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上午11時,一架搭載12名一線海油員工的直升機從海南博鰲機場起飛,沖破云層,向文昌海域飛去。
受臺風“暹芭”影響,此刻空中依然陰雨不斷,窗外烏云密布,中海油湛江分公司文昌13-2油田總監唐新國皺了皺眉頭,隨即叮囑大家:“油田近期作業較多,現場環境復雜,一會抵達平臺后,大家兩兩組隊,在復產過程中,務必注意安全。”機艙中,他努力提高嗓音,讓每個人都聽清。
一小時后,直升機穩穩降落在文昌13-2A平臺的飛行甲板上,作業人員在飛行員的指引下魚貫而出,沒有機器轟鳴的平臺顯得分外安靜,只有浪花拍打樁腿發出陣陣聲響。
12時10分,復產作業正式開始,工藝人員先行檢查現場系物情況,并合力歸整部分松散甚至移位的物品,檢查過程中,他們對照撤離前統計的各系統閥門隔離表逐一恢復主輔流程關鍵節點,為即將進行的裝置投用做好充分準備。
與此同時,維修班組成員認真檢視現場各設備房間內部情況,確定各房間內除濕度較大外,并無其他異常,此刻,動力人員已成功啟動應急機,并為房間內空調優先送電,快速抽濕,為配電柜、控制柜等重要電器設備啟動創造有利環境。
“啟動原油機組,恢復平臺正常供電”,12時30分,唐新國在收到各班組“現場情況良好”的反饋后發出指令。隨后,動力班組聯手工藝操作人員,依序完成應急機組與原油機組之間的電網轉換。
供電恢復,平臺各處照明燈被依次點亮,唐新國突然收到機場通知:由于航線管制,接下來的幾班飛機暫時無法起飛,部分人員不能按時到崗,給正在進行的復產作業帶來一定影響。
放下電話,唐新國反復思索,此時文昌13-2油田正處于工程改造關鍵時間,復產快慢間接影響到后續工作進度,因此他決定另辟蹊徑,根據“先輔后主”的思路,重新調配現有人員,集中力量恢復輔助系統,為后續主流程及生產井投用搶出時間。
“啟動氮氣發生裝置”
“啟動海水淡化裝置”
“飲用水系統恢復完畢”
……
17時,伴隨對講機中一條條短促有力的匯報,多臺裝置已成功恢復運轉,現場再度變的“熱鬧”起來。這時,遠處傳來直升機引擎巨大的轟鳴聲,搭載剩余人員的飛機順利抵達。
人手充足了,復產的進度也隨之加快,原油系統、注水系統、生產水處理系統陸續投用。
17時45分,在與下游“南海奮進”FPSO溝通后,文昌13-2油田第一口生產井順利啟動,隨后便是第二口、第三口……油流通過海管向下游奔騰而去,“南海奮進”FPSO船艏的火炬也重現光明,正式宣告油田本次歷時6小時的復產作業圓滿完成,平臺被成功“喚醒”!
18時,經過一番悉心調試,各系統工況趨于穩定,3名工藝操作人員立即轉入夜班狀態,著手進行后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