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互動交流,提高教學效果。
金秋的一天清晨,坡頭區一中高三(8)班迎來一位特殊“聽課者”——坡頭區委書記陳景泰。在隨機推門聽課后,他走上講臺與師生交流互動,叮囑校長“用心管”、老師“用心教”、學生“用心學”。
在坡頭區教育局,一份“三用心”教育行動任務清單成為了擂響戰鼓的行動綱領:學校動起來了,家長微信群活躍起來了,“校長進課堂”成為新常態,教育局骨干進校隨機推門聽課也成為新常態(每學年聽課不少于10節)。
在湛江市實驗小學,六年級學生在國際通用的“分組互助學習”教學模式中學會團體協作,知識和情商“比翼齊飛”。
在坡頭區一中,高三班主任詹珮琰在家時還不忘琢磨主題班會如何給學生驚喜,半夜通過家委會微信群集思廣益,翌日就將設想變成現實,受到學生的歡迎,班級凝聚力得到了大大提高。
用心管,用心教,用心學;新政策,新探索,新氣象。今年9月以來,坡頭區在全區教育系統開展“用心管、用心教、用心學”行動,扛著紅旗抓教育,全面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上下同欲者勝!從區委書記到教育局班子領導,從校長、教師再到學生、家長,多方聚共識、同發力,抓管理提效能、抓教學出成績、抓引導促發展,引領湛江灣東岸的教育展現出蓬勃向上的新氣象,推動坡頭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走向更光明的未來。
用心管:校長也要上公開課
眼下,校長上公開課在坡頭并不是新鮮事。9月21日,龍頭鎮中心小學校長林光明吃了“頭啖湯”,展示了一節區級公開課。
這正是《坡頭區關于開展“用心管、用心教、用心學”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變成現實的寫照。
打開《方案》,“用心管”板塊映入眼簾,“校長”是頻頻閃現的關鍵詞,比如“校長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方案》明確強化校長教學管理的主導地位,要求:做好中小學校長輪換工作,物色想干事、能干事的年輕優秀教師充當校級領導;校長要深入教學第一線,至少擔任一個教學班的與職稱相同或相近學科的教學工作,每學期至少展示一節區級公開課;開展“校長進課堂”系列活動,組織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主題的校長論壇等交流活動;構建由校長領導,教導主任、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組成的教學管理指揮系統。
隨著“三用心”教育行動在全區如火如荼開展,各學校在差異化實施過程中出現不少共性,尤其體現在“用心管”上,管理制度不斷精細化,形成領導掛級、掛班管理制度,教案、作業定時檢查制度,課堂教學巡查制度,掛級領導、掛班領導堅持每周推門聽課制度等。
“教育者如果忙于管理和行政事務,就會不知不覺淡化了學校中心工作。‘三用心’讓教育正本清源,讓教育者能靜下心做好中心工作。”坡頭區一中校長陳志強以身作則“用心管”,以普通教師身份參加集體備課、科組活動,帶頭上公開課,加強“推門聽課”(每周至少1節),發揮其骨干教師的作用。
坡頭區教育局局長陳伍表示,為了讓學校心無旁騖開展“三用心”行動,教育局要求各類進校園的活動要經過嚴格審批,減少社會對教學秩序的干擾,同時加強對教師隊伍的保護,不得抽調其從事非教學工作。
湛江市實驗小學的“戶外教學”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坡頭區一中的美術教師用心授課。
用心教:既有“源頭活水”也有“真金白銀”
9月26日至27日,廣州荔灣區一支10人組成的專家團隊,專程到坡頭區送教。這是坡頭區教育局與結對單位荔灣區教育局積極協作結出的碩果。兩地結對雙向交流,互派人員跟崗支教,組織校長、教師培訓,為“用心教”帶來源頭活水。
在湛江市實驗小學,主題教研“共研共進直播課”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各年級組進行“同課同構”,同年級同科老師同備一節課,同時進行全校直播,所有老師可以線上觀看或看回放,通過“問卷星”評價課堂,使老師提升教學能力。
如今,在坡頭區各大學校,圍繞提高教學質量這個總任務,教師集體備課、手抄教案,努力構建高效課堂;科學合理布置作業,教師自己先完成書面作業,這些活動已成為教師的日常教學需要,成為提高教學能力的有效手段。
以坡頭區一中,坡頭區愛周中學、湛江市三十二中、湛江市實驗小學、坡頭區一小等區內中小學5所龍頭學校為依托,坡頭區組建5個區域教研共同體,通過集體備課、教學觀摩、專題講座、課題成果展示、經驗交流(教育教學沙龍、論壇等)、教學比賽等形式,開展片區聯合教研活動,促進教育均衡發展、高質量發展。
為了更好激勵教師隊伍“用心教”,坡頭區推出了一系列有份量、真金白銀的舉措——設立了“教學質量獎”,對教學質量提升幅度較大的和教學質量突出的學校及老師進行獎勵;健全教師職稱和晉升制度,對于教育教學質量特別突出的校長和教師,在干部提拔、評先評優上予以優先考慮;健全績效考核分配方案,獎勵性績效工資注重向一線教師傾斜、向班主任傾斜、向畢業班教師傾斜、向教學業績突出的教師傾斜,加大教學質量業績在績效工資分配的比重。
不僅如此,坡頭區還做好鄉村教師需求調查,組織鄉村教師專門培訓,落實鄉村學校緊缺學科教師培養專項計劃;推進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改革,深入推進區域義務教育學校教師交流輪崗。
坡頭區部分教師代表齊聚一堂,進行教學業務交流。
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湛江市三十二中為坡頭提供了優質的學位和教育資源。
用心學:與時代同頻共振 讓孩子們愛上學習
“疫魔一夜忽然至,云墨侵來湛失晴。天使白衣征戰急,丹心赤子助援行。群賢攜手除冠毒,眾志成城護港城……”
這一首題為《抗疫必勝》的詩歌,出自坡頭區一中學生鄧宇婷之手。今年“0506”疫情發生后,在語文老師李梅芬“生活處處是語文,語文處處見生活”的教學理念引導下,學生們不僅把身邊的戰疫事例寫進了詩歌中,還主動報名成為了一線志愿者,真正成為了時代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建設者。
一二年級推進“樂高課”,四五年級種植實踐課,各年級閱讀分享課——3個校本特色課程,讓湛江市實驗小學的學生在“玩”中學,在特色課程中提高閱讀、創新和應用能力。校本特色課程,不僅全面落實“雙減”政策,更讓孩子們“樂”學。
兩所學校的剪影,正是坡頭學子“用心學”的生動縮影。
坡頭區以養成教育為抓手,以培養學生“用心學”為活動載體,讓學生的觀念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全面實現不同層級的學風建設方面自主管理水平的提升,讓學生養成自覺主動的學習習慣。
如何讓學困生和“調皮學生”用心學?《方案》特別提到:控制學生兩極分化傾向,花大力氣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
對調皮學生,有著多年教學經驗的陳伍認為, “調皮學生”不應該因為分數和“不聽話”就被忽視甚至放棄,“如果扶他們一把,他們可能成長得更快更好”。在他看來,搭建家校共育平臺,發揮家長的重要作用,實現家校共育、整體促進,對推進“三用心”有著重要作用。
《方案》還規定:強化體育與健康,保障學生每天1小時校園體育運動,每位學生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增強美育熏陶,嚴格落實音樂、美術、書法等課程,幫助每位學生學會1至2項藝術技能。
為了確保“三用心”教育行動不停步,全面保障線上教育教學不減質、不降效,日前,區委書記陳景泰率隊到區一中高三學生家中暗訪學生上網課情況,要求區教師發展中心加強網課課程安排和教師教學質量的指導與監督,切實讓學生做到“用心學”。
創新機制激活教育動能 辦好教育向未來
“教育是最大的‘民心’,當前,坡頭各項事業欣欣向榮,有著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優質土壤,要奮力在重點事項關鍵環節上先行先試,努力讓基礎教育發展的成色更足!”10月4日,坡頭區召開大力推進“用心管、用心教、用心學”教育工作座談會。會議強調,要堅持扛著紅旗抓教育,以系統化思維看待教育問題,創新機制激活教育動能。會議要求,要做到“六個突出”:突出黨建引領,深入實施黨建引領“扛旗爭先計劃”;突出對標補短,深入實施“教育發展爭先行動”;突出優先發展,深入實施“教育項目爭先”行動;突出先行示范,深入實施“教育改革爭先行動”;突出平急轉換,深入實施“教育治理爭先行動”;突出人才聚集,深入實施“教育人才爭先行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未來兩年,坡頭區將緊緊圍繞“用心管、用心教、用心學,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一理念,以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為契機,整合教育資源,銳意改革。科學規劃學校布局,完善新建住宅小區配套學校的建設,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寄宿制學校建設,每個鎮(街)新建或擴建一批副中心小學,整合農村麻雀學校。探索多校協同、區域組團、同學段聯盟、跨學段聯合等多種辦學模式,以小學、初中為主體,組建橫向連通和縱向貫通的學區與集團。通過“創名校,育名師,造名課”活動,力爭人人有名課,培育出更多在全市乃至全省有影響力的名師,兩年內建成2至3間在本地區有影響力的名校,全面提高全區教育治理水平、學校辦學水平和教師教書育人水平, 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推動坡頭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實現坡頭區教育各項指標邁進全市第一方陣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