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鎮新華社區完成一輪核酸采樣后,一線“參戰”人員一起高呼:龍門加油,雷州必勝!
4月15日,雷州本土連續7天沒有確診病例,當天,龍門鎮封控區正進行第十輪核酸檢測;與此同時,該市相關鎮街開展核酸檢測查漏補缺,對“奧密克戎”繼續進行圍剿,全市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大局總體平穩可控。
自4月5日龍門鎮疫情發生至今已有11天,11天來,在湛江、雷州兩級疫情防控指揮部的統籌指揮下,在專家組的現場專業指導下,雷州市龍門鎮將疫情防控作為當前頭等大事,快速、有序、有力推進應急處置,取得階段性成效。
戰疫中,醫務人員、流調人員、基層干部、公安民警、志愿者等群體沖鋒在前,社會各界與龍門鎮群眾共擔當,體現了高度的家園意識,用行動詮釋了“龍門是我家,愛護靠大家”。
由公安、交通部門組成的防控小組把守龍門鎮果園路口,嚴防疫情傳播。
速度!第一時間圍堵“奧密克戎”
“這次戰‘疫’,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指導支持下,我們做了一個非常準確的決策,就是第一時間將密接者全部轉移至隔離場所,確保疫情不擴散。”4月15日,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湛江、雷州相關部門駐點龍門鎮的人員及志愿者陸續撤離,龍門鎮政府里恢復了些許平靜,忙碌了10多天的龍門鎮黨委書記陳孝,才有空坐下來說說戰“疫”的一些事兒。
4月4日,雷州市龍門鎮1名省外確診病例密接核酸檢測結果異常,4月5日凌晨,湛江市疾控中心復核陽性,立即啟動預案,閉環轉運至相關醫院隔離救治,經專家組確診為輕型病例,基因測序屬于奧密克戎變異株,與近期省外確診病例高度同源。
因為省外確診病例曾在龍門鎮一家種養合作社停留,合作社里共有員工123人。當時正值清明節前夕,部分員工提出回家隔離的訴求,但問題是,清明節返鄉人員眾多,萬一有什么異常,后果不堪設想。
事不宜遲,必須馬上決策,雷州市迅速成立應急指揮部,建立“1+8+12”指揮體系(成立1個指揮部,8個工作小組并細化為12個專班),由該市領導擔任各工作組組長,實行提級指揮、提格管控、扁平化運轉。
在應急指揮部的指導下,龍門鎮黨委政府立即啟動疫情防控應急機制,組織相關部門第一時間封控現場,快速反應處置,第一時間對該合作社123名人員進行核酸檢測,并轉移至隔離場所進行健康觀察。“后來事實證明,當時的緊急決策非常科學合理,4月7日和8日檢測出的2例本土確診病例和1例本土無癥狀感染者,均來自這批員工。”陳孝介紹說。
與此同時,由湛江市級疾控、公安力量組成的第一批專業流調隊伍,迅速趕往現場。另一邊,湛江各地各大醫療機構接到通知后,迅速組建核酸采樣隊伍。湛江市共統籌駐市及市直醫院、兄弟縣(市)醫院采樣人員共計420多人支援雷州核酸采樣,雷州市統籌本地醫務人員280多人參與核酸采樣。
很快,相關部門便厘清了陽性個案行動軌跡、重點活動場所、重點接觸人員,精準判定密接、次密接。根據流調結果,龍門鎮迅速劃出封控區、管控區、防范區,并在7個主要路口進行交通管制,總涉及面積7288.28畝,覆蓋人群約3.2萬人。
龍門鎮志愿者接聽群眾電話。
擔當!網格管理切實提高治理效能
疫情突襲之下,龍門鎮群眾原本的生活節奏被打亂。核酸檢測、居家隔離、滯留安置、緊急就醫……在與病毒一次次較量中,人們的生活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特殊時期,總有一批人挺身而出,逆行戰“疫”。
據龍門鎮鎮長卓加利介紹,疫情發生后,龍門鎮在安全生產網格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將鎮區劃分為13個網格進行管理。全鎮累計近300名鎮村干部、300多名公安民警和400多名志愿者參與其中,鎮領導班子擔任網格長,鎮村干部和志愿者擔任網格員,通過層層責任和管理區域的壓實,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步行3萬步,接打電話100多個,睡眠不到5小時……這是龍門鎮紀委書記、封控區物資保障組組長陳永川進入封控區后日常的24小時,一開始那天,他們基本是24小時連軸轉,想打個盹都難。
就在4月6日上午,封控區數百居民領到了保障組派發的物資,“物資有大米、油鹽、豬肉、蔬菜……太讓人驚喜了!”“感謝黨和政府、感謝志愿者!你們辛苦了!”居民們紛紛在微信親鄰群、朋友圈里“曬”起來。
小區居民摸底、防疫物資保障、疫情防控宣傳、核酸檢測采樣點調度、上報防疫情況、解決居民求助……保障3000多名居民的生活起居,調配50多名工作人員及志愿者,事無巨細,龍門鎮新華社區第二網格長鄭丁元恨不得有三頭六臂。起先那幾天,老婆及孩子等人打來的電話、微信語音等,都沒空接,其實穿著防護服也接不了,只是到晚上脫下“戰袍”,才抽空回個簡單信息報平安。
為了網格工作順利開展,龍門鎮還配備了近400個小喇叭,發放給各個網格,提醒群眾注意防疫。在志愿者的協助下,鎮里連續幾天都使用無人機進行喊話,向群眾宣傳防疫知識。此外,除封控區以外,龍門鎮在鎮區每一個網格點均設立了志愿者服務點,方便群眾解決問題。
醫務人員進行核酸采樣。
硬核!核酸檢測“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4月5凌晨,一陣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喚起了湛江各大醫院的醫務人員。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廣東省農墾中心醫院、湛江中心人民醫院、湛江市第一中醫醫院和相關縣(市)醫院醫務人員等,聞令而動,星夜集結。她們紛紛奔赴龍門連夜開展采樣,龍門鎮各采樣點徹夜燈火通明。醫務人員克服夜晚的困倦和不停作戰的勞累,全身心投入核酸采樣工作,與病毒賽跑,留下了一個個感人的瞬間。黑夜中、微光下,那抹“大白”閃閃發亮,給人帶來安全和希望。
“打開粵核酸3碼,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離……”4月9日早上8點,龍門鎮那雙村核酸采樣現場,開始了一天周而復始的播放聲音,醫務人員也開啟了當天的工作。
“請仰起頭,張大嘴!”醫務人員嫻熟地拿棉簽,取樣、留樣、保存。簡單的一句話,一個繁瑣又機械的動作,采樣人每天都要重復成百上千次,抬起的胳膊常常累得酸痛,護面罩上也是水一陣,霧一陣。中午時分,正值飯點,前面還排著長長的隊伍,她們顧不上吃喝,依然有序錄入信息,規范進行采樣,只想著自己手上的動作快點、再快一點,大家排隊等候的時間就可以再縮短一點。
對于采樣,村民朋友們高度配合,扶老攜幼,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都有序排隊等待采樣。在龍門鎮一采樣點,一名女童抬起稚嫩的小手,給醫護人員比心;另一采樣點,一名可愛的男孩采樣后將寫有“龍門加油”的畫贈予護士姐姐,并一起擺出加油姿勢。
龍門鎮群眾的微信朋友圈里,很多人感嘆核酸采樣的迅速。“真快!真方便!”“這次大規模核酸大篩查,好像排隊時間變短了!”——這些真實的感慨背后,是眾多醫務人員的不顧疲勞、連續作戰、默默奉獻。
與此同時,各個網格點的網格員和志愿者,開著電動車,載著自動播放的小喇叭,穿梭在村里,通知村民們做核酸。為實現“應檢盡檢”,網格員攜手醫護人員開展“敲門行動”,為核酸采樣點行動不便的老人們提供上門服務,確保全員核酸“不漏一戶、不漏一人”。
防控人員為村民配送煤氣罐。
暖心!為群眾排憂解難辦實事
疫情期間的每一天,看似清冷寂寥的龍門鎮封控區和管控區,卻有太多的溫暖在匯集。
4月10日晚,處于管控區的新華社區有一名孕婦要生產,工作人員一路“開綠燈”,保證孕婦第一時間被送至醫院隔離產房。“特殊時期,寶寶順利降生,我們非常開心!”李女士摸著寶寶的小手,第一時間打電話給家人報喜,還打電話給網格員,感謝他們的鼎力相助。
在龍門鎮防范區里,13歲女孩小楨的父母都是龍門鎮衛生院的醫護人員。此次疫情,父母雙雙奔赴前方抗疫,留在家里的她便承擔起照顧弟弟的重任。網格長莫忠福了解到情況后,便經常送菜上門,鄰居的奶奶也幫忙做菜,協助照顧其年幼的弟弟。提及爸爸媽媽,懂事的姐姐雖然很想念,但還是不忘給爸爸媽媽加油鼓勁:“爸爸媽媽,我們在家很好,你們放心戰‘疫’,在家有我,我會照顧好弟弟。”
湛江農墾第二醫院地處劃定的防范區內。住院患者、陪護人員等餐食都要靠醫院飯堂解決,醫院工作量暴漲了多倍。為確保封閉管理期間職工、患者及陪護人員能正常用餐,志愿者們起早貪黑,為相關人員精心準備一日三餐。大家用心、用情、用行動,與“大白”們同心協力,眾志成城抗擊疫情。
龍門鎮新華社區居民游一果是一名退役軍人,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這位曾經經受烽火考驗、有20多年黨齡的老兵斗志不減,毫不猶豫變身“大白”全力投入抗疫前線,并帶動梁才敏、陳家文、李忠林三名戰友及朋友等10多人,成立一支志愿服務團隊,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幫忙,用實際行動演繹了“退役不褪色”的動人故事。
隔離不隔愛!疫情期間,健康觀察點封閉的居住環境會使相關人員產生一定心理壓力和焦慮情緒,4月8日,由湛江市精神衛生中心、湛江市第三人民醫院等部門聯合組建的心理援助隊,與當地的心理援助隊員一道,對健康觀察點人員進行心理干預,以幫助他們建立健康心態,順利渡過觀察期。
“喂您好,這里是龍門鎮服務熱線,請問有什么需要幫忙?”廖海翔是龍門中學教師,也是龍門鎮服務熱線的志愿者。近日,她每天值班6個小時,接到幾十個電話。每接一通電話,她都會認真記錄對方需求,并聯系相應的網格長或相關人員跟進解決。
類似這樣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的事不勝枚舉,此外還有各地各單位各企業捐贈的愛心物資紛至沓來。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廣大黨員干部、公安民警、醫護人員、志愿者等等,他們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全力以赴、眾志成城、同心戰“疫”。所有這些向上向善向美的行動,凝聚起了抗擊病毒的磅礴力量,定能等來云開疫散,春光滿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