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徐聞南極村。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這為徐聞農文旅發展指明了方向。如今,徐聞進一步夯實基礎,堅定信心,正昂首闊步走上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其地迫海,濤聲震蕩,徐徐而聞乎”,徐聞,這座祖國大陸最南端的城市,三面環海,地勢平坦,光熱充足,是漁業、農業發展的天然寶地。
千百年來,人們在這片藍海洋漁獵、紅土地上耕耘,形成了獨特的漁耕文化。隨著“鄉村振興”“與海南相向而行”以及周邊游興起的東風勁吹,徐聞農文旅發展迎來了空前發展的機遇。
南海之濱春潮涌,千年古邑奮力舞動南(角尾)北(曲界)兩翼,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構建以農業產業為基礎、旅游休閑為形態、鄉土文化為靈魂的農文旅全域縱深發展格局。
貴生書院里的湯顯祖雕像。
徐聞“藝術家部落”民宿。
南角尾北曲界
文旅小鎮傳唱漁耕文化
海洋資源豐富、光熱條件優越的徐聞孕育出了角尾和曲界兩顆明珠。一個憑借海洋文化吸引了無數游客一路向南,遇見海子筆下的詩境“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個依靠農耕文化衍生了綿長的產業鏈、巨大的文旅市場。
角尾鄉位于祖國大陸之極南,因此有“南極村”之稱。村前是珊瑚海灘,村后是銀色鹽田,村里錯落著海洋風情濃韻而精致的民宿,院落墻頭鮮花綠植生機勃勃……在這里,你可以隨處見到漁船、漁網、螺筐、貝殼等融入生活中、建筑、園林設計中也含有漁耕元素;你可以體驗淺灘趕海、深海捕魚的樂趣,也可以品嘗番薯粥、腌粉、雜魚湯等特色美食,興盡歸家時還可以帶上貝殼文創、老鹽、番薯干、魚干、蝦干等手信,以更好地懷念、分享。
近年來,南極村將“漁業+農業+旅游業”充分融合,不斷挖掘海洋風光、歷史文化底蘊、地域文化特色,積極探索和推行文旅發展新理念、新模式,建立民宿產業鏈黨建聯盟,擦亮“中國大陸南極村”品牌。現有南極村登記營業的民宿及賓館49家,農家樂及飯店17家。2021年接待游客超40萬人,旅游總收入超6000萬元,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如果說,角尾之旅帶有海洋的咸香,那么,曲界之旅則蘊含著農耕的香甜。從南到北,你會在曲界邂逅迥然不同的紅土風情。
曲界晨間多霧,此時游玩,似在仙幻之境。待太陽出來,大風一吹,霧氣散去,這片紅土地開始顯露出它的燦爛:一條彩虹大道,一片彩色田園,一個金黃菠蘿……色彩是鮮明的,味道是濃烈的,不知不覺,就已沉醉在這歡快明朗的風景里。
這里,依托一顆“小菠蘿”闖出了大名堂。這顆“黃金果”衍生出了加工菠蘿罐頭、菠蘿果脯、菠蘿果餡、菠蘿果汁、菠蘿干、鳳梨酥、菠蘿酒及鮮切菠蘿加工等企業24家,2022年菠蘿加工業產值達19.7億元。在“12221”市場體系的推動下,徐聞菠蘿更是“火”出國外。
與此同時,徐聞創新“農業+旅游”模式,助推產業融合發展。全力提升“菠蘿的海”最美鄉村風貌帶,打造“廣東最美旅游公路”“菠蘿的海彩虹公路”“七彩田園”“龍門村樟樹大道”“田洋水杉路”“菠蘿驛站”等“網紅”打卡點,實現文旅服務產業深度融合發展,進一步促進菠蘿產業轉型提質升級。據統計,2021年“五一”以及國慶假期期間,前往“菠蘿的海”進行農業觀光和鄉村旅游的游客日均接近1萬人次。
漫游曲界,瓦藍如洗的天空下,菠蘿、甘蔗、香蕉、良姜、水稻等各色農作物整齊分布,如一塊塊色彩斑斕的織錦,與散落其間的村莊、巨大的白色風車共同構成了一幅獨具魅力的生態農業畫卷,處處彰顯著和諧幸福曲界的鄉村振興新風貌。
中流擊水正當其時。目前,徐聞正對南極村和“菠蘿的海”進行全域基礎設施提升、景觀改造等,加快推進南極村3A級旅游景區和“菠蘿的海”3A級旅游景區建設,奮力奏響農文旅發展新章。
珠成鏈線成片
構建全域縱深發展格局
海岸線近372公里的徐聞,是首批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該縣共有沿海鄉鎮11個,極少數幾個內陸街道、鄉鎮也有各自的魅力。近年來,徐聞正著力挖掘該縣亮眼特色,盤活農文旅資源,串珠成鏈、連線成片。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
作為千年古邑,徐聞的歷史文化資源極其豐富。截至目前,該縣調查文物點共242個,其中包含貴生書院與門前古道、廣府會館、登云塔等8個省級保護單位。與此同時,徐聞積極開展保護與推廣活動,特別是“海上絲路”徐聞古港文化與紅色革命遺跡的旅游推廣活動,廣泛收集社會流散的海上絲綢之路文物與紅色革命物件,充實博物館館藏,豐富徐聞海上絲綢之路展覽、革命事跡的文物陳列,并深入研究湯顯祖、蘇東坡等歷史名人在徐聞活動軌跡與遺跡。此外,通過舉辦各類民俗活動,打響雷劇、屯兵舞、藤牌功班舞、穿鐮功、八寶飯、徐聞丁村女子八音和徐聞木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牌,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
“農文旅的根本在于農,農業發展是農文旅產業發展的基礎和原生動力。”徐聞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指出,徐聞正以“加快推進鄉村產業發展”為抓手,推動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該縣以產業振興為重點,提升農業發展水平,大力發展現代種養業、鄉土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鄉村休閑旅游業、鄉村新型服務業、鄉村信息產業,加快推進鄉村產業轉型、農業產業化發展和產業品牌建設。
截至目前,該縣建立起了菠蘿、香蕉、冬種蔬菜、甜玉米、對蝦、良姜、黑山羊等優勢產業和荔枝、火龍果、馬友魚、東風螺等特色產業,并建有“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省農產品加工示范園”各1個和“省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該縣有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530家、家庭農場60家。被認定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1個,被認定為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4個、專業村16個。
在逐漸縱深盤活全域資源的基礎上,徐聞積極推動“農業+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設計文化旅游產品,創新文化旅游形態,打造文化品牌。據介紹,徐聞已規劃和打造了沿G15沈海高速15千米示范帶、自縣城至“菠蘿的海”沿線兩旁景色20千米風貌帶、“菠蘿的海”景區風貌示范帶(片)共3條風貌示范帶;創建了1個美麗宜居示范鎮(角尾鄉)、12個美麗宜居示范村、5個連片示范村、7個鄉鎮風貌提升示范點、8個特色村、30個縣級美麗宜居示范村、1條市級美麗宜居示范村。
徐聞曲界鎮軍村“菠蘿公社”。
菠蘿智能分揀線。
乘東風向征程
強基固本擦亮徐聞品牌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鄉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提升,徐聞鄉村文旅活力得到空前激發。同時,如今人們節假日規劃基本以中短途游玩為主,極大地拓展了鄉村旅游的市場空間,推動著農文旅融合向著更蓬勃的方向發展。
徐聞正牢牢把握這一大好時機,在加快提升鄉村農村人居環境水平、村容村貌、環境衛生、交通建設、衛生戶廁公廁普及、農村生活污水有效處理、“四小園”推進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不斷挖掘整合農業景觀、紅色遺跡、風俗文化等農文旅資源,完善配套設施,提升旅游接待條件和服務水平,開發農文旅特色旅游產品,打造滿足游客觀光、購物、參與等全過程、全時空的旅游項目,滿足游客的全方位體驗需求,切實提升旅游質量,擦亮徐聞農文旅品牌。
徐聞角尾鄉燈樓角。
近年來,徐聞農文旅融合發展迅速,成功舉辦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菠蘿文化旅游節、海洋文化節、瓊北湛江(徐聞)旅游推介會等文旅活動,實現紅土文化與休閑旅游融合發展。此外,放坡村榮獲“第一屆鄉村振興大擂臺優秀村”“廣東十大美麗鄉村”“第三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等稱號,“藝術家部落”民宿被評為“廣東十大最美民宿”,“徐聞珊瑚奇觀鄉村游”線路獲評第二批廣東省鄉村旅游精品線路等。特別是南極村,以其壯美的濱海景觀、濃郁的漁家風情等,吸引著八方來客,成為徐聞繼菠蘿之后又一張閃亮的旅游名片。
徐聞文廣旅體局副局長黃曉表示,“文旅產業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涉及‘吃、住、行、游、購、娛’一條完整的消費鏈,唯有讓游客擁有良好的完整體驗感,才能真正打響文旅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游玩。”
近年來,徐聞文廣旅體局不斷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積極完善該縣旅游標識系統,推動村級基層文化服務中心和游客服務中心相融合工作,累計建成一體化停車場3個、游客服務中心1個,新建及改造旅游廁所12座。同時,完成了《徐聞縣鄉村旅游策劃設計》《中國大陸南極村風景資源開發與旅游發展概念規劃》《五里村環境景觀提升規劃》《燈樓角海洋濕地公園規劃》《鼎龍徐聞大漢三墩概念規劃》等規劃編制,系統性推進中國大陸南極村、“菠蘿的海”鄉村旅游區、大漢三墩旅游區等旅游項目建設,致力于為旅客提供貫通性、整體性良好體驗。2020年,徐聞還與海口市合作,在官網、椰城市民云旅游等新媒體端口實現旅游資訊互推、客源互送,開啟了雙城旅游宣傳推廣新模式。
下一步,徐聞將推動有關部門齊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參與,努力解決交通出行擁堵、文旅產業規劃管理人才欠缺、配套設施不完善、消費產品種類較少等問題。同時,充分利用“與海南相向而行”的契機,聯合海南旅游單位推出“一程多站、優勢互補”旅游精品線路,加大旅游特色宣傳力度,擦亮徐聞農文旅品牌,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驅動力。
獨特的區位優勢、豐富的農文旅資源,再輔以時代東風、科學的規劃、全域力量的協同推進,徐聞農文旅這幅亮點迭出、總體相得益彰的全域縱深農文旅畫卷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