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筆者觀察發現,連貫霞赤兩地的椹川大道上,多了不少公共廁所的指示牌。簡樸的設計造型,卻十分醒目,坐在車內也遠遠可見。
公共廁所,是城市基礎設施的必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城市文明形象的一個窗口。公廁的布點是否科學、衛生是否干凈,不僅直接關系到人們的健康和地區環境狀況,更體現著一座城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水平。
過去,湛江市區也曾有公廁數量缺且分布不均、功能不夠完善、外形欠美觀、衛生條件需提升等諸多問題。其中,更有不少市民游客吐槽:公廁難找,急起來只能到商場、餐廳、超市“借用”。讓“方便”之處更方便,顯然是推進文明創建的其中一條“考題”。除了要著力解決廁所數量不足、分布不合理等“硬件”問題,也要在增加指示牌等方面做好“軟件”服務。由此觀之,湛江市區增設公廁指示牌,著實是便民利民的文明之舉。
讓“方便”之處更方便,除了增設指示牌,相信還有不少提升空間。去年,有一篇關于深圳公廁的微信推文,廣受網友好評,收獲了10萬+的瀏覽量。文章提到,在深圳,有一種建筑,它遠看像別墅、藝術館,走近看,它的真面目竟然是公共廁所。細讀之下,筆者發現,其實這是公廁打好“服務牌”的系列操作贏得了好評。首先,廁所的設計融入自然,進了廁所,山林近景和城市遠景如畫卷般180度徐徐展開。其次,是“第三衛生間”“母嬰室”“兒童蹲位”等成了“加分項”,滿足了不同群體的個性化需求。再次,公廁內衛生環境極大改善,供暖、WIFI、感應洗手液、除臭功能一應俱全,網友笑稱“就差一張床”。最后,是公廁之間擺脫“千篇一律”的設計,各有特色,尤其是逗趣又有意思的文明標語,款款不同。有人可能會問,為了公廁如此大費周章,值得嗎?看看深圳網友的留言,“現在的深圳公廁,是大家路過就想發朋友圈的地方”,就是最好的答案。在霞山的銀帆公園,不少公廁也具備不俗的“顏值”,只要把服務提上去,絕對能媲美深圳公廁。
“小廁所”里彰顯著“大民生”。從優化公廁布局、增設公廁提示牌、改建城市及旅游景區廁所,到推進農村改廁、掀起“廁所革命”,廁所的“提檔升級”成為樹立文明新風、推動文明創建、鄉村振興的重要發力點。希望有關職能部門進一步加強市區公廁的管理,努力提升其硬件配置及服務水平,讓“方便”之處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