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衣帶水,相向而行,美美與共。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湛江“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與海南相向而行”的歷史使命,為新時代湛江發展注入了巨大動力、指明了前進方向。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大力支持湛江與海南相向而行。
牢記諄諄囑托,不負殷殷期望。近年來,湛江市把謀劃、推動與海南相向而行放到服務國家戰略的高度,進一步貫徹落實與海南合作發展戰略,推進多項合作項目落地實施,搶抓機遇,不斷開創湛江與海南深度融合、緊密合作的新局面,奮力推動湛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打造現代化綜合性交通樞紐
提高兩地互聯互通水平
湛江與海南一衣帶水,是內陸通往海南的咽喉之地。
交通是湛江與海南相向而行的橋梁,也是兩地共同關切和最迫切解決的問題。近年來,我市全力打造對接服務海南的海陸空現代化綜合性交通樞紐,全面推進陸海空鐵建設,不斷提高兩地互聯互通水平。
2020年9月,全球最大的客貨滾裝碼頭——徐聞港開港運營,縮短瓊州海峽海上航程1/3以上,極大提升了瓊州海峽通航效率。湛徐高速徐聞港支線、徐聞港進港公路、雷州半島環島一級公路南線那澗至大塘段同步開通,與海南互聯互通水平明顯提升,不斷完善瓊州海峽綜合交通體系,實現了船舶停靠便捷化、旅客登船人性化、客運轉接無縫化、車輛過檢集成化、信息管理智能化,更加便捷地對接服務海南自貿港建設。
我市深入推進瓊州海峽港航一體化,完成瓊州海峽北岸港航資源整合工作,并積極配合做好瓊州海峽港航資源一體化各項工作。同時,發揮湛江與海南自貿港相鄰區位優勢,拓展水運中轉和內外貿同船運輸業務,開通至海南集裝箱航線6條,形成兩地集裝箱運輸“天天班”格局,暢通湛瓊物流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湛江港以與海南物流相通、產業相連、投資相融為抓手,不斷優化外貿航線布局,增加內貿運力,完善航線網絡,努力在湛江與海南相向而行中發揮旗艦作用。同時,爭取促進政策相向,更好地銜接海南自貿港政策,力爭成為海南自貿港的“島外倉”。
去年,我市先后建成40萬噸級航道和碼頭,湛江港成為華南地區唯一通航40萬噸船舶的世界級深水港口。繼寶滿港區集裝箱碼頭一期擴建工程、湛江港拆裝箱一期工程開工建設后,我市正在籌備開工東海島港區航道工程,同時加快推進東海島港區雜貨碼頭建設。目前,湛江港貨物能力持續提高,已形成生產性泊位147個,綜合通過能力3.45億噸。
今年3月24日,湛江吳川機場投入試運行,與海口、三亞等海南中心城市形成了一小時經濟圈。湛江吳川機場飛行區等級由4C級越級按4E級標準建設,僅次于最高等級4F,成為覆蓋北部灣、粵西地區的干線空港,通航全國43個城市,開通2條全貨機運輸航線。當前,154平方公里的空港經濟區正如火如荼建設,中國郵政集團、郵儲銀行、京東等企業紛紛落戶,航空物流樞紐加快成型。
與此同時,我市全面推進廣湛高鐵建設,加快推進合湛高鐵、湛海高鐵前期工作,打造“五龍入湛”格局。
搭建產業對接合作平臺
加強產業聯動
近年來,我市積極搭建產業對接合作平臺,以廣東·海南(徐聞)特別合作區為載體,力爭同海南自貿港建設聯動發展,促進形成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布局。
我市高標準謀劃建設廣東·海南(徐聞)特別合作區,規劃總面積140平方公里,以徐聞港為核心、向東西兩翼延伸,規劃現代物流產業園、高端制造產業園、港口服務與商貿區、文化旅游生態創新示范區等四個組團。
“徐聞與海南隔海相望,處在內陸地區對接海南的咽喉要道上,我們將高標準建設廣東對接服務海南自貿港的南門戶城市,全力打造湛江與海南聯動發展的先行區。力爭將廣東·海南(徐聞)特別合作區打造成為海南自貿港的支持基地、自貿港與大灣區發展的鏈接器,打造成為湛江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高地、支撐徐聞未來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打造成為未來城市融合發展的示范區。”徐聞縣委書記羅紅霞說。
據悉,目前,《廣東·海南(徐聞)特別合作區行動綱要》已編制實施,完成臨港產業園的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寰球保稅城、產品質量計量檢驗檢測中心等項目已落地園區。徐聞與海南三亞崖州灣科技城達成初步意向,以“一園多區”概念推動兩地合作,首期擬在徐聞建設水產南繁產業鏈延伸基地“魚蝦貝藻”的水產種質商業化擴繁基地和船舶修造項目。
我市將高標準謀劃與海南產業對接合作,共同推進瓊州海峽產業合作帶建設,推動上升為國家區域合作重點項目;依托特別合作區平臺優勢,加快推進臨港產業園區建設,加強與海口重點園區對接合作,建設海南后方加工制造基地、協同發展現代服務業、錯位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探索與海南發展“飛地”經濟合作模式;強化與海南開展海洋生物制藥、海洋能源開發和海工裝備制造等產業合作;加快推進寰球保稅城項目建設。
奮楫揚帆風正勁,砥礪前行正當時。我市正不斷搶抓機遇,積極承接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溢出效應,充分發揮湛江優勢,借勢借力推動湛江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以加強與海南的產業合作為基礎,全面打造支持服務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大后方”。
探索共建海南“菜籃子”保供基地
建設共享特色高效農業品牌
湛江是廣東省最大的“菜籃子”,蔬菜年產量位居全省第一。近年來,我市積極與海南做好農業產業對接,共同打造熱帶亞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品牌,探索共建海南“菜籃子”保供基地,做好海南省“菜籃子”保供穩價工作。
2019年,市農業農村局與海口市農業農村局簽訂了農產品產銷合作框架協議,持續推動與海南農業交流合作。
海口與徐聞建立蔬菜保供專用通道,保障瓊州海峽瓜菜進島通暢,及時供應海南市場,保持菜價穩定運行。此外,海口和湛江兩地還建立起基地合作與長期購銷機制,建立蔬菜應急調運機制,建立兩地大型批發市場的菜籃子應急互動協作機制,確保特殊情況下兩地蔬菜等農副產品的互補互通及長年穩定供應。
為解決海口市在淡季、節假日、災害天氣出現的葉菜類供應短缺問題,我市協調康星蔬果有限公司到海口市合作建設露天葉菜類種植示范基地,該基地已經從1000畝標準化蔬菜生產基地擴大至2000多畝,同時為當地農民提供生產管理服務與技術指導,帶動周邊農民種植果蔬兩萬多畝,穩定了海口的蔬菜供應。同時,我市積極組織湛江肉菜供應海南,組織有關企業、合作社與海口蔬菜集團簽訂合作協議,定時、定量供應海南肉菜。
接下來,兩地還將積極對接“菜籃子”基地建設及漁港經濟區建設工作,加強與海南全球熱帶農業中心(國家熱帶農業種質研究中心)和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合作等。我市還將在現有基礎之上,以徐聞、雷州為重點,建設海口“菜籃子”保供基地和物資加工基地,按照“成熟一批,發展一批”的原則,逐步從政府或協會層面給予認定。
同時,兩地探索建設共享特色高效農業品牌。每年利用海南冬季農交會、廣東東盟農博會等平臺,兩地農業農村組織農業企業互聯互通,探索打造兩地均有的菠蘿、芒果、香蕉等特色優勢農產品的共享品牌。目前有康星蔬菜、雷州黑山羊等品牌正在對接。
跨區域應急聯動合作
共建平安和諧社會
湛江徐聞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每天有大量旅客往來,如何做好疫情聯防聯控工作,確保瓊州海峽的交通暢通?近年來,我市與海南不斷實施“安全聯動”,建立健全跨區域應急聯動合作體系。
跨省協作,無縫對接。今年8月,面對復雜的疫情形勢,徐聞縣作為與海南相向而行的前沿陣地,迅速響應省、市的部署要求,啟動疫情聯防聯控緊急預案,按下與海南守望相助的聯防聯控緊急“啟動鍵”,從各條戰線緊急調派100多名黨員干部快速成立廣東(徐聞)駐海口“保通保暢”工作專班,將關口前移,實現無縫對接,安排黨員干部入網入格,迅速融入海口疫情防控一線關鍵卡點,與海南人民攜手戰“疫”,確保瓊州海峽交通和物資供應安全順暢,共同筑牢跨省聯防聯控網。
為積極響應全面落實全國“一盤棋”應急響應機制,包括湛江、海口在內的粵桂瓊七市建立起應急聯動體系,加強跨區域合作和友好交流,在突發事件信息共享、應急處置資源支援、相關事件共同處置等方面有效協調聯動,采取就近快速調集區域內應急資源參與處置突發事件的方式,最大限度減少聯動城市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加快跨區域應急管理合作與交流,實現“一方有難,多方支援”“共建、共治、共享”平安和諧的社會環境。
近年來,我市加快推進徐聞縣應急保障基地建設,構建瓊州海峽應急救援、極端天氣防災減災救災機制。全方位開展市場監管檢驗檢測、維護穩定、治安防控、打擊犯罪、禁毒、反恐處突等合作。
此外,我市協同湛江海關嚴厲打擊治理海南離島免稅“套代購”等走私行為,堅持打防并舉,關地協同,加強流通環節和市場領域專項整治,推動粵瓊海防打私信息數據共享、執法有效聯動,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機制,有效防止免稅商品轉賣倒賣和走私規模化。
打造一程多站濱海旅游目的地品牌
推動湛江旅游風光“出圈”
海南是旅游大省,而湛江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濱海旅游資源,也有著源遠流長的紅土文化、特色飲食、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但長期以來,湛江的旅游產業“養在深閨人未識”,如何借力實現風光“出圈”?近年來,我市旅游發展工作通過與海口攜手推進瓊州海峽旅游一體化建設為抓手,謀求與海南相向而行,積極拓展交流合作。
近年來,我市積極聯合海南多個市縣共同參加2019廣東國際旅游產業博覽會,并舉辦2020湛江瓊北柳州旅游推介會、2021年瓊北湛江旅游推介會等,在進一步促進瓊粵兩地交流合作的同時,與全國各地旅游企業的文旅交流和緊密合作,共同開拓客源地。
市文廣旅體局加強與海口市旅游主管部門合作,引導兩地旅行社策劃推出紅色旅游、自駕游等一程多站線路產品。去年,我市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積極策劃海口湛江紅色旅游一程多站旅游線路,把黃學增紅色教育基地、解放海南島渡海作戰陳列館等景點納入有關線路行程,引導兩地旅行社積極開發有關紅色旅游線路產品和做好客源互送工作。接下來,我市還將積極策劃開發瓊州海峽濱海旅游、紅色旅游、火山旅游、鄉村旅游等一程多站的特色旅游線路產品。
東風浩蕩滿目新,凝心聚力再遠航。湛江正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搶抓海南自貿港建設重大機遇,精心繪制與海南相向而行的振興路線圖,努力交出一份不負使命重托、不負人民期待的“湛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