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島上,鷺鳥在銀塔林立的天際線上翩翩飛舞,工業島上的“綠巨人”正步履鏗鏘,朝著國家“雙碳”目標邁進。
徐聞外羅岸邊,一座座超百米“高塔”矗立海天之上,一面面巨型葉片隨風旋轉。
金秋送爽,海風陣陣,吹動著湛江轉身向“綠”的速度不斷加快。
“每3度電中就有1度是清潔能源”已成為湛江這座海濱城市最靚麗的“綠色名片”。據統計,湛江地區清潔能源裝機容量約占全部電源裝機總容量的一半,2021年累計消納新能源電量約60億千瓦時,占湛江電網供電量的32%。
湛江發展的每一個腳步,都渲染著精彩的綠色,這也是湛江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在實現清潔能源發展的道路上,湛江未來可期,大有可為。
湛江綠色能源產業駛入快車道
作為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的戰略陣地,我市坐擁寶鋼湛江鋼鐵、中科煉化、巴斯夫三大投資超百億美元級的工業“巨無霸”。在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湛江綠色能源產業正駛入快車道。
今年5月19日,巴斯夫宣布與可再生能源發電上市公司博楓簽訂長期購電協議。根據協議,博楓將為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建造一座可再生能源發電站,包括光伏發電、風電及配套儲能3種能源類別。
該電站所發電力將以固定電價的形式售出,并滿足廣東省可再生能源交易規則,也是中國可再生能源電力交易市場上首個固定價格的長期交易協議——100%綠色電站的藍圖正一步步走向現實!
一島之上,綠色發展爭奇斗艷。湛江鋼鐵正朝著“綠氫全流程零碳工廠”的目標挺進。2021年12月,湛江鋼鐵光伏發電(一期)工程順利并網,成功發出湛江鋼鐵廠房屋面分布式光伏第一度電。
今年湛江鋼鐵計劃實施光伏發電二期工程,暫計新建33.4兆瓦,規劃至2025年實現光伏裝機容量120兆瓦,每年可減碳7.65萬噸,將是全國最大規模的廠區分布式光伏發電。
今年4月22日,中科煉化光伏項目廠區停車場點開始鋪設光伏板,廠區5個光伏點同期啟動施工,光伏項目建設全面鋪開。該光伏電站建成后,將增加企業綠電比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中科煉化積極推廣清潔能源的利用,在今年的外購電中,核電占比99%,綠電占1%,可大幅降低外部電力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費總量。
隨著“十四五”規劃的推出,我市已完成“雙碳”相關實施方案初稿編制。其中,產業綠色提質行動包括以寶鋼湛江鋼鐵基地、中科煉化一體化基地、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等超百億元項目為龍頭,高質量打造綠色鋼鐵、綠色石化、智能汽車三大綠色支柱產業。
綠色新動能為發展“再添一把火”
平坦開闊的地勢、得天獨厚的日照時長、蜿蜒綿長的海岸線……坐擁天時地利的新能源富集優勢,湛江的陸上風電、光伏發電并網規模均位居全省第一。如何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促進清潔能源消納,成為其亟須突破的關口。
今年6月8日,國家電投廣東湛江徐聞海上風電場300兆瓦增容項目正式取得核準,為這座省內重要的清潔能源生產基地注入綠色新動能。
去年11月,國家電投湛江徐聞6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項目94臺風機全部并網發電,刷新國內海上風電投產項目單體裝機容量紀錄,成為亞洲在運單體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也使得湛江海上風電并網裝機容量突破1000兆瓦大關。
“清潔能源使用比例全省第一”的紀錄,為我市清潔能源發展再添一把火——
截至去年底,湛江市新能源裝機容量4238兆瓦,占全市電源(不含用戶自備電廠)裝機容量約48.2%,全市新能源裝機容量占全省新能源裝機容量約19.1%。
其中,徐聞新能源裝機占全市電力總裝機的70%以上,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產業集群效應凸顯。
如今,徐聞布局9家風力發電企業和7家光伏發電企業,已備案核準新能源項目總裝機容量約315萬千瓦。華電徐聞風電已布局前山、黃塘、學田、華海、東方紅、三陽等6個風電場,在運行的風電裝機容量39.25萬千瓦。
隨著瓊粵天然氣管線、大唐雷州天然氣熱電聯產等項目成為湛江探路清潔能源布局的關鍵,全國沿海重要能源產業基地的藍圖正一步步變成現實。
湛江探索綠色發展新路
2021年底,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提出,要積極參與國家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推動能源清潔低碳發展和轉型升級,加快推進清潔能源重點項目建成投產,推動工業用電用能清潔化。
高屋建瓴,實干興邦。目前,我市已建設4個風電廠址,總裝機容量約120萬千瓦;備建集中式光伏項目64個,總裝機規模約547.4萬千瓦。為推動光伏發電發展,湛江供電局正編制《雷州、遂溪試點縣區分布式光伏配套電網規劃》,對試點縣區分布式光伏配套電網進行專項規劃,研究測算電網承載能力。
承接廣東電網公司工作方案后,湛江供電局編制印發《湛江供電局2022年服務保障清潔能源消納專項行動計劃》《湛江供電局碳達峰行動計劃》,實施支撐能源生產綠色低碳轉型行動、與新型儲能協同發展行動等。
推動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化能源體系;大力發展水電、風電、核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加快建設天然氣管網和園區集中供熱管網……
湛江正緊扣“雙碳”目標“追風逐日”,加速清潔能源布局,探索一條既符合國家戰略,又貼合本土實際的綠色發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