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兌換蠔油、大米、洗衣液,還有一包紙巾?!?1月8日,遂溪縣洋青鎮西埇村的陳大伯來到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用積分兌換商品——這正是西埇村實施文明實踐積分制的一個生動剪影。(據11月9日《湛江日報》)
建設美麗鄉村已經成為當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主題,如何實現農業文明、農村文明成為必答題。在打造鄉村文明中,各地有各地的高招。而遂溪縣青鎮西埇村通過用積分兌換商品,用“小積分”拓展文明“大空間”的做法,也是很不錯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創新方式。
他們以“人居環境、鄉風文明、平安建設”為抓手,推出文明實踐積分管理制度,對“無亂搭建”“積極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空宅基地干凈整潔”等加5分,對破壞公共設施、打架斗毆、亂扔垃圾、不打掃衛生等不良現象分別扣除20-30分不等,有違法亂紀者當季積分清零。只要45分兌換10斤大米或500毫升花生油,43-44分可兌換卷紙、洗衣液、洗臉盆,40-42分可兌換醬油、蠔油、牙膏、牙刷或毛巾。通過“一月一獎勵、一月一清零、一季一評比”,提高村民參與的積極性,評選“星級文明戶”增強群眾的榮譽感,引導村民參與到鄉村文明的實踐中。
每一積分都是點點滴滴的文明小動作換來的,分分都是正能量的積累,都是文明行為的結晶。這讓村民在生活工作中,自覺注重文明細節,主動拒絕不文明行為,向不符合積分規則的一切不文明行為宣戰,尤其是盡全力杜絕違規違法行為,有助于養成精神文明、法治文明的習慣。通過點點滴滴攢積分,形成你追我趕向文明標桿看齊的良好風氣。小小積分制成為建設良好家風、文明村風、淳樸民風的新載體。正是由于激發村民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轉化為鄉村文明的內生動力,拓展出文明大空間,匯成鄉村文明,助力鄉村振興。
愿鄉村文明在“小積分”中不斷拓展空間,形成獨具特色的鄉村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