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筆者多次到霞山步行街游玩,偶然之下發現,盡管步行街熱鬧非凡、游人眾多,但街面卻十分干凈整潔。這一方面得益于環衛工人的辛勤勞動,另一方面也映照出市民文明旅游、文明出游意識的增強。許多人一邊逛街一邊拿著炸串、牛雜吃,但吃完之后沒有立即扔掉垃圾,而是拿在手中,等找到垃圾桶再扔——這種“小進步”,就是文明“大環境”逐漸形成的生動縮影。
伴隨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改善,旅游市場快速發展,需求持續擴大。為更好地倡導文明旅游,近年來我市實施了一系列舉措。從加強旅游市場秩序整治到推進文明旅游宣傳,我市不斷加強旅游行業精神文明建設,推動游客文明素養提升,取得了一定成效。愛護花草樹木、不在公眾場合大聲喧嘩、不在禁煙區吸煙等出游規范,正逐漸成為很多游客的自覺行為。尤其是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大部分市民養成了文明、安全、健康的出游習慣,進入景區游玩時全程佩戴口罩,不隨地吐痰。這些從“被動”到“主動”的變化,著實可喜。而市內景區在做好消毒、衛生保潔、疫情防控知識宣傳的同時,也積極圍繞文明用語、文明告知、文明提醒、文明規勸、文明游覽等做好宣傳,強化了市民游客心中“文明旅游”“安全出游”等理念。
由此可見,文明旅游是可以通過大家合力共建的一道“風景”。廣大市民、游客在旅游中的一言一行,不僅體現了個人的文明素養,更展示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尤其是在我市積極推進大文旅開發的當下,“文明”應成為湛江的一張城市名片。過去,被不文明旅游亂象毀了城市品牌形象的例子并不鮮見。有的城市無論是對旅游產業從業者還是外地游客,都缺乏應有的監管引導:一邊是旅游市場服務低劣、內容摻水、管理無序;另一邊是游客無視秩序、四處涂鴉、亂丟垃圾。這些不文明旅游亂象,極容易毀了一座城市的旅游品牌形象。要讓湛江這個新晉“網紅”變“長紅”,就必須讓“文明”成為湛江旅游的“標配”。
把文明旅游打造成一道“風景”,非一日之功。不僅考驗著城市的綜合治理能力,更考驗著市民、游客的綜合文明素養,是推進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重要一環。作為這個城市的一分子,我們需有“主人翁”意識,從自身做起,從出游中的小事做起。人在景中游,你看到的可能只有風景,但別人看到的或許還有風景中的你。因此,我們首先自己要做到文明出游,旅游過程中遇見不文明現象時,也要大家互相提醒,如此才能讓文明之花遍開,讓置身“詩與遠方”的游人心情舒暢。另外,有關職能部門與景區景點也要繼續加強“文明旅游”“文明出游”宣傳,讓這成為湛江的一道亮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