東化州與廣西陸川、博白、合浦等四個縣(市),構建“一核三驅六域”黨建聯建格局,相關做法入選廣東省第二屆基層黨建創新案例。組織共建,縣鎮村三級全覆蓋建立聯合黨組織36個,堅持“每月一碰頭、每季一聯席、每年一交流”共同研究解決邊界工作重點難點問題。平安共創,構建132個矛盾調處合作工作站,廣泛開展疫情防控、電信詐騙、邊界禁毒等聯合執法、聯合管控。環境共治,協同制定邊界地區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守護九洲江和紅樹林。產業共興,探索“邊界黨組織+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打造邊界黨建產業基地6個、產業合作項目7個,帶動就業崗位1000多個。文化共融,盤活紅色文化、客家文化、漁民文化等一批特色文化資源。人才共育,實施“人才強農”工程、鄉村振興“菁英計劃”,開展“支農”幫扶行動。
●徐聞縣:創建海峽黨建聯建共建新模式
徐聞縣堅決扛起“與海南相向而行”重大歷史使命,通過建立海峽黨建聯建共建模式,凝心聚力共同推動黨建工作高質量發展。資源聯建共享,打造徐聞墩尾“紅色村”革命紀念館、“解放海南”渡海作戰紀念園等紅色教育基地,互相開放黨員活動場所,共享黨員學習材料,合辦黨員教育培訓。疫情聯防聯控,成立“一辦六個專班”“一個臨時黨支部三個黨小組”,與海南(海口)方面推行省際聯合查驗檢測工作機制,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時保通保暢。堅持黨建統籌力量推進“雙反”工作,兩地互設公安檢查站聯合執勤,常態化打擊邊界犯罪。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抓手,成立重大項目并聯審批工作聯合黨委,牽頭組織、交通、海事等部門協調解決項目用地、臨時碼頭、航道等問題。
●雷州市:堅持“三個到位”“一網統管”促穩定
雷州市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城市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強化市領導掛點、基層黨建、綜治中心、公檢法司單位、文明創建、衛生創建等各部門分工,搭建“鎮(街)黨(工)委-村(社區)黨組織-小網格黨小組”的組織體系。建立在職黨員到社區“雙報到”常態化長效化工作機制,推行“群眾點單、社區派單、黨員接單”工作模式,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積極主動認領服務項目,幫助居民群眾解決煩心事、小難題,促社會和諧安定。2022年以來,共收集居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200余條,解決群眾微心愿、微訴求、微夢想1238個,受理調解案件2963宗,調解成功2898宗,調解成功率97.8%,做到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
欲致其高,必豐其基。實踐證明,黨建工作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我們將持續深化基層黨建品牌創建,用好項目工作法、一線工作法、典型引路法,為湛江全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提供堅強組織保證。”湛江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