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廣東省三人籃球聯賽(湛江賽區)比賽精彩紛呈(資料圖片)。 記者 李嘉斌 攝
近年來,我市體育事業蓬勃發展,跳水、體操、足球等項目的“湛將”們屢次在國際大賽上斬獲佳績。
“看得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面臨的挑戰。”農工黨湛江市委會指出,要切實解決管理權責不清、基礎設施老化、文化課程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提高體育運動學校綜合能力,才能持續培育更多運動健兒,為國家、省輸送大量人才。
市政協委員殷景明也痛心地指出,雖然湛江優秀運動苗子頗多,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體系,上升通道狹窄、體教融合難等種種原因,人才外流、家庭支持力度不強、苗子錯失培育最佳階段等情況時有發生。
“近年來,湛江市體育運動學校肩負起我市體育代表團在各類項目體育比賽70%的金牌和總分任務,連續四個奧運會周期被國家體育總局認定為‘國家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提案中,農工黨湛江市委會以市體校為例,提出分析,建議多方合力、多措并舉,大力推進我市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唯有敢于直面問題,善于解決問題,才能為未來發展開拓出一條新路。
針對種種不足,農工黨湛江市委會建議,要始終堅持把湛江打造成體育強市的目標,吸收借鑒先進地區發展的經驗,全面提高湛江市體育運動學校綜合能力。理順管理機制,加強頂層設計,樹立整合資源、協同推進的工作理念,持續完善公辦體育運動學校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充分融合各部門的優勢資源,形成上下聯動、橫向協調、齊抓共建的體育工作大格局,切實把市體校建設成示范體校。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升級改造辦學硬件設施是提升體育綜合實力的重中之重。
農工黨湛江市委會提出,要加大財政投入,切實解決資金短缺的瓶頸問題,將提高體育運動學校綜合能力納入市體育和教育發展規劃,由財政安排專項資金,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按標準完善體育訓練設施。
這與殷景明的觀點不謀而合,在提及湛江足球時,殷景明建議相關職能部門盡快制定湛江足球改革實施方案,完善足協辦公場所、訓練比賽場地等基礎設施建設。
“新時代的體育人才必然是全面發展的!”近年來,社會各界對“體教融合”的呼聲較大。此次會議中,農工黨湛江市委會也提出要全面提升文化教學水平,將體育運動學校文化課教師選派、培訓、考核等納入教育管理序列,加強師資配置,補齊體校學生文化知識短板,做到“教”“訓”并重,為運動員文化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農工黨湛江市委會還建議市體校要加強校園文化氛圍建設,把文化建設納入學校發展的戰略全局來謀劃。同時,深入推進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共同研究提升競技體育水平,通過活用體校場地設施,通過吸引社會贊助、面向社會開班授課、有償社會訓練場地使用等方式,多渠道解決體育學校經費缺口,提高學校現有資源利用率,在推進全民健身的同時助推學校軟硬件設施加快更新換代,實現校企互融、合作共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