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三十二中的學生們正在進行體育運動。
湛江將新增義務教育公辦學位12.14萬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保持在95%以上;到2025年,全市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5%以上,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到50%以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98%以上……
這都是湛江“十四五”時期全市教育發展設定的目標。為進一步發揮教育在我市“三化三大”中的重要作用,推進我市教育高質量發展,湛江市教育局牽頭擬制了《湛江市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稿)》,目前該稿正面向公眾公開征集意見中。
“十四五”時期,湛江市教育事業如何發展?《湛江市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稿)》為“十四五”時期湛江市教育發展擘畫了戰略藍圖。
實施創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
中小學辦學條件持續改善
明日的成功離不開昨日的沉淀。
《湛江市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稿)》全面回顧了“十三五”時期湛江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十三五”時期,湛江市全域范圍內的辦學條件和育人環境大幅改善,全面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取得了可喜成績。
“十三五”時期,全市投入34.7億元實施創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工程,緊緊圍繞公平和質量兩大主題,推進教育內涵現代化;通過實施兩期學位建設規劃,全市新增中小學學位位12.9萬個,全市學前三年幼兒園入園率達98.15%,較好地解決了“入園難”問題,城區學位供給壓力得到有效緩解。
持續推進“全面改薄”工程,“十三五”期間,全市累計投入資金18.5億元全面改善1173所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全市 585 所鄉村小規模學校263所,鄉鎮寄宿制學校均達到省定標準。加大投入,進一步補齊職業教育發展短板,為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年來,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制定的目標任務全面完成,推動湛江教育高速發展,提升了中小學教育質量和湛江市教育現代化水平。
錨定航向破浪行
以打造區域教育中心為目標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立足當下,著眼長遠。
根據征求意見稿設定的目標,“十四五”期間,湛江將以圍繞打造區域教育中心為目標,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力爭5年內,湛江市教育事業各項主要指標邁入全省第一方陣。到2025 年,基本建成制度更加完備、結構更加優化、保障更加全面、服務更加高效的高質量教育體系,人才培養水平和教育服務貢獻能力有效提高。
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增強學生文明素養、社會責任意識、實踐本領,重視青少年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教育,爭取學校體育競賽成績、省中學生運動會排名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機制,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普惠程度,健全學前教育成本分擔機制,提升義務教育辦學水平,努力實現義務教育均等化城鎮常住人口全覆蓋。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加快推進集團化辦學、學區化治理和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
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推進九年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推進普通高中教育優質特色多樣化發展。
打造區域高等教育中心,支持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力爭80%以上中職學校達到省重點中職學校標準,打造一批優質中職學校,建設一批品牌專業,重點建設一批產教融合聯盟、高水平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全面推行現代學徒制。加快湛江教育基地建設,拓展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發展空間。大力發展特殊教育事業。依法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促進民辦學校轉型發展。
深化教師管理制度改革,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校長專業化發展、骨干教師培養、教研員能力建設,全面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素質,培養造就一批卓越教師和專家教育家型校長。構建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建立健全科學的教師評價體系,建立和完善教師隊伍建設保障體系,推動教師資源均衡配置,進一步減輕教師不合理工作負擔,教師職業吸引力明顯增強。
展望2035年,建成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各級各類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質量全面發展,教育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能力全面增強,教育對外開放合作新格局全面形成,教育治理效能全面提升,開放包容、協同創新、共建共享、運轉高效的教育現代化全面實現,建成教育強市和區域教育中心。
以生為本立德樹人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棟梁之材
新時期,有新的人才培養方向。
“十四五”期間,我市將穩步推進中高考改革,構建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試內容體系,改變相對固化的試題形式,增強試題開放性,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加快完善初、高中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建設和使用辦法。搭建助力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的實踐平臺,改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將創新創業、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活動納入評價體系之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開齊開足開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推動學生綜合素養提升。
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與衛生健康教育。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將實施體育師資配備、場地設施建設行動計劃。開齊開足體育課程,保證中小學生每天1小時校園體育活動,培養學生掌握1-2項體育運動技能。建立完善學校體育學科、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考核評價體系,加大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和信息化管理工作力度,到2025年,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學生體質健康優良率達到55%以上。持續加大校園足球工作力度,促使校園足球普及和競技水平同步提升。
強美育評價體系建設,將美育納入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范圍。實施美育師資配備、場地設施建設行動計劃,加快推進中小幼美育設施標準化建設,推動校內外美育資源共建共享。開齊開足美育課程,開展豐富多彩的美育活動,幫助學生掌握1—2項藝術技能,提高藝術素養,豐富審美體驗,陶冶高尚情操。
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探索建立勞動清單制度,明確學生參加勞動的具體內容和要求,讓學生在實踐中養成勞動習慣,學會勞動、學會勤儉。加強過程性評價,將參與勞動教育課程學習和實踐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中小學校每周安排1課時開展勞動教育,計入上課周數。
加快實現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推進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實施《湛江市接受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總體規劃》,全市10個縣(市、區)從2023年起分四個年度申報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市、區),并接受省級評估和國家認定,2023年經開區、遂溪縣申報,2024年赤坎區申報,2025年坡頭區、麻章區、吳川市申報,2026年霞山區、徐聞縣、雷州市、廉江市申報。2025年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5%以上,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0%以上。
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十四五”時期,全市新增義務教育公辦學位12.14萬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保持在95%以上。科學規劃和設置專門學校,健全專門教育管理體制;到2023年,原則上建成一所專門學校。
推進普通高中教育優質特色多樣化發展。建成湛江第一中學新校區。到2025年,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98%以上。推進特殊教育優質融合發展。
加快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整合優化職業教育資源。市轄區原則上不再舉辦職業教育,每個縣(市)最多保留一所達到省重點職業院校要求的公辦中職學校(“四位一體”職教中心),督促建設廉江市“四位一體”職教中心、遂溪縣職業技術學校新校區、徐聞縣職業高級中學新校區。全市中職學校數量整合到24所左右,所有中職學校達到國家設置標準,力爭80%以上中職學校達到省重點中職學校標準。加大職業教育投入力度,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加快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加快推進專科層次職業院校建設。繼續支持湛江幼兒師范專科學校做專做強,支持湛江幼兒師范專科學校辦學體制調整為省屬高校,支持廣東文理職業學院提高辦學質量。
加快推進本科層次高等院校建設。
加快構建服務全民學習的終身教育體系。推動構建開放暢通的人才成長立交橋。繼續推進湛江市終身教育和社區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學習型社會組織網絡。
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建設“互聯網+教育”智慧學習環境。推進教育專網擴容提速,開展“一網統管”,各學校接入帶寬不低于1000M,班均帶寬不低于50M。構建“互聯網+教育”知識共享服務體系。開展“互聯網+教育”大數據綜合治理。教師數與移動教學終端比例不低于1:1,學業智能評價系統使用率達100%,全面實現互動教學常態化。構筑“互聯網+教育”信息安全防線。
加快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提升教師隊伍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提升基礎教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深入實施中小學“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到2025年,建設市級名教師工作室150個、 名校長工作室20個、名班主任工作室50個、名少先隊輔導員工作室21個以上。實施教師學歷提升工程,幼兒園專任教師大專以上學歷比例達到83%;小學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比例達到58%;初中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比例達到92%;高中階段學校教師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比例達到14%。加強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營造引進高層次人才的良好環境。深化教師管理體制機制改革。
深化教育領域改革
深化教育評價與教育督導、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實施以教書育人為導向的教師評價,將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第一標準,形成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導向和以社會、業內認可為核心的教師職稱評價制度。
深化辦學體制和管理體制改革,推進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全面落實依法治教,堅持依法治教、依法行政、依法治校有機統一。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全面推進各級各類學校章程建設,健全教學、科研、學生、人事、資產與財務、后勤、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形成健全、規范、統一的制度體系。
深化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義務教育“雙減”工作,在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雙減”工作的同時,統籌做好面向3至6歲學齡前兒童和普通高中學生的校外培訓治理工作。
深化民辦教育分類管理改革,健全民辦學校分類管理制度體系。
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到2025年底,全市增加公辦義務教育學位約12.14萬個,市、縣民辦義務教育在校生規模占比全面達標,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讀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比例進一步鞏固提升,學校管理規范,辦學質量不斷提高。加大對民辦教育支持力度。
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完善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制度,深化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出臺中考改革實施方案,全面實施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 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模式。
深化教育對外開放,推進教育與粵港澳大灣區交流合作,提高教育對外交流合作的效能,深化廣州湛江結對幫扶,增強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