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中心小學李志雄老師上家教公開課。(市教育局提供)
開辦家長學校,組建家委會,創辦家長報、開展家庭教育大講堂、家長助教入課堂、組織家長志愿者心得體會征文評選……如今在湛江各地,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家校共育活動“花開遍地”,為學校和家長搭建起一座“連心橋”,讓孩子在校園的沃土上芬芳綻放。
學校和家庭是學生的兩位重要“教育者”。近年來,我市各地各校積極探索家校溝通的新方法,適時轉換家、校角色,匯聚教育合力,合理利用家長的有效助力,為教育教學、提高質量吶喊助陣,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協同互補、互相促進,打造家校合作共育的新生態,促進了教師、家長、學生共同成長。
麻章鎮中心幼兒園召開家長會。(市教育局提供)
架起“連心橋” 家校共育聚合力
家校共育的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家長參與到學校的日常教育管理中,讓學校和家長的聯系更加密切,讓家校共育主動融入到對學生的教育教學中,充分調動家長和學校在家校共育中的主觀能動性。
我市各地各校重視家校協作,積極搭建家?;悠脚_,促進家長參與學?;顒蛹鞍l展建設,達成教育共識,形成教育合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環境。
為密切家校聯系,促進民主管理,經開區第四中學通過組建家長委員會,充分發揮了家庭教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引領作用,為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密切合作的育人體系提供了巨大幫助。通過報名篩選,從每個班級選擇認真負責的家長朋友,參與到學校管理工作中去。通過密切配合學校工作,為學校發展出謀劃策,逐漸形成家校教育統一戰線。家委會的成立為學校、家長、教師建筑起了溝通的橋梁,為孩子的全面、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搭建家校溝通平臺,凝聚學校和家長的教育合力,已成為湛江教育人的共識。近年來,我市把加強家校共建共育作為重點工作,全市所有中小學、幼兒園普遍成立了校(園)級、年級和班級家長委員會,制訂完善家長委員會章程,規范家長委員會的運作。充分發揮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參謀和監督作用,家委會也成為溝通學校、家長和孩子的橋梁與紐帶。
同時,全市各地各個中小學、幼兒園結合實際工作,定期召開家長會,有效促進家校間真誠協作,進一步聽取家長的意見建議。2021-2022學年以來,全市各校召開家委會3156次,通過家委會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家校合作及親子活動。我市學校家長委員會深度參與學校管理,積極發揮監督作用,形成學校與家庭合力育人新格局。
近年來,我市充分運用家長學校作為家校共同育人的良好平臺,成功創建全國優秀家長學校16所,市級規范化家長學校262所。赤坎區被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中國關工委事業發展中心授予“全國規范化家長學校實驗區”,湛江市二中港城中學被全國婦聯、教育部授予全國家庭教育創新實踐基地。
“愛心護學”的家長志愿者為孩子筑起了一道安全暢通的暖心通道。 (資料圖片) 記者歐陽澤 攝
培育“引航人” 家校共育強動力
“今后要改變觀念,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積極引導,做到言傳身教。”……一堂面對家長進行的《協同共育新時代接班人》的主題講座開講后,經開區第四中學的家長紛紛在家長交流群里分享感想。
隨著家校合作的深入推進,該校不斷創新方式,線上、線下開設多場家庭教育專題講座,圍繞“好家風好家訓”、“如何做好手機管理”等主題,邀請經驗豐富的老師為家長授課;為了增強家校教育的合力,提高家長的整體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還在線上開設“家長云課堂”,利用網絡平臺對家長開展培訓,還定期開展專題“心理營養”家長輔導課,讓家長從中學習和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與技能,提升家庭教育質量。
而在湛江市湖光中心小學,為不斷豐富家校合作模式,進一步提升家庭教育工作水平,促進家校溝通,學校創建了“家長學校”,開展《父母課堂》優秀家長讀后感分享、家庭教育案例、家長志愿者心得體會征文評選等,提升家長學員的學習意識和家庭教育責任擔當能力?!丁懊赓M教育”背景下辦好家長學校的探索》《關注孩子心靈的“傷風感冒”》《知愛孩子,讓溝通變得歡樂融和》等一批家教論文入選省、市學習平臺。
吳川市中心幼兒園不僅堅持以教學為中心,開設幼兒園各年齡段的家長課程,組織編寫了小班至大班一系列的家長學校課程講學教案,堅持基礎理論課和教學實踐課相結合,注重系統性、針對性地向家長普及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更是創新性開辦了“家長報”,通過幼兒園家長報通報表彰、頒發榮譽證書、經驗交流,提升家長學員的學習意識和家庭教育責任擔當能力。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湛江市教育局成立家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建家長學校教學研究中心組,按學年段編寫《湛江市家長學校課程方案》,重點抓好課程建設、隊伍培訓、教研交流,組織家庭教育優秀案例評選。我市有10個案例入選廣東省中小學家庭教育典型案例,征集家長學校教案600多篇,選評出123篇優秀教案匯編成《湛江市家長學校優秀教案集》向全市推廣使用。
同時,我市各地各校積極開展家庭教育指導,組織廣大師生、家長學習收看《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線上宣講暨家庭教育公開課以及家庭教育名師講座,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式。今年以來,全市組織市、縣、鎮三級家庭教育報告會和講座136場,家長學校授課1560節,舉辦了2期共120余名教師參與的地市級家庭教育培訓,12萬余名家長和學生受益。
家長“請”進校 家校共育添活力
除了家長會,各地各校還積極開展“家長進校園”活動,組織學生家長走進校園與教師面對面交流,營造了“家校協同,讓孩子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每天早上,在湛江市第八小學的大門口,除了交警,還有幾抹“志愿紅”照護著孩子的上學路。這些“紅馬甲”就是“愛心護學”的家長志愿者,不管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他們堅守崗位,用愛心為孩子筑起了一道安全暢通的暖心通道。
“小朋友們,大家好,今天由我來給大家講講怎么保護牙齒……”講臺上正在說話的不是老師,也不是幼兒園的醫生,而是從事牙醫工作的學生家長,這是麻章鎮中心幼兒園“家長助教入課堂”活動的一幕。 幼兒園充分發揮家長的職業資源優勢,邀請醫生、警察等職業的家長走進課堂,不僅豐富了學校教育元素,也為教育打開了另一扇窗。
麻章鎮中心幼兒園則利用學校大型活動開展家長跟班服務,讓家長協助班主任開展各項工作,親子運動會邀請家長共同策劃,畢業典禮邀請家長出謀劃策,通過家長體驗教師工作達到相互理解的目的。
以上這些都是我市各地各校開展家長進校園活動的縮影。事實上,我市各地各學校的教育過程中都能看到家長參與的身影。各所學校把家長“請”進學校,把家長資源引進課堂,發揮家長在各自專業技能方面的優勢,作為學校教育內涵的有效延伸,讓家校互動的模式有了新的詮釋。
家校合作是一種“跨界交流”,教師走出學校,父母邁進學校,雙向交流了解孩子的成長動向,讓每一名學生都能感受到家庭、學校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