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湛江市反詐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12月至今年春節前,全市共接報電信網絡詐騙刑事警情1079起。較為突出的詐騙手法為冒充電商客服類、刷單返利類、辦理貸款類、虛假征信類。
歲末年初是電信網絡詐騙發生的高峰期,騙子利用群眾返鄉、購置年貨、資金短缺等契機,精心設計騙局,實施詐騙。近期,冒充電商客服類詐騙多發,有不少群眾接到了假冒“某東金融客服”的詐騙電話。2022年12日1日,市民吳先生接到一個自稱是“某東客服”的電話,對方說其開通了某東金條服務,要求其關閉該服務,不然會影響征信。同時還告知吳先生,由于他的某東金條綁定了微信微粒貸,要先行清空其微粒貸余額。接下來,吳先生根據對方的引導,下載某會議APP進入視頻會議,將自己微粒貸的余額全部提現到銀行卡內,然后再轉賬到對方提供的銀行卡。事情到此并未結束,對方又以流水驗證和資產證明等理由讓吳先生將其他銀行賬戶的錢款轉到對方名下的另外一張銀行卡內。吳先生使用手機銀行轉賬后才意識遭遇詐騙,被騙資金達14萬多元。
騙子抓住人們急于用錢的心理,以貸款為由騙取錢財的招數層出不迭。2022年12月,霞山區的李先生工作時收到一條“點擊鏈接安裝APP即可辦理貸款”的短信。正急于用錢的李先生不假思索就點開鏈接安裝APP,并按提示填寫身份證和銀行賬號等信息辦理貸款。雖然系統提示辦理成功,但提現失敗,李先生立即聯系客服,被告知是因為輸錯銀行賬號致使貸款凍結。于是,李先生又按照對方要求下載一款聊天APP,對方告知李先生需轉賬20000元作為保證金,否則會告其惡意貸款。隨后,李先生向對方轉賬20000元,但對方并不滿足,再次要求他轉賬40000元,李先生這時才意識到被騙。
警方提醒廣大市民,無論在哪一個金融平臺上申請貸款,所有正規的機構都不會在放貸之前,提前收取費用。詐騙手法盡管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最終目的都是要讓您支付轉賬。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詐騙分子的作案目標,務必要提高警惕,牢記“三不一多”原則,即未知鏈接不點擊、陌生來電不輕信、個人信息不透露、轉賬匯款多核實。一旦發現自己可能被騙,請立即報警,并主動配合公安機關對案件進行偵查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