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的城市按下了“暫停鍵”。平靜之下,在與病毒驚心動魄的較量中,廉江涌現出一批批防疫先鋒,他們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拋家舍業、無所畏懼、沖鋒在前、枕戈待旦,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堅決打贏湛江本土疫情殲滅戰而努力。
日升月落,廉江抗疫的十二時辰里,總有不同人逆行疫線,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不同時刻,用行動譜寫了防疫十二時辰里每一個動人音符。
子時(23:00-1:00)
黑夜行者 清理“戰場”
凌晨時分,夜色沉沉,整個良垌鎮正在熟睡中。伴著一通低沉的發動機怒吼,黑暗中亮起一道貨車燈光,良垌鎮環保辦主任馮學武帶著工作人員開始良垌鎮38個村(居)委和鎮政府的醫療垃圾收集工作。
白天里醫護人員身上穿著的“白色戰衣”、口罩等被換下,打包成一袋袋醫療垃圾,經過分揀被裝進醫療廢物專用轉運車里。“今天湍流村的醫療垃圾比較多,我們可能遲點才能過去,你們先負責鎮區部分。”夜色中,馮學武一邊裝醫療垃圾,一邊指揮調度。
醫療廢物的處理是一個關乎病毒傳播防控、避免二次污染的重要“戰場”。由于人力資源有限,良垌鎮醫療廢物處置能力近乎達到極限,每天馮學武都要全力協調僅有的兩臺回收車,收集采樣點、封控區、管控區、交通卡點、方艙等87個醫療垃圾點,盡可能提高兩輛車回收的效率。
丑時(1:00-3:00)
夜色中的“糧草護送軍”
黑夜中,除了外運的醫療垃圾,還有一車車內運送達封控區的醫療及生活物資。
凌晨1時30分,伴著貨車“哐當”的開門聲,一群身著防護服的“大白”從車上走下,把折疊床、礦泉水等生活物資從車上搬下。每一趟的搬運距離足有10多米,隔著厚厚的防護服和口罩,仍可聽得見隊員們急促的呼吸聲。無數次的彎腰,起身,放下動作的重復,讓這群“大白”汗水濕透了衣物。經過近一個小時的搬運,小分隊們終于完成了物資搬運任務。
“這些天里,醫護人員們和志愿者們都辛苦了,我們早一點把物資送達,他們的生活條件就能更舒服一些。”這名夜色中的“搬運工”廉江市檔案館館長陳鋒說。
寅時(3:00-5:00)
管控區里的“守門人”
“你們要去哪里?我們這里是管控區,只能進不能出。”凌晨4時50分,良垌鎮平坦村管控區執勤點內,來自廉江市公安局的志愿者麥芝瑋攔下了一名騎著摩托車,準備出村采購肥料的大叔。“如果確實有緊急的肥料需求,我們登記下,向村和鎮里反饋,爭取為你們統一采購。”在麥芝瑋耐心勸說下,村民終于調轉車頭,回家睡覺了。
送走村民的麥芝瑋四周環顧,執勤點周邊依舊漆黑,不不時傳來蟲鳴叫聲,道路早已用柵欄圍上,撿漏帳篷內,只有椅子在微弱的燈光下若隱若現,盡管蚊蟲叮咬,半宿沒睡,雙眼通紅的麥芝瑋片刻不敢松懈,輪換值守人員還要到天亮才能來換班。
卯時(5:00-7:00)
老黨員田間采摘“愛心蔬菜”
上午6時,天色微亮,禮詩堂村村口處的田頭里,一名身形精瘦的男子靈活地穿梭于豆角棚間,隨著雙手閃動,很快便摘下一大摞青翠鮮嫩的豆角。在他旁邊的妻子,則熟練地將豆角捆綁成束,并裝上了田頭的小貨車。
這名清晨采摘豆角的男子名叫陳道秋,是良垌鎮的老黨員,得知廉江市良垌鎮第三中學自按要求實行封閉管理,全校約1000名師生面臨“蔬菜危機”后,陳道秋便拉上老伴,摘足三百斤豆角送到第三中學校門口。“知識改變命運,決不能讓老師和孩子餓著,防控疫情,人人有責,這是我們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出的微薄之力。”陳道秋說。
辰時(7:00-9:00)
防疫工作人員收到“暖心早晨”
上午8時,廉江市塘蓬鎮政府工作人員抵達核酸檢測點,準備布置現場,突然發現地上整齊擺放著兩個泡沫箱子,卻不見主人蹤影。工作人員走近一看發現其中一個泡沫箱上寫有字:“感恩所有抗疫工作人員,有你們,塘蓬安全。”
原來,這是一份不留名的“感恩早餐”。通過詢問了解及走訪,工作人員才找到這位熱心群眾,他說:“送早餐只是想感謝防疫工作人員,他們辛苦了,身為塘蓬人,為自己的家鄉出一份力是應該的,不足以掛齒。”
收到這份“暖心早餐”核酸檢測工作人員說到:“這幾天的工作真的很辛苦很累,但吃到了群眾送來的愛心早餐,心里暖暖的,干起活來特別有勁,再苦再累都值得。”
巳時(9:00-11:00)
封控區內“妃子笑”
上午9時,天色陰沉,微涼,良垌鎮封控區湍流村位于村外的100多畝荔枝山上,來了一群“不速之客”,他們拉來膠管,調配好生物農藥,然后向已掛滿青色荔枝的一棵棵果樹噴灑農藥,殺蟲護果,整個山頭如被白霧籠罩。
原來,這群不速之客是良垌鎮日升荔枝專業合作社員和一些老農,他們響應黨委政府的號召,志愿前來為疫情防控下足不出戶的村民服務,及時消殺荔枝蟲害,為封控區群眾今季荔枝穩產出一份力。
據了解,此次設為封控區的湍流村共有荔枝種植面積170畝,荔枝林均在封控區外山頭,目前正值荔枝春,20天荔枝就要上市了,目前是噴藥殺蟲追肥壯果重要時期,可村民封控區內又不能出去,心里非常焦急。面對荔農訴求,良垌鎮人民政府迅速反應,組織其一支愛心荔枝管理隊,專為居家隔離而出不了門的荔農進行病蟲防治。
午時(11:00-13:00)
“大白”來敲門 核酸檢測“做到家”
“阿姨,出門做核酸啦。”中午12時,廉江市良垌鎮封控區湍流村內,伴著醫護人員“大白”的一聲“招呼”,幾名村民走到鐵門前,配合地略略彎下腰,張開嘴。工作人員找準角度,動作輕柔而干練,短短幾秒便完成了整個檢測采樣工作。
“老人和小孩都比較敏感,為他們做核酸采樣,我們都盡量用快而輕的手法,和檢測人也要保持安全距離。”為安全高效完成核酸檢測工作,針對疫情封控區,防疫人員采取上門采樣檢測,確保全員完成核酸檢測工作,不漏一戶、不漏一人。
未時(13:00-15:00)
暴雨中的“綠色快檢通道”
15時許,廉江良垌鎮下起暴雨,鎮菜市場臨時核酸檢測點處不少沒帶雨具的群眾匆忙避雨,躲進了兩旁的民居。
“阿姨,沒事,你往這邊走,我們帶你走‘綠色通道’。”暴雨中,一位行動不便的阿姨,腳步踉蹌,正迷糊間,兩雙溫暖的手把她扶穩了,頭頂上突然伸出一把灰色的大傘。原來,防疫志愿者鄧國君、占春霞見她行動不便,馬上上前攙扶。通過綠色通道,指引掃碼、登記、采樣,阿姨很快完成了核酸采樣檢測。
“針對老人、小孩、行動不便的特殊群體,我們特別設置了綠色通道,只要群眾便利,我們辛苦一點無所謂。”鄧國君說。
申時(15:00-17:00)
社區檢疫點的“小小志愿者”
“叔叔,前后要保持一米距離。”“這邊走,先掃碼出示核酸檢測登記信息!”16時許,在廉江市良垌鎮的核酸檢測點處,待檢的群眾排隊井然有序。在移動的隊伍邊,一位小志愿者格外顯眼,雖然戴著口罩,但遮不住一臉的意氣風發。
這名小志愿者名叫肖子衡,今年9歲。自良垌鎮全面開展核酸檢測工作后,他便跟著母親林旋一起當起了志愿者。每天10點準點上班,遇到檢測工作量大時,還“加班”到晚上10點。工作雖辛苦,肖子衡卻沒有一句抱怨,他說:“醫護人員比我們更辛苦,跟他們一起工作很有意義。”
酉時(17:00-19:00)
為足不出戶村民喂雞鴨
17時多,臨近傍晚,良垌鎮封控區內的湍流,米鶴兩村,活躍著一批批為兩村戶不出戶的群眾喂養豬雞鴨的黨員志愿者。
為更快更好地打贏這場防控阻擊戰,良垌鎮號召黨員干部下沉基層,及時摸排全鎮群眾生活生產需求,滿足群眾生活需要。
100多名黨員志愿者投入到封控區湍流村夯實筑牢疫情防控“紅色堡壘”。在米鶴村,志愿者分成多個小組,為村民提供上門喂養雞鴨等志愿服務,有的還去荔枝園趕回放養在那里的牛。
在居家隔離村民道謝聲中,他們轉身又投入另一項為民服務中去。一位姓宋的志愿者說,為了他們安心隔離,我們調配飼料,按時入村上門為村民米鶴村民喂雞鴨,為防疫不松懈,生產不耽擱,發展不負春,出一份力。
戌時(19:00-21:00)
醫護人員變身暖心理發師
“黃醫生,我的頭發長了,幫我理個發好嗎?”19時,位于廉江市良垌鎮防范區的黎明農場醫院精神科病區負責人黃偉明醫生剛進入一病房,該病房精神障礙患者張某就主動提出要理發。
在醫生黃偉明、護工黃春燕兩位“理發師”的精心修剪下,10來位患者的形象煥然一新,“頭”等大事得到了解決,大家也精神了不少。
疫情期間,在封閉式管理的病房內,按照防控工作部署,位于廉江市良垌鎮防范區的黎明農場醫院全面停止接診工作,所有住院病人只出不進。患者理發確實成了難題。于是,黃醫生在辦公室臨時搭建了一間理發室。當“理發店”開張的信息在病區傳開,患者在醫護人員的引導下來到“理發店”,理發師首先給剪發器具消毒,在完成各項準備工作后,開始給患者理發。大家都急著要求理發師先為自己剪發,理發師又當起“幼兒園”老師,安撫等待者的情緒。
亥時 (21:00-23:00)
高速路橋上的“忠誠衛士”
“您好!請讓我為您測量一下體溫,感謝您的配合!”“疫情防控期間,請注意安全!”23時,夜漸深了,在渝湛高速安鋪收費站出口,收費員何兆清正拿著測溫儀為司乘測量體溫。疫情當前,她對每一位出入站的司乘人員多了一份嚴格檢查,也多了一份關懷。
為有效應對湛江市疫情傳播擴散風險,切實保障廣大司乘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渝湛、湛徐高速公路收費人員落實“每天核酸檢測”防疫要求,收費工作實行“快檢快收快放”,并加強崗前崗后防疫流程監督,完善CPC卡、現金、票據等回收、消殺處理流程,確保不留一個防疫盲區、不放過一個防疫漏洞,全面落實高速公路防疫要求。
盡管每天的工作繁雜而重復,但在何兆清看來,一切都是有意義的,自己多一份細心,多一份耐心,高速疫情防控的安全線就能更牢固。
策劃/ 黃康生
統籌/ 潘威
文 記者/ 林小軍 曹龍彬 賴寒霜 李亞強 楊雅麗 通訊員張思燕 宋果宇 肖康鋒 牛偉 張文霞 彭準 馮輝 黃俊清
圖 記者/ 張鋒鋒 李忠 通訊員黃帥 宋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