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農歷十二月以來,吳川市黃坡鎮本地黃葉蒜迎來收獲季節。元旦假期,記者在該鎮官勇村一帶的黃葉蒜地看到,當地蒜農正在農田里拔蒜。這時的黃葉蒜葉子已變黃,蒜頭部位的外皮略帶紫紅色。黃坡糖醋蒜頭從業者紛紛開著農用車前來收購,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滿載而歸疾馳而去。吳川知名土特產——酸甜脆嫩、開胃去滯的黃坡糖醋蒜頭也開始迎來產銷旺季。
黃坡鎮本地的黃葉蒜。
本地黃葉蒜腌出風味最佳的糖醋蒜頭
“這是黃坡鎮本地的黃葉蒜,脆口無渣,辣度適中,非常適合腌制。”斌哥是黃坡鎮當地的糖醋蒜頭從業者,他向記者介紹說,黃坡位于鑒江下游出海處,水源充足,土地肥沃,適宜種植大蒜。在當地眾多生產商眼里,只有這種黃葉蒜才能腌出風味最佳的黃坡蒜頭蒜尾。黃坡是傳統糧食種植大鎮,極少坡地,難以擴大種蒜規模,而市場熱銷不止,供求矛盾因此產生。為解原料之困,眾多生產商都千方百計地搶購本地蒜源,甚至自己租地種植。
“黃葉蒜收獲季一般是從每年農歷十二月開始,一直到來年清明前。我們腌制的糖醋蒜頭蒜尾,很講究蒜的生長天數,要選用生長90天的黃葉蒜,生長期短了,蒜不夠香脆;生長期長了,蒜就老。”今年60歲的肖觀生,是黃坡鎮糖醋蒜頭生產和加工行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自小就跟隨祖輩一起種蒜,蒜苗質量好不好、怎樣收蒜、怎樣腌制蒜頭、糖和醋的配比,全部了然于胸。經過長時間的經驗積累,他掌握了一套很有成效的糖醋蒜頭制作技藝。他表示,原料一直是黃坡腌蒜面臨的最大問題。此前,他花了很大的精力擴大黃葉蒜種植面積。由于原料經過精心挑選,他出品的糖醋蒜頭完全保留了嫩脆可口的傳統風味,成品呈微綠色的傳統特征也成功保留下來了。
工人對黃葉蒜進行初加工。
傳統產業正逐步走向產業化
據中醫典籍所載,蒜頭味辛溫,入脾、胃、肺,有行滯氣暖脾胃、消積解毒、殺蟲的功效,有“土里長出的青霉素”的美稱。“糖醋蒜頭是吳川黃坡鎮的傳統美食,其制作技藝傳承已逾百年。”斌哥介紹說,早在解放前,黃坡蒜頭便隨著江上往來的船只揚名鑒江流域,當時沿江各城鎮的大小飯店,都備有黃坡糖醋蒜頭作開胃小菜,連省城客也到黃坡進貨。近年來,連旅居海外的老華僑也專程回鄉解饞。斌哥說,黃葉蒜是大自然的饋贈,糖醋蒜頭是黃坡人民的智慧成果,希望黃坡糖醋蒜頭能發展成為產業化,拓寬生產空間,打開銷售渠道,讓黃坡糖醋蒜頭走得更遠,成為人人喜愛的綠色食品。
目前,黃坡鎮有20多間生產糖醋蒜頭的企業和作坊,傳統產業正逐步走向產業化。除了在眾多超市商場及零售鋪市銷售外,黃坡糖醋蒜頭已進入當下火熱的直播帶貨和電商平臺銷售,銷量日漸增長。黃坡鎮正在打造集種植、生產、加工、經營、物流于一體的糖醋蒜頭產業鏈條。
“黃坡蒜頭制作技藝”入選吳川市級非遺
走進黃坡鎮一間糖醋蒜頭加工廠,記者看到10多位工人正在忙碌,他們都來自附近村莊。工人將蒜的根須去掉,剝去蒜皮,連頭帶梗留約三寸長,截斷;蒜梗留約三寸長,再截斷。一根蒜,左右兩撕,旁葉脫落;剪刀連剪四下,一顆蒜頭和兩節蒜梗便落在原料筐里,去除須葉后,凈原料率一般為三至四成。
蒜頭和蒜梗經洗凈后便進入自然晾干環節。黃坡腌蒜的傳腌制工藝與外地產品的一次腌成有所不同,腌制分兩階段:第一階段是濃腌。腌料汁由濃黑醋和食用海鹽調制,泡腌3天后,才進入第二階段——淡腌。腌料汁由稀釋的黑醋和糖液組成,一般需泡腌10到25天。腌制完后,把淡腌汁液和蒜頭蒜梗一起裝入塑料包裝罐內,貼上標簽紙裝箱便可出廠。至于腌料汁的調配比例和腌制時間,各廠略有不同,有些廠甚至分三階段腌制。斌哥說,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是消費者口味的變化,有些人喜歡蒜辣味濃郁些,有些人喜歡無蒜辣味的。他們正考慮是否對產品風味進行細分化,生產幾種不同風味的蒜頭蒜梗。
2022年6月,“黃坡蒜頭制作技藝”入選吳川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據斌哥介紹,在當地政府的產業化指引下,目前該鎮腌蒜產業已出現幾大發展新趨勢:一是出現品牌強化,正在注冊商標的廠家大幅增長,制作工藝申請非遺的呼聲越來越大;二是出現分工細化,在市場競爭中處劣勢的小廠家接受品牌廠蛇膽的嚴格品質管理,代工貼牌;三是原有的家庭式生產方式正在打破,近期可能催生現代企業,不但興建專業廠房,還把產業鏈條延伸到大面積種蒜的范疇,并借助電商平臺及專賣機構,實現原料、加工、銷售“一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