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樓,是吳川市王村港鎮一個十分不起眼的小山村。近年來,通過創新發展思路,踐行生態優先理念,這個小山村終于“土雞變鳳凰”,成為當地美麗宜居生態村之一,展現出鄉村和諧生態之美。
破解“只見新樓不見新村”困擾
由于地少貧瘠,米樓村種不出多少稻米。樓房倒是不少,可缺少規劃,過去村場雜亂無章,污水橫流。
幾十年來,村民大多外出經商務工,很多人成功后遷居外地,也有的回村建漂亮的樓房,可村子依然爛路臭水,破舊雜亂。
“只見新樓不見新村”!這是米樓村給人們長久的印象。看到四周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風起潮涌,外出的鄉賢毅然回到村里,與村民致力于生態文明新村建設。
不等不靠,從2018年開始,鄉賢譚康友等帶頭捐款,村民籌資,分三步走打造美麗生態宜居村。
米樓村位于一個小山坡上,村民出行難。村子第一步是村道村巷硬底化建設,但地勢起伏之下的原始村道狹窄彎曲,拆建難度十分大。為此,譚祿回村建立美麗鄉村建設指揮部,做出精密的規劃,依山就勢建村道。
以人為本,減少大拆大建,借勢開路,依形建路,不傷害村民之間的感情,使全村環村大道、小巷等全部實現硬底化,做到家家出門有水泥路,解決困擾500多名村民多年來的“行路難”問題。
創新思維創新發展,在政府的支持下,近兩年該村又建成村污水處理池,解決村場污水橫流的現象。接著全體村民清除村子周邊堆放的豬舍垃圾,解決臟亂差現象。依據生態特色,整改村邊一塊自然生長的林地,建成森林公園;把村場中間的臭水塘填平建成公共綠地和燈光籃球場,物盡其用。
尊重歷史,修葺破舊的古建筑,保護古跡文化,保護村場的古樹古木。在綠化美化中,借助錯落起伏的現狀,高處種樹,低處美化,見縫插綠,所有沒有拆掉的舊墻古屋就地改造和繪圖,美化亮化,建出新意新景點,點綴綠色美麗新村。
創新思路 改變村容村貌
“綠樹村邊合”,如今來到米樓村,讓人有“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之感。
迎面就是綠蔭大道,村場地勢抬起,棟棟新樓,排排綠樹。從村前走到村后是“步步高”,水泥路彎曲縱橫,卻恰到好處地把家家戶戶連接起來。門前一棵樹,屋后一塊小綠地、小果園,把全村烘托得生機綠色。而修繕一新的古建筑呈現出紅墻碧瓦,和森林公園的蔥綠一片交相輝映,使這個小山村古韻猶存,文風猶在,新風鮮明,活力十足,全村既美麗宜居又富有鄉村特色。
近幾個月來,米樓村又在鎮政府的支持下,投入150萬元,推進鄉村風貌全面提升,整改美化了村前村后的低洼地,建花欄護墻,掀起新一輪建設熱潮,創建美麗旅游山村。
“沒有創新思路,就沒有米樓村的蝶變。”美麗新村建設的“設計師”譚祿在村場奔走指點,感嘆萬千。他說,原先米樓村雜亂無章,路沒一條直、水沒一處排,僅靠拆“拆”不出新村,單靠錢多也建不出新村,大家開動腦筋,轉變思維,著眼實際,苦干巧干,沒有吵鬧,沒有矛盾,順理成章地建出和諧美麗的米樓村。
幾年來,該村已先后投入了500多萬元,化解地勢高低不平、村場雜亂無章的劣勢,轉劣為優,把破舊雜亂的村子改造一新,逼仄無路變成曲通幽徑,光禿污臭處變成綠地生香,高低地勢變身層層鋪綠,更展現綠色生態宜居。
新梅村支部書記鄭禮球表示,農村不是城市,米樓突出生態,依山就勢,創新發展,更具農村風味,更加生態美麗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