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莊規劃齊整,公共服務設施完善,雖然住在農村,但享受到城里一樣的生活質量。”紅色主題公園、廉政教育基地、村民休閑廣場……6月13日,記者麻章區采訪時了解到,在寸土寸金的麻章區城家外村,多個占地面積較大的公共服務項目相繼順利落成,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能。城家外村治理有效的背后,離不開村民對“村規民約”遵守。(據6月14日《湛江日報》)
“村規民約”作為鄉村社會自我管理的規則,是村民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的共同行為規范,在規范村民行為,實現鄉鄰和睦、鄉村安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麻章區城家外村早在2005年就立下了村規民約,大到村務管理,小到家禽飼養,均納入其中,同時以五年為期進行修訂補充,通過不斷強化村規民約的約束力和影響力,促進文明美麗新農村建設,推動鄉村振興發展。如今,漫步村中,民房齊整、綠樹環繞,村容村貌整潔美觀,文明鄉風撲面而來,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在這里徐徐展開,該村也因此先后獲得“全國文明村”“全國綠色小康村”“廣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等一批國家級和省、市級榮譽。城家外村治理有效的背后,是自治添活力,以村規民約“約”出文明新鄉風的鮮明體現,值得為之點贊。
村規民約能否制定好、落實好,關鍵是要得到群眾認可。為此,要堅持群眾路線,廣泛征求村民意見建議,積極發動群眾,把群眾的問題交給群眾自己解決,充分提高群眾的參與度;以解決問題為導向,把村規民約與法律法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抓細、抓實上下功夫。當然,還要與時俱進,引導各村結合村情實際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形成具體化、可操作、有針對的行為規范準則,實現“軟要求”轉化為“硬約束”。鄉村治理紛繁復雜,但只要掌握好讓群眾參與進來激發內生活力的“秘訣”,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定能充分發揮村規民約在村民自治的實踐作用,為實現鄉村有效治理打好群眾基礎。
實踐證明,以“三治”融合構建鄉村治理的完整體系,以村規民約為抓手,就能保證鄉村治理有章可循,鄉村振興有序推進,讓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鄉風民風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