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在廣東粵海粵西供水有限公司召開的年度建設工作會議上,湛江市引調水工程二標項目榮獲四季度考核第一名,同時被評為“2021年優秀施工單位”,這是繼2020年之后又一次獲得此榮譽。
作為一項重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民生工程,湛江市引調水工程從鶴地水庫引水到市區,疏水總線路長61.9公里。其中,湛江引調水第二標段主要施工內容包含取水口、引水隧洞、泵站前池、取水泵站、調壓塔以及輸水管道等,由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一工程局承建。
在施工過程中,項目遇到了很多難題,引水隧洞下穿庫區魚塘,長150米,洞頂埋深僅12米,斷層兩處,整體為全風化蝕變巖地段,地下水豐富,圍巖遇水軟化成泥,施工安全風險高。針對這一難點,該項目部嚴格執行“管超前、嚴注漿、短進尺、強支護、早封閉、勤量測”施工原則,先回填洞頂魚塘,采用頂部固結灌漿的方法,洞內設置集水井引排地下水,根據不同地質條件制定攻堅措施。同時,公司安排專家組成員駐點指導,對施工人員關于洞挖、噴射混凝土施工、施工管理等方面多次進行培訓,歷時兩個半月終于成功下穿庫區魚塘段。
據介紹,這樣的難點還有很多。從地質條件上看,隧洞Ⅳ圍巖占比為60%,Ⅴ圍巖占比為40%,且穿越多組蝕變巖和斷層段,地下水豐富。單邊進尺會導致引水箱涵無法按期施工,貿然增大一次進尺量,不安全,通水節點難以保證。該項目部結合施工現場實際情況,果斷在取水口自建沉井,進行隧洞雙向進尺,期間控制好超前管棚及小導管注漿質量,做好堵排水,歷時8個月順利完成隧洞精準貫通,為泵站整體施工部署贏得了時間。
在項目建設方面,該項目在工地設置標準化、定型化設置基坑臨邊防護,提高基坑周邊安全作業;施工現場安裝語音播報安全提示系統;對現場各作業部位,實行驗收掛牌制度,確保高空作業安全;在密閉空間作業,攜帶氣體檢測儀器,動態掌握安全情況;在工地設立實名制通道,安裝監控視頻,將大數據與施工現場結合,實時關注工地情況。在各種因素對施工不利的情況下,趕進度、控成本,取得了泵站主廠房提前18天完成““±0”高程節點目標”、“引水隧洞提前9天貫通”、“泵站主廠房提前17天順利封頂”等一系列節點目標,贏得了監理單位和業主單位的一致好評,在2021年11月被評為“廣東省水利建設文明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