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下午,龍門衛生院護士蔡美花在龍門鎮謝家新村偶遇丈夫楊海釗,他們互相招了招手后,蔡美花的目光一直看著丈夫遠去的背影。疫情發生以來這是他們第二次偶遇,他們的第一次偶遇是4月10日,那一次如果不是同事的提醒,蔡美花還沒看出來走在自己對面的“大白”居然是自己的丈夫楊海釗。
“你給小楨打電話沒有?”“中午打過了!”4月12日下午,在雷州市龍門鎮封控區謝家新村,戰“疫”夫妻楊海釗和蔡美花又在封控區相遇,只是匆匆的一句對話,又準備投入緊張的工作中,應記者的要求,才拍攝了一張比心的照片。
疫情發生以來,他們已經8天沒回家了。苦點累點無所謂,可是家里還有孩子沒人照看。姐姐小楨被委以重任,在家照顧好弟弟,因為爸爸媽媽正奮戰在戰“疫”一線,照顧著更多的人。
4月12日下午,蔡美花和同事到龍門鎮謝家新村封控區為隔離的村民核酸采樣,在進入封控區前,組長在部署具體事項。
封控區偶遇竟認不出“大白”丈夫
說起第一次在封控區偶遇丈夫,蔡美花多多少少還有一些尷尬。
4月10日下午,她跟往常一樣,變身“大白”進村入戶采集核酸。經過一個路口,遇到一個手提藥包的“大白”,因為要趕著到下一戶采樣,都來不及多看那個“大白”一眼。
“花姐,這不是釗哥嗎?”正當他們要擦肩而過時,同行的同事提醒了蔡美花。蔡美花向對方一看,對方正眼睜睜地看著自己,那個身材,那個眼鏡好熟悉呀,原來真的是自己的丈夫楊海釗。
“給小楨打電話了沒?”“晚上再打吧!”只是匆匆的一句對話,然后擦肩而過。其實,他們夫妻和睦相處,在醫院里是出了名的,只是這個時候,還有更重要的事等著他們去做。
4月12日,楊海釗和蔡美花分別忙完自己的工作后,應記者的要求,拍攝合照。
楊海釗和蔡美花是校友,跟一般的校園情侶不同,蔡美花比楊海釗高一屆,而不是傳統的師兄師妹情侶。為了愛情,蔡美花曾放棄佛山的高薪工作,來到雷州市龍門鎮衛生院任職,成為丈夫的同事。
他們有一個非常幸福的家庭。由于夫妻倆平時工作都比較忙,基本照顧不上家里,令他們欣慰的是兒女很懂事,女兒常常充當“小大人”照顧弟弟。
4月12日下午,蔡美花和同事在龍門鎮謝家新村封控區進行核酸采樣。
4月5日凌晨,電話鈴聲響起,還在夢中的蔡美花抓起電話一看,來電顯示是醫院打過來的,立馬清醒,聽見院領導說現在馬上準備個人物品有緊急任務需要馬上出發,于是馬上收集物品出發。因為不想打擾孩子們的美夢,所以沒有叫醒孩子就往醫院趕。當晚,楊海釗在醫院值班,夫妻獲悉疫情情況時,才想起還沒跟孩子們交代好相關事項,只好打通鄰居的電話,叫她幫忙看看孩子。
連日來,已經轉到衛生院行政崗位的蔡美花,還是積極投身抗疫一線,成為封控區核酸采樣組的一員,每天進村入戶采樣。
作為醫院的內科組長,楊海釗也積極響應號召,主動投身抗疫一線,成為龍門鎮封控區物資保障組的一員,主要負責封控區群眾健康咨詢服務等工作。
大女兒楊依楨跟蔡美花視頻通話時,問媽媽什么時候能回來,聽到媽媽說還不知道后,楊依楨的眼淚悄悄的流了下來。
姐姐“小鬼當家”照顧弟弟
他們家離封控區并不遠,但因為疫情防控規定,他們與孩子只能暫時分離,照顧年幼弟弟的重任,就落到姐姐的身上。
每天,姐姐煮飯做菜,拖地洗衣服,同時還要完成自己的作業。這些都是小事,最頭疼的是照顧年幼的弟弟,哄他吃飯哄他睡覺等,忙得連軸轉。
所幸的是,姐姐自小對弟弟呵護有加,跟弟弟的感情很好,照顧起來還是比較輕車熟路。還有,鄰居阿婆也經常過來看看,幫忙買菜幫忙做菜,孩子的居家生活比較平穩。
提及孩子,蔡美花除了內疚,還有幾分驕傲,“因為我們平時工作忙,所以早年就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孩子成長得很快,越來越懂事了,經常從家里發視頻過來,告訴爸媽他們現在學會了做飯、打掃衛生等,每天可勤快了。兒子還在視頻里告訴媽媽,說爸媽是抗疫前線上的勇士,自己也是堅強的男子漢!”
4月12日,記者隨龍門鎮黨委政府慰問組走進處于防范區的楊海釗的家。雖然爸爸媽媽不在家,但家庭衛生還是比較干凈整潔,只是桌上的飯菜比較簡單,冰箱里存的肉菜也不多。提及爸爸媽媽,懂事的姐姐雖然很想念,但還是不忘給爸爸媽媽加油鼓勁:“爸爸媽媽,我們在家很好,你們放心戰疫,家里有我,我會照顧好弟弟。”
“前幾天我們網格組和志愿者進行入戶慰問,發現這個家庭只有小孩在家,沒有大人照顧。進一步了解才知道,他們的爸爸媽媽都是醫生,到一線抗疫了。”龍們鎮干部莫忠福說,獲悉這一情況,他們馬上向鎮領導匯報,并開展此次慰問活動。下一步,將加強關愛,幫助這個家庭解決一些實際困難,讓他們的爸爸媽媽安心工作,早日戰勝疫情。
比起擔心孩子的起居生活,蔡美花最擔心的還是孩子的學業,雖然也經常敦促孩子認真上網課,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但還是期盼“疫”散花開,讓孩子們早日返校,融入學校大家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