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下午,記者航拍坡頭區科技產業園(官渡)園區封控區,從高空俯瞰園區內安安靜靜,以往繁忙景象仿佛按下暫停鍵。記者 郎樹臣 攝
黑山羊走上綠化帶悠然地啃草,一群鷯哥在路旁閑庭信步。路兩旁,鳳凰花開得紅似火,空曠的大路向前延伸,車輛成了稀罕物。
5月11日下午,記者航拍坡頭區科技產業園(官渡)園區封控區,從高空俯瞰園區內安安靜靜,以往繁忙景象仿佛按下暫停鍵。記者 郎樹臣 攝
從坡頭區南調街道驅車前往官渡工業園,10多公里4次關卡,手機出示綠碼(24小時核酸陰性),查看車輛臨時通行證,放行。
5月11日下午,在官渡工業園封控區南側關卡,4位工作人員在關卡執勤,他們的身后是隨風飄揚的黨旗。記者 郎樹臣 攝
5月11日下午15時許,烏云密布,風雨欲來。在取得各方批準后,本報文字、攝影、攝像記者“三人小組”跨過湛江海灣大橋,進駐南調街道某酒店后,第一時間直奔“官渡之戰”核心區——官渡工業園封控區臨時指揮部。
5月11日下午,在官渡工業園封控區南側關卡,物資保障小組的工作人員根據封控區內的人員需求分配物資。記者 郎樹臣 攝
采訪車下了海東快線,直奔官渡工業園,路口處“巾幗倉儲”的指示牌格外顯眼。指揮部和關卡一體,其實就是由臨時板房和圍欄構成,區干部們忙著看表格、做記錄、聽電話,協調各種防疫事宜。
5月11日下午,在官渡工業園封控區南側關卡,物資保障小組的工作人員根據封控區內的人員需求分配物資。記者 郎樹臣 攝
官渡工業園占地3200多畝,71家企業星羅棋布,還有南埇、碑屋、新安等三條村穿插其中,“園區就在村中”,7個大路口,十多個分岔路,加劇了管理和封控的難度。數十名志愿者、工作人員,沒日沒夜為區內運進物資,滿足封控區內3800多人的基本需求。
5月11日下午,在官渡工業園封控區南側關卡內,第一道關卡物資保障小組的工作人員正在將封控區內所需要的物資進行裝車。在封控區內一共分4道關卡,工作人員只要完成自己所在關卡內的運輸工作即可,剩下的事情均由下一道關卡的工作人員負責完成。記者 郎樹臣 攝
一袋袋飽滿的茄子、黃瓜、白菜碼成小山、映入眼簾——指揮部外頭設有物資集散中心,全市各地捐贈或購置的物資堆放在此。園區內特殊用藥、婦女嬰幼用品,也在這里“無接觸”轉運進去。
5月11日下午,來自河南的農民工全孔禮在官渡工業園封控區南側關卡附近清理垃圾。全孔禮在湛江務工三十多年,在工業園負責某企業廢棄物處理。此次疫情發生后他主動請纓處理園區生活垃圾。記者 郎樹臣 攝
讓人感動的是,四五個官渡老板無償將檔口門前的空間騰空,讓臨時指揮部使用,物資堆得一面墻,把門口堵得不見蹤影;身處困境的官渡工業園企業守望互助,接受外界捐贈同時,他們也向園區和官渡鎮捐出價值上百萬元的口罩、防護服、日用品、衣物、瓜菜。
5月11日下午,坡頭區科技產業園(官渡)園區封控區內,一位工作人員對一臺抗疫工作車輛進行全方位消殺。記者 郎樹臣 攝
讓人感動的還有,每天輪班在這站崗的志愿者,來自坡頭區各單位職工、基層干部,他們臉上寫滿疲憊,但依然帶著笑容、斗志昂揚。
坡頭區區委編辦干部陳祈亨七天沒換衣服了,走近一股汗臭味,“爸爸最近不能回去,回去再補償你了。”一天,他通過手機視頻安慰女兒。看到父親身著防護服,背后就是“封控區”的大字,女兒哭著喊“爸爸你快回來吧!”
如果不是有人“引見”,沒人會知道正在垃圾桶旁忙碌的“大白”,居然是官渡工業園管委會主任陳詣壇。他已變身“環衛工”,用黃色垃圾袋打包園區內的生活垃圾,等待專用車輛過來裝運處理。
一邊處理垃圾,一邊接受記者采訪,陳詣壇動情地說,進駐封控區一周多時間,讓他破防的一幕發生就在11日凌晨——
凌晨4點,他協助核酸檢測工作完成后,回到嶺尾小學(位于工業園內)教師宿舍躺下不到半小時,就接到區投促局局長王曉冠的緊急來電,說一位中年男子開著電動車到關卡,堅持進去“回家奔喪”。
原來,該男子的父親前一天在廉江良垌鎮環尾村老家中去世。環尾村位于坡頭和廉江交界處,官渡工業園是回家必經之路。而該男子已按規定做了四天核酸,四次結果都為陰性。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陳詣壇毅然開著小車,和嶺尾村黨支部書記詹日春一道,為該男子的回家之路保駕護航,一路上四個關卡,涉及兩地四條村,陳詣壇親自出示證件擔保,為他放行。
當來到最后一個關卡,該男子從電動車下來,朝著小車上幾個干部,撲通一下子就跪在地上,一個勁兒磕頭,大聲喊道“感謝你們!”
這一幕,陳詣壇熱淚盈眶,“人性和道德高于一切,堅持人民至上,就要做出來。”
“看著坡頭區一批又一批干部往前沖,我是真的被感動了!跟他們比,我這點工作不算什么!”在眾多“大白”中,有一位“編外人員”——河南農民工全孔禮在湛務工30多年,在官渡工業園負責某企業廢棄物處理。他從5月6日開始,主動請纓處理全園區生活垃圾,這個臟活累活,他每天一干就是十多個小時,任勞任怨。
面對采訪,他沒有講述自己,而是夸起指揮部的青年干部,說起一個“親眼見聞”——7號早上,一位八旬拾荒老翁在封控區關卡守著一堆紙皮不愿離開,一干部見狀,去小賣部兌換20元現金,走過去對大伯說:“大伯你的紙皮我買了,你也配合一下我,離開一下這里好不好?” 大伯眨了眨眼,很快就離開了。
16時許,一輛寫有“湛江中心人民醫院核酸檢測醫療隊”的大巴駛入封控區,隨后是一輛裝運臨時板房的大貨車,這些板房將作為志愿者休息居住點。
黑云壓城城欲摧。頭頂的烏云忽然化為滂沱大雨,降落在官渡工業園,記者緊急撤離現場,而“官渡之戰”的故事還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