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本土疫情突發,廉江市湍流村被設為封控區,有些村民成為密接者被送去隔離,村民們來不及安排好家中事務,特別是留守村里居家隔離的老人、孕婦、孩子等特殊人群,一日三餐、看病就醫成了他們最愁盼的事。但很快他們發現,一切問題迎刃而解,因為村里來了一群陌生又暖心的“親人”。
這一切源于一項暖心的“敲門行動”。5月9日,廉江市新冠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結合實際,迅速印發實施《疫情期間封控管控區特殊人群服務管理實施方案》,按照“一個不漏”原則,對管控封控地區特殊人群進行精準排查、分類造冊、網格服務,組織多支志愿小分隊為1578名特殊群眾提供派送生活物資、送藥上門、診療上門、協助送院等服務工作。
為獨居老人送藥
“姨,我們送藥來啦!”“來了來了!”清晨,鐵門外又傳來熟悉的聲音,勞婆婆打開門,欣喜地接過陳偉杰等志愿者送來的藥。
勞婆婆患有高血壓20余年,每天都要靠吃藥來維持正常的血壓,由于疫情封控,家中的藥物所剩無多,“阿姨,請問您缺什么藥,我們明天給您送過來”,特殊人群服務志愿者第一天上門的時候,詳細記下了勞婆婆緊缺的藥物,并第一時間向醫療組報備。第二天一大早,15天的藥量便已送到勞婆婆家中。
為孕婦送檢上門
“妹妹,孩子很健康,你不用擔心,湛江市中心人民醫院林醫生的團隊現在常駐良垌衛生院,如果你有需要她能馬上到。”聽到志愿者楊炳英的話語,獨自在家,孕期已到36周的勞女士連聲道謝,并表示等孩子出生要讓他認楊炳英當干媽。
針對隔離在村的5名孕婦,特殊群體服務志愿者主動聯系湛江中心醫院和廉江市人民醫院的產科醫生,逐戶上門為她們進行產檢,除此之外,志愿者還每天至少到訪探望一次,設定好鬧鐘,每天定時與其進行電話或視頻聯系,讓準媽媽和未出生寶寶都能感受到滿滿的安全感。
暖心關懷打破隔閡
“弟弟,今天怎么樣?現在外面有病毒,你要乖乖留在家里,做好防護,聽媽媽的話!”
在湍流村,一戶70來歲的老母親帶著30余歲患病的兒子,成了志愿者們最惦記的人。何星鵬等志愿者每天逗留在他們家里,為他們干家務活,耐心地“嘮嗑”,每天志愿者們的到來成了他們最開心的時刻。與此同時,志愿者韓成武已聯系廉江市人民醫院的體檢醫生,為他們進行全面體檢。
“叔叔,疫情結束后,等弟弟妹妹回來,我們一家人一起吃頓飯。”志愿者和村民都因這場疫情暫時不能相聚,但在廉江市委的貼心安排下,志愿者與特殊人群因每天互相關心照顧,彼此已成為“親人”。在這條被疫情侵襲的沿海小村落里,不愁吃,不愁穿,更不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