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坎區著力推動農貿市場升級改造,2022年列入項目的5家農貿市場已經全部改造完成,農貿市場的“顏值”和“內涵”完美提升,穩穩托起市民“舌尖上的幸福”。(1月5日《湛江日報》)
這是赤坎區城市建設的一大成果,是赤坎文明創建固強補弱的生動體現,是獻給赤坎人民的一份新年厚禮。
有人說,想了解一座城市,最好去當地的博物館和農貿市場,因為博物館承載著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農貿市場呈現出這座城市的生活底色。
農貿市場是最具煙火氣的地方,是廣大市民的“米袋子”和“菜籃子”;農貿市場體現著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是展示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窗口,是充分體現民心民意的驛站。
在文明創建測評中,如果農貿市場硬件不達標、管理跟不上、不符合測評體系要求,最容易丟分。湛江農貿市場改造數量大、任務重、時間緊。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下,近年來在各縣(市、區)大規模、全域推進農貿市場改造,用時間倒逼進度,用嚴格驗收確保工程質量。特別在過去一年中,全市農貿市場改造取得突出成績,市民眼看著一個個農貿市場脫胎換骨,煥然一新,發出由衷贊嘆。赤坎區農貿市場改造力度大、效果好,全市文明創建推進會組織代表前去學習參觀,大家紛紛給予好評。
筆者曾去赤坎區百姓惠民市場走訪,現場體驗經過升級改造后市場呈現出的新面貌。今天的百姓惠民市場整潔寬敞、規范有序、大氣漂亮。市場內看不到垃圾雜物,地面上沒有污水印漬。市場外沒有亂停亂放的車輛,更看不到亂擺賣的小攤販。市場入口處設有智能顯示屏,市場內所有商品銷售情況都可在屏幕上看到,每件商品溯源也都一清二楚。一批攤位前還安裝了電子顯示屏,各種數據適時上傳,像農殘檢測、日常交易額等都一目了然。市民在這里購物舒心、安心、稱心。
百姓惠民市場是個民辦市場,市場升級改造自啟動時就高標準籌劃,高質量推進,高效率完成。市場內建起一套嚴格規范的制度,處處做到利民惠民。市民稱,進了農貿市場,就像逛美觀實用的大型超市,盡情分享優質的購物體驗,生活質量和追求在這里得到更大滿足。
如果說城市各大主要街道廣場是城市的“面子”,那么農貿市場和背街小巷等就是一座城市的“里子”。外表的光鮮亮麗固然重要,但“里子”的質量水平也絕不可忽視。必須以更大的力度改造好“里子”,把硬件設施搞好,完善農貿市場基礎設施建設,讓市民前來購物享受潔凈舒適和數字化購物環境,高興而來,滿意而歸;讓高品質生活充盈市民的“菜籃子”。各地都要像赤坎區那樣,把農貿市場建設成功能完善、管理規范、環境優良的購物場所,讓農貿市場成為宜居宜業的樣板,讓廣大市民手中的菜籃子拎出滿滿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