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溪縣城月鎮竹葉塘小學憑借醒獅和曲藝項目,獲評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圖為該校學生在上醒獅課。
隨著人們對非遺文化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非遺文化項目進入課堂、豐富學生們的校園生活。記者走訪發現,我市不少學校在積極探索讓雷州半島傳統非遺文化在校園內扎根,實現學生與非遺的“雙向奔赴”。
遂溪醒獅走進竹葉塘小學。
【遂溪醒獅】
課下練技書上學藝
滲透到學科學習中
竹葉塘小學位于遂溪縣城月鎮,是一所全日制農村小學,硬件設施較為簡單,要在校園內開展非遺項目課程不容易。然而,就是這樣一所農村小學,在去年11月憑借醒獅和曲藝項目,獲評“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
“要做好非遺進校園工作,選擇合適的非遺項目很重要。”校長鄧梁玉介紹,遂溪縣被譽為醒獅之鄉,粵劇在遂溪也有深厚的群眾基礎,當地孩子都是聽粵曲、看醒獅長大的,有一種自然的親切感和熟悉感,學校經過綜合考慮,決定將醒獅和曲藝作為教學內容引入課堂。早在2014年,學校就開展醒獅、曲藝進校園活動,并成立醒獅、曲藝社團,發動學生積極參與。
醒獅是融武術、舞蹈、音樂等為一體的傳統民俗文化。醒獅的訓練雖然新奇有趣,但卻異常艱苦。為了鍛煉手腳力量,學生們要加大運動量;基本步伐訓練時,馬步、弓步、獨立步、麒麟步,每種都要反復練習才能熟練掌握;形態學習更是要反復跳躍、反復翻滾。醒獅課程不僅讓孩子們加深了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也鍛煉了他們的體魄和意志。
校長鄧梁玉認為,學校不僅要教給學生文化知識,更要讓他們了解、學習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學校將醒獅知識編入校本教材,落實到平時的體育課和文化課中,融入到學校的文化創建中。在語文課上,老師引領著學生聊醒獅、寫醒獅;美術課上,學生們畫醒獅;體育課上,學生們動起來舞醒獅。學校將醒獅文化滲透到各學科中去,讓學生對遂溪醒獅文化有了更深刻、更立體的認識。在開展非遺進校園工作中,竹葉塘小學實現“學生知曉率100%、開課率100%、參與率100%”。他希望,多讓學生體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文化自信,弘揚民族精神。
學習版畫。
【版畫課堂】
用傳統藝術展現時代風采
湛江版畫一直以強烈的生活氣息、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清新的藝術風格受到國內外美術界的關注和好評,涌現出許多版畫名家,可以說,版畫在湛江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歷史淵源。早在2008年,湛江市二中港城中學就開始了版畫教學,學校遵循美育原則,將版畫作為教學內容引入課堂,成立版畫社團,傳承版畫傳統,與本土文化相結合,以版畫創作為切入點,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經過十余年的發展,版畫教學取得了豐碩成果。
在該校的美術課堂上,學生們在美術老師黃江的指導下創作版畫。學生們的版畫充滿童趣和生活氣息,他們將自己喜歡的人、事、物用版畫這一藝術形式表現出來。校園里的大樹、可愛的貓咪、浩瀚的宇宙……學生們所創作的題材非常豐富,展現了當代少年兒童的藝術創想力,表達他們對世界的認知和感受。
該校指導版畫創作的美術老師黃江告訴記者,學習版畫創作是一項手腦并用的藝術活動,創作難度不小。湛江本土的版畫創作多以描繪自然風光、人文風貌為主,這些題材往往深刻,所需創作時間較長,對技法要求較高,作為初學者的學生難以掌握。針對這一情況,在教學中,黃江老師除了教給學生正確的創作觀念和表現技法,還鼓勵同學們多多觀察生活,將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人、事、物反映到作品中。學生還可以自主選擇感興趣的題材。學生有了創作主動權,學習欲望旺盛,樂于用版畫來表達所思所想,畫面既充滿趣味和童真,又具有強烈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氣息。
動手制作貝殼貼畫。
【貝殼創作】
課堂融匯創新 激發孩子興趣
“傅老師,你看,我做的玉蘭花好不好看”“大恐龍最威風”“我做的小鴨子好‘萌’”……在湛江市第二十小學的貝殼粘貼坊里,學生們正在進行貝殼粘貼手工操作。形態、顏色各異的貝殼通過靈巧的小手組合粘貼,成為一件件精美靈動的藝術品,平面貝貼具有傳統國畫的意境美,立體貝貼則體現出雕塑的形態美,讓人目不暇接。
“不少非遺項目對相關專業水準要求很高,作為初學者的學生,很難掌握其創作技巧,如果將非遺生硬地搬進教室,學生無所適從,難以達到學習效果。”市二十小貝殼粘貼坊項目負責人傅喬治老師介紹,利用貝殼進行藝術創作在我國古已有之,但是傳統貝雕工藝繁復,不宜用于美術教學。為了讓學生易于上手,傅老師簡化了創作要求,創設了小學生貝殼黏貼手工課,在選料、構圖、粘合方面很好地傳承了中國貝雕工藝,形成獨樹一幟的特色教育。
市二十小于2015年建立了貝殼粘貼坊,開辟出學生作品制作室和展示室,在美術課上教授貝殼粘貼課程,還開展了貝貼手工社團活動,對貝貼感興趣的學生在課后可以在老師指導下繼續創作,學校還編寫了校本教材,低年級認識貝殼,中年級平面粘貼貝殼,高年級學習貝殼立體制作。形態各異的貝殼給予了學生們想象的空間,易于操作的制作方法讓他們有收獲感,孩子們有創作激情,貝殼粘貼坊里學習氛圍濃厚。孩子們充分發揮想象力,運用貝殼賞心悅目的色彩、精美絕妙的花紋、千奇百怪的外形,把傳統貝雕文化的精髓與現實情境交集在一起粘貼出畫面,制作出具有傳統情結又不失當代孩童特征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