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一年,豐富了經歷,更收獲了履職的幸福。”在湛全國人大代表寧凌再次用“幸福”一詞形容自己履職的心路歷程。上一次是在兩年前,他當時認為,“責任讓履職是個很幸福的事情”。
2021年,是寧凌履行全國人大代表職務的第四年。奔走在鄉村振興的田野上,致力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中,投身于宣講活動第一線……一年下來,他每天都忙碌而充實,并始終把目光聚焦在湛江乃至廣東的海洋經濟、區域與城鄉協調發展、高等教育發展等話題上,積極為湛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鼓與呼。
去年,寧凌帶領自己的研究團隊深入調研,完成了7份建議并被全國人大采納,其中6份建議收到有關部委的回復。在他所提交的建議當中,服務地方和涉及海洋問題的建議占比最大,包括《關于加快推進瓊州海峽港航一體化發展的建議》《關于支持湛江建設國家重大戰略聯動與融合發展示范區的建議》《關于推動湛江深度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建議》《關于支持建設粵瓊(徐聞)特別合作區的建議》等。
人大代表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他始終不忘選民的期望和囑托,在全國兩會閉會期間積極參加代表活動,深入田間地頭,用腳步寫出一份份反映人民群眾心聲的建議。
近年來,為響應省委、省政府號召,支撐湛江地方經濟發展,廣東海洋大學謀劃了“三院兩平臺”的五大工程,組建鋼鐵產業技術學院、化工程產業學院、新型港航學院,共建廣東智慧海洋科技實驗室、湛江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孵化園,服務湛江鋼鐵、石化以及港口和航運產業,開展海洋研發和企業孵化工作。
而寧凌也對海洋新能源產業給予了高度關注。去年10月,他組織了在湛全國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人員圍繞廣東省海洋新能源產業發展情況,前往廣州、中山、湛江等地開展了為期3天的專題調研,并完成了一份專題調研報告。
“去年,湛江的各項重點工程推進順利,重大產業項目、重點基礎設施都達到了預期的建設效果,城市面貌欣欣向榮,鄉村振興成效顯著,確實令人感到欣喜。”在多次專題調研和視察活動中,他對湛江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感觸頗深。
使命在肩、希望在前。今年,寧凌履職跨入第五個年頭。赴京參會前,他深入調查研究,傾聽群眾呼聲,認真記錄梳理,精心做足了會前準備。
這次除了帶去《關于大力推動海洋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關于聯動建設粵瓊熱帶農業與種業合作基地的建議》《關于支持建設湛江市氫能源產業國家示范基地的建議》等之外,他還準備向大會建議,支持湛江市創建國家級“紅樹林之城”。
寧凌說,“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紅樹林面積最大、種類最多的自然保護區,湛江創建國家級‘紅樹林之城’,對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探索走出一條生態與經濟雙贏的城市發展之路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