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記者從駐湛高校了解到:在暑假里,嶺南師范學院共5000多名大學生、300名教師奔赴廣大鄉村土地,走進田間地頭開展科研,直播帶貨促經濟,線上線下聯動齊支教,拿起畫筆美繪鄉村,主動融入鄉村振興。在此期間,發生了不少鮮活生動的故事。
大學生直播賣珍珠。
云直播
開展電商直播帶貨助農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農業”迸發活力。嶺師青年學子也與時俱進,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渠道為鄉村產業振興插上翅膀。
“大家好,歡迎來到直播間,我們正在位于雷州半島西海岸的雷州市流沙村珍珠加工室,為大家講述南珠的故事。”在被譽為“中國南珠第一村”的雷州流沙村,來自嶺師的“朝陽行”社會實踐隊以4場直播帶貨進行電商助農,推動南珠產品銷售,總點贊量達21.2萬人次,助力企業“漲粉”2200余人,促進珍珠產品銷售近萬元,為鄉村傳統農海產品的品牌文化傳播和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開辟了新路徑。
在坡頭區乾塘荷花世界的鄉土直播間,嶺師“蓮夢”社會實踐隊也走進“鄉土直播間”,講活了“荷花一身都是寶”的故事,系統介紹了乾塘蓮藕的綠色種植方式,立體化展現農產品的經濟和文化價值。湛江市鄉土農業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江夢宇的點贊。她表示:“鄉村振興激發青春無限力量。這些大學生的身上涌現出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好青年優秀品質,這正是鄉村發展所需要的新鮮血液人才應該有的樣子。”
鄉村墻繪。
云支教
錄制紅樹林科普等微課
鄉村振興,教育要先行。2022年暑假,嶺師學子以“三下鄉”活動為主要平臺,以“云支教”行動為有效載體,4000多名嶺師大學生志愿者分期分批與湛江市鄉村小學、邊遠地區青少年、貧困家庭子女3600多名學生結成“云支教”對子,通過線上方式為其提供心靈關愛、學業幫扶和綜合素養提升等公益支教服務。
與此同時,嶺師“夢·相隨”社會實踐隊錄制了紅樹林科普微課,“萌芽”社會實踐隊制作了防溺水微課等都投放到“云支教”公益云課堂。一批批制作上傳的黨史學習教育、心理健康、低碳環保、防溺水等主題的“云支教”公益云課堂視頻,實現支教資源的數字化管理、網絡化傳播。同時,嶺師66支文化支教隊,還以海島教育綜合改革為切入點,聚焦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深入分析農村中小學師資力量、教學設備、學生資質等方面的情況,針對語數外、政史地、理化生、音體美等科目制作了1000多份課件和微課視頻,并將這些教學素材在當地的中小學進行復制推廣,助力提升鄉村中小學教學質量。
學以致用
專業知識助力南藥種植
俗話說“藥材好,藥才好”,湛江作為廣東省農業大市,特色南藥資源豐富,是道地南藥主產區之一,其中廣藿香、穿心蓮、高良姜、香附等南藥均為國內著名的湛江道地藥材。南藥也已成為湛江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
今年暑假,嶺師地理科學學院“南藥飄香”社會實踐隊在指導老師、廣東農村科技特派員章武博士的帶領下,開展廣藿香的南藥資源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的研究。師生一起將實驗室里的組培研究成果運用到農民的道地藥材種植之中,提高藿香種植的成功率。
他們表示,希望通過“高校科研團隊+鎮政府+企業+示范基地”模式,從加強規劃統籌和優化土地資源的利用配置出發,實現品種選擇、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的全產業鏈發展,帶動人口就業,農民增產增收的聯動效應,做大做強南藥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獲得過“挑戰杯”省級銅獎、“互聯網+”省級銀獎的嶺師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嶺先行”社會實踐隊,也上山下鄉實地調研春砂仁種植地,與當地農民簽訂春砂仁種植協議,將農產品真正轉化為科研成果并轉化為產品。
大學生們在實踐中將專業課程的理論知識與創業實踐相結合,針對湛江乃至粵西特色農產品產業開展調研和科研,為攻破鄉村“科技荒”難題各施所長,以實際行動把科技傳遞到田間地頭。
美育實踐
文明鄉風繪在墻上
嶺師青年在社會實踐中,拿起畫筆,把文明鄉風繪在墻上,用美育教育滋潤心田。“老師,你雕刻的塑像真好看”“老師,你畫的口罩真漂亮”……面對嶺師“青里”社會實踐隊的大學生們,陽西縣織篢鳳地學校的孩子們十分熱情。實踐隊員們專門開展了“創意繪畫——口罩上的世界”的抗疫課堂,鼓勵和指導小朋友發揮創意,畫出屬于“獨家”口罩。
嶺師“優雅鄉村行”社會實踐隊則通過墻繪、空地設計等方式,提升農村“顏值與氣質”,為100平方米面積的老舊墻面“穿”上了弘揚紅色文化和農耕文化的新衣,并就地開展美育課堂,引導當地的學生、村民共同參與墻繪。在廉江石城上縣小學,嶺師“紅帆”實踐隊為當地小學生帶去富有特色的非遺藝術剪紙課。在青年大學生的指導下各式各樣的儺舞面具被小朋友刻畫在紅色剪紙上,再被精心地裁剪出來,每一節課都在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中結束;在廉江中塘沙田仔村,嶺師“染色季”實踐隊在村里就地取材、取色、浸布、扎布,教村民和孩子們扎染,希望提升人們對非遺文化的認同感。嶺師美術與設計學院17支社會實踐隊伍的青年大學生將傳統和創新融合,為鄉村當地中小學生和鄉村留守兒童帶來中國水墨畫、中國書法、非遺扎染、傳統剪紙、名人畫、口罩創意繪畫等富有教育意義的美育課堂,帶領孩子們發現美、感受美、傳遞美、創造美,鋪開了一張鄉村美育助推鄉村振興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