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醫保局表示,改革職工醫保個人賬戶,進一步完善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機制,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決策部署的重要措施,是《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1〕14號)的重要內容,有助于進一步健全互助共濟、責任共擔的職工醫保制度,減輕參保人員門診醫療費用負擔,實現制度更加公平可持續。
廣東正按照國家部署和《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實施辦法的通知》(粵府辦〔2021〕56號)要求,堅持統籌聯動,同步推進完善門診保障機制和改進個人賬戶制度。
答:職工醫保門診共濟改革是適應我國醫保發展階段、改善群眾醫保待遇的客觀需要。職工醫保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相結合,改革前統籌基金保障住院和門診大病、個人賬戶保障門診小病。這在特定歷史時期有力地推動了公費和勞保醫療制度向社會保險制度的平穩過渡。但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基本醫保體系的不斷完善,“個人賬戶保門診小病”方式的局限日益凸顯,出現了參保職工“有病的不夠花,沒病的用不了”的情況。80%以上的個人賬戶沉淀資金“趴”在健康狀況較好的年輕群眾和健康群眾的賬戶中,有的年輕群眾個人賬戶沉淀達數萬元;退休群眾和患病群眾結存少不夠用、門診個人自費負擔重,特別是患慢性病的退休人員迫切希望建立普通門診統籌。職工醫保的個人賬戶是一種自我保障,不能發揮社會保險互助共濟的作用,僅靠個人力量難以應對疾病帶來的經濟風險;如果個人賬戶占用大量資金,醫保共濟保障功能將大打折扣。而統籌基金是全體參保人之間的互助共濟,由全社會共同承擔和化解疾病風險,實現了健康的人幫助生病的人、年輕的人幫助年老的人、收入相對高的人幫助收入相對低的人,體現了社會保障的再分配功能。問:職工醫保個人賬戶計入辦法也做了調整,有人稱個人賬戶劃入少了吃虧,對此該怎么看?答:在社會醫療保險的大框架下,醫保是一種保險,個人賬戶的資金是“看病錢”,而不是一種收入。從看病用錢的角度看,改革后大部分參保人個人賬戶當期計入會減少,但門診待遇更好,真正患病的群眾和老年人更受益。? 調減個人賬戶的同時提高了共濟保障水平,增加的普通門診統籌報銷待遇比個人賬戶減少要高,部分地市還同步提高了門診特定病種、住院待遇。? 保留了個人賬戶這一制度設置,且歷史上的結存仍然由個人支配使用,可繼續用于個人在門診就醫、在藥店購藥,原來能保障的改革后仍然可以保障,還擴展了使用范圍。? 計入辦法更加公平,在職職工個人繳費繼續計入個人賬戶,單位繳費全部計入統籌基金,退休人員個人賬戶由統籌基金統一按定額劃入,實現了同一地區內公平統一,同一人群內基本一致。
既要算小賬,也要算大賬;既要算眼前賬,又要算長遠賬。總的看,改革后統籌基金會加強,生病后可以通過統籌基金報銷,大家互助共濟,保障會更充分。每個人都有年老和生病的時候,年輕健康的,雖然現在看病不多,但疾病帶來的經濟風險是長期存在的,長遠來看都會從這個改革中獲益的。
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此次改革后退休人員個人賬戶按實施改革當年統籌地區基本養老金平均水平的2%左右劃入,而廣東將額度提高到2.8%,已在國家允許的范圍內盡量降低退休人員個人賬戶劃入金額減少幅度。
問:實施門診保障方式改革后,參保人保障提升體現在哪些方面?這次改革統一規范了普通門診藥品、診療項目和耗材保障范圍;
擴大了普通門診選點范圍,允許各市將職工可選擇的門診定點范圍從基層擴大到了各級別醫療機構;
提高了在職職工和退休人員的門診支付比例以及年度最高支付限額;
部分地市同步提高了門診特定病種保障待遇。
門診需求多、患病多的參保職工明顯獲益,特別是罹患慢病的參保職工,往往是減計數百元、報銷千余元甚至數千元。
個人賬戶的使用范圍從參保人員本人擴展到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身體健康、生病少的職工醫保參保人可以把本人的個人賬戶與家庭成員關聯,支付子女、老人的就醫購藥費用,實現了個人賬戶家庭“小共濟”。
改革后,個人賬戶還可以用于配偶、父母、子女參加城鄉居民醫保等的個人繳費。
1 2022年12月6日,陳先生因牙痛、牙齦出血到某區口腔醫院治療,當次就醫做了檢查和牙體修復術等治療,醫保報銷了2101.78元。如按舊政策,當次報銷就300元;按新政策出臺后,多報銷了1801.78元。2 今年58歲的廣州退休職工華姐,2022年11月因呼吸有啰音,到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就醫,做了肺部CT,總醫療費用480多元。當時CT、MRI等項目還未納入門診統籌,華姐需要全額自負。而最近,她“陽康”后又到醫院做CT,發現同樣的項目,自己只給了140元,統籌基金支付了70%。以廣州市為例,新政實施后的12月份,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共惠及2.7萬參保人,人均報銷金額從原來的150元增加到380元,報銷比例增加153%。問:門診待遇提升了,大家都擠到門診看病開藥怎么辦?一是建立國家談判藥品“雙通道”管理機制,將定點零售藥店納入國家談判藥品供應保障范圍,參保患者憑定點醫療機構開具的外配處方,到“雙通道”零售藥店購買國家談判藥品,享受與定點醫療機構相同的報銷政策。二是將“互聯網+”復診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參保人在提供“互聯網+”醫療服務的定點醫療機構復診,發生符合規定的診查費和藥品費,醫保基金予以支付。三是落實“長處方”醫保報銷政策,定點醫療機構根據參保患者病情需要,可適當延長門診單次處方用藥天數,最長可達12周。以廣州市為例,現在正在推行藥品“雙通道”機制,目前已推出16家“雙通道”定點醫院和30家“雙通道”定點藥店,涵蓋291個藥品。參保人在醫院開具處方外配流轉到指定藥店,在藥店拿藥并享受醫保統籌基金報銷;統籌基金報銷部分采取“單行支付”,不納入普通門診年度報銷限額。同時參保人因常見病、慢性病和門診特定病種可以去醫保互聯網醫院復診,可以足不出戶線上完成開藥并進行實時醫保報銷,醫保報銷標準線上線下都一樣,藥品配送到家。問:有網民稱“這次改革是因為醫保基金不夠用了”,是真的嗎?答: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在不動用累計結余的情況下,廣東職工醫保統籌基金完全可以實現當年的收支平衡。廣東本次改革是為了進一步完善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是通過基金內部的結構調整,在不另外籌資、不新增單位和個人繳費負擔的前提下,提高門診保障水平。普通門診統籌待遇提高,帶來了保障的增量,涉及的資金來源,既有個人賬戶計入調整的調劑資金,也有統籌基金內部的挖潛,充分體現了社會保險的人人參與、人人享有。從廣東門診費用規模來看,單靠個人賬戶調減也是不夠的,長遠看統籌基金將承擔更多的支出責任。事實上,醫保基金穩健運行為開展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機制改革提供了堅實支撐,為加強參保人門診保障、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實現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打下了牢固基礎。問:有網民稱個人賬戶改革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條例》等,是真的嗎?答:一是國家從未出臺網傳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條例》等相關文件。二是廣東個人賬戶改革符合發展方向。改革職工醫保個人賬戶,進一步完善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機制,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決策部署的重要措施,是《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的重要內容,在全國范圍內統一部署開展。推進這項改革有助于進一步健全互助共濟、責任共擔的職工醫保制度,減輕參保人員門診醫療費用負擔,實現制度更加公平可持續。隨著廣東“門診共濟”改革逐項落地
職工醫保參保人與家人
綁定“親情賬號”
也能共同享受到相關醫保權益啦!
快來看看如何一“碼”搞定!
“親情賬號”如何綁定?
目前“親情賬號”綁定可在支付寶、微信上的“粵醫保”小程序進行操作。
微信已上線地市(綁定):韶關、清遠、汕頭、陽江、湛江、河源。
支付寶已上線地市(綁定和代展碼):廣州、珠海、汕頭、佛山、韶關、梅州、惠州、東莞、中山、江門、陽江、湛江、茂名、清遠、潮州、云浮。
步驟1:打開支付寶APP,搜索“粵醫保”小程序,在【業務辦理】板塊點擊【親情賬號綁定】。
步驟2:進入【親情賬號綁定】界面,點擊“綁定家庭成員子賬戶”,填寫信息,上傳材料,點擊“提交”。
步驟3:“提交成功”后,由地市醫保經辦機構進行審核。參保人可在“我的”—“辦理事項”中查詢審批狀態。
步驟1:職工參保人可以掃圖中二維碼,登錄“粵醫保”小程序,在【業務辦理】模塊點擊【查看更多】—【業務辦理】—【親情賬號綁定/解綁】線上為配偶、父母、子女綁定/解綁自己的職工醫保賬戶。
步驟2:仔細閱讀《溫馨提示》后,勾選【已閱讀以上信息并同意】,最后點擊“我已閱讀并同意”按鈕。
步驟3:進入【親情賬號綁定/解綁】業務辦理界面后,點擊“添加共濟關系”按鈕,依次填寫要綁定人員信息,上傳相關材料,點擊“提交”按鈕即可完成綁定申請。
步驟4:經本地醫保經辦部門審批通過后,在門診共濟關系綁定/解綁列表中,可以查看到綁定是否成功以及綁定人員信息。
步驟1:參保人在支付寶或微信“粵醫保”小程序綁定親情賬號后,被綁定的家屬可直接在支付寶APP上搜索“醫保”,點擊進入醫保電子憑證渠道,找到【精選服務】—【醫保親情賬戶】;進入“親情賬戶綁定”指引頁面后,選擇③【綁定醫保親情賬戶】。
步驟2(該步驟為家庭成員選擇職工參保人進行綁定):選擇要綁定的家庭成員——填寫綁定家人信息(姓名、身份證、參保地)——被綁定的家庭成員進行刷臉身份認證——認證成功。
步驟3:接下來由參保人進行刷臉身份認證——認證成功——服務開通確認,點擊“同意授權告知”。授權成功后,家庭成員可展示職工參保人醫保電子憑證進行代扣。
溫馨提示:微信渠道暫時僅支持綁定,代扣功能預計將于近期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