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湛江小學、初中寒假從1月16日開始,普通高中寒假從1月23日開始。這是“雙減”政策落地之后的第一個寒假。“雙減”之下,中小學生和家長在放松身心的同時卻心有隱憂:寒假里不補習功課,成績會下滑嗎?家長去上班了,孩子自己在家,應如何管教才能避免沉迷于電子產品?如何在假期中關注孩子的自主發展和身心健康?近日,記者就此進行了走訪。
小朋友在湛江市體育中心無感智慧健身步道上奔跑。 記者 張鋒鋒 攝
“雙減”后首個寒假
少了“寫寫寫”,多了“玩玩玩”
寒假剛剛開始,家住吳川市梅菉街道解放路的初中一年級學生張嘉杰就收到了媽媽給他的“假期禮物”——整個假期不用參加任何培訓課程,不僅可以和好朋友一起打羽毛球鍛煉身體,還有更多的時間練習他最喜歡的小提琴。張嘉杰別提有多高興了,“這才是我夢想的假期!”
“同時,我給自己列了一個書單,希望自己在寒假里能將書單上的十本書讀完。”張嘉杰同學告訴記者,他與伙伴們建了一個讀書小組,準備趁著寒假有時間將一直想看的課外書看完,并互相交流讀書心得與感想,增進溝通與閱讀水平。
家住赤坎區的初三學生小杏說,寒假來臨,她終于可以嘗試一些感興趣的領域了,這個假期她想拿起過去的畫筆,以繪畫鍛煉心性。“因為初三了,學業任務重,除了興趣培養外,還給自己制定了復習計劃,這是一個自我約束的過程,也拜托了爸爸媽媽幫忙監督。”小杏說道。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學生給出了“與許久不見的朋友見一面”“體驗沒體驗過的事物”“多陪陪家里人”等各不相同的答案,話里話外都充滿了對美好假期的小期待。這個寒假,在“雙減”政策下,少了“寫寫寫”的書面作業,多了“玩玩玩”的新穎實踐,孩子們有了更多思考、創新探索的時間與空間。
面對“雙減”后的第一個寒假,不同學齡段孩子的家長有不同的心情。吳川梁女士的女兒是去年九月份上的小學一年級,正好趕上了“雙減”政策出臺,夫妻倆都挺開心。她說,本來她一切都準備好了,給女士報這個班報那個班。后來“雙減”政策一出,她也不用那么大壓力了,也不用把孩子逼得那么緊了,所有學科類的班都沒報。
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孩子的綜合素質培養,重視親子陪伴。“以前假期老想著怎么補課追趕成績,現在只想著怎么讓孩子玩得開心。”赤坎區家長周先生說:“‘雙減’之后,我和孩子做了個約定——玩的時候放松玩,學的時候高效學。現在我會和孩子商量假期的學習任務,也聽取孩子玩耍的意愿,一起做計劃,孩子有了奔頭,學習也更自覺了。”周先生認為,孩子現在受到的教育是多元化的,考核標準也突破了以往的試卷考試形式,更注重孩子的綜合能力,孩子能在其中感受到更多的趣味性。現在這種教育模式對家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給予孩子更多高質量的陪伴,做孩子的朋友和榜樣。
另一位家長麥女士顯得要焦慮一些。由于寒假期間她和丈夫還要上班,兩個正上小學的孩子交給老人看護,但擔心的是孩子會沉迷于電子產品。同時,想到孩子以后上初中參加中考升學時還是要看分數,內心難以淡定。麥女士說,她家孩子之前一直上校外輔導班了,“雙減”政策落地后,校外學科類培訓的供應量極大程度縮減,但家長和孩子這一方的需求量并沒有完全消失。特別是到了中考在很大程度上仍要用考試成績來說話,隨著孩子學齡的增長,她覺得還是會存在焦慮情緒。
雙減后的寒假,孩子有更多的時間接觸大自然,快樂玩耍。記者李忠 攝
“雙減”之后,孩子如何學習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顯得尤為重要
“雙減”之后,學生的自由時間明顯增多,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顯得尤為重要。吳川市吳陽鎮芷寮初級中學校長陳曉駒認為,“雙減”之下,老師的干預減少,這就要考驗孩子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孩子們在課后輔導或在家里都要做到獨立完成家庭作業,養成認真做題、仔細思考的習慣;之后是預習,培養自主學習的精神和自學能力。過程中要善于提問,學習就要開口問,能提出問題往往是學習能力強的體現,也是創新精神的一種表達。同時,“雙減”之后,孩子學會自律也非常重要。
陳曉駒認為,讓孩子過一個充實快樂的假期,關鍵是如何用好這段空閑的時間,假期并非不用學習,而是學什么、怎么學的問題。比如如何布置寒假作業,很多地方開展了積極探索,用游戲類、體驗類、實踐類等方式的作業,代替傳統的一本本《寒假作業》;在作業之外,還需要轉變觀念,充分利用各類社會資源,引導孩子們在假期多參加家務勞動、體質鍛煉、社會活動,追求“全面”成長。
陳曉駒建議,“雙減”減的是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不減的是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目標。因此,在小學階段,家長要意識到與其讓孩子做過多、機械的訓練,不如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家庭必須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當孩子在閱讀書籍或者學習的時候,家長要發揮榜樣的作用,切不可在孩子面前玩電子產品。要學會尊重和欣賞自己的孩子,與孩子多交流思想,及時進行表揚和肯定。
吳川一中退休教師梁杰認為,“雙減”一方面減輕了學生過重的學業壓力,另一方面學生也容易產生焦慮或懈怠。因此,家校合作對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顯得特別重要。學校和家庭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這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關心、呵護每位學生,深入他們心中,切實了解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實際情況。其次,在教育中要秉持“嚴實精細”的原則,高度重視家校關系。班主任可以通過家校溝通著重化解學生因為“雙減”而產生的焦慮和懈怠等心理。
梁杰認為,假期是和孩子進行良好溝通的時機,“多聆聽、少說教”是孩子所期望的。如果孩子不愿溝通,一方面是因為孩子正處于青春期,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孩子感到之前的溝通不理想。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家長要學會把握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帶著自身的不良情緒與孩子對話。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是特殊的,他們敏感又堅強,渴望關愛又不愿表達,他們思想逐漸成熟又伴有一些天真。我們需要做的,是接納他們在這個時期的變化和狀態,陪伴他們平穩地度過青春期。
雙減后的寒假,孩子有更多的時間接觸大自然,快樂玩耍。記者李忠 攝
加強校外培訓機構監管
切實減輕中小學生校外培訓負擔
“雙減”后的第一個寒假,如何鞏固“雙減”成果,讓孩子們度過一個充實快樂的假期,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記者從湛江市教育局了解到,“雙減”后首個寒假,我市進一步加強校外培訓機構監管,切實減輕中小學生校外培訓負擔,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同時歡迎廣大家長對違規辦學行為進行監督和舉報。
為進一步鞏固深化我市校外培訓綜合治理成果,“雙減”后第一個寒假到來之際,湛江市教育局編寫了《致參加校外培訓學生家長的一封信》,確保學生家長清晰了解我市當前校外培訓機構現狀,提醒家長:不迷信校外培訓、不盲目參加培訓。家長確需選擇培訓機構時,請注意實施校外培訓的機構必須在機構醒目位置公示:《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營業執照》或《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證書》、教職人員信息、《湛江市校外培訓機構辦學行為規范》和《湛江市校外培訓機構管理二十三條》;培訓機構收費必須與家長簽訂全國統一的《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2021年修訂版);必須向家長如實開具稅務部門認可的票據,并請妥善保管。
“假期就是假期,不要把假期當學期。”吳川一中退休教師梁杰認為,長假期間如何安排孩子的學習生活,呼喚的是家庭教育理念的全面變革。“雙減”政策實施后,寒假肯定會與以往有所不同。作為家長,最好能跳出以往“逢假期必報班”的慣性思維,擺脫對培訓機構的依賴,真正著眼于怎樣讓孩子的成長發展更加健全。重新認識學習成長的本質,好好利用假期這段時間,培養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發現和培養孩子的興趣,增強體質、強壯體魄,能為孩子的發展積蓄更強大的力量,比搶跑、做題具有更持久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