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全體會議大會發言是政協委員和參加政協的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界別履行職能的重要形式,是政協全體會議的重要環節。1月8日,莊小健、戴軍、陳麗珺、許劍飛、李廣麗等5位委員作大會發言,圍繞我市大園區建設、大文旅開發、大數據應用、生態文旅事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問題,提出既符合市情,又具有前瞻性、建設性、操作性的建議,充分體現了政協委員的履職水平、參政議政熱情和高度的政治使命感、社會責任感。
莊小健委員發言。
高標準打造產業集聚區 推動雷州奮勇片區建設
園區規劃欠科學,仍停留在傳統園區的規劃建設模式層面上,專業化分工不明確,園區與城市發展銜接的關聯度較低,有的規劃缺乏權威性和嚴肅性,常常朝令夕改,規劃跟著項目調、隨著企業變。”首位發言的莊小健委員一針見血指出雷州市和奮勇高新區園區規劃建設的短板。
產業集聚區建設已成為我市工業發展的主戰場。她建議,要堅持規劃引領,堅持交通先行,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及配套服務體系建設,深化簡政放權,高標準打造產業聚集區,推動雷州奮勇片區建設。
在頂層設計方面,她建議,科學編制產業園區總體規劃和配套設施建設規劃,根據產業園區功能特點,編制教育、交通、醫療衛生、商業服務、文化等各專項建設規劃。在交通建設方面,她認為,市區通往雷州的三條公路(湛徐高速、雷湖快線、國道207線)已難以滿足大園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建議建設西城快線延伸線,實現雷州奮勇片區到湛江市區半小時生產、生活圈。
戴軍委員發言。
推進湛江濱海文旅融合發展
“湛江有得天獨厚的海洋文化,旅游資源雖然豐富,但仍缺乏有足夠影響力和吸引力的景點。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就要集中力量、發揮優勢、夯實基礎、打造亮點,有效整合各類旅游資源,豐富游客的文化體驗,使湛江成為旅游首選地和目的地。”
戴軍建議,從完善頂層設計、科學營銷宣傳、完善交通設施、打造特色產品、創建特色品牌等幾方面入手,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
如何打造特色旅游產品?她建議,深挖本地文化底蘊,用現代化的模式將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等集體文化記憶轉化為場景、故事、體驗項目等,如探討雷州換鼓、儺文化等文創產品,推動文化遺產、文化資源、文化要素融入文旅產業鏈。深度經營“中國海鮮美食之都”品牌,加強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等歷史文化街區修復與保護,打造類似泰國曼谷考山路的特色文化街區。打造“文旅”重器,全力打造“紅樹林之城”,集全市之力打造兩三個令人留連忘返的景點,帶旺湛江整體文化旅游市場。
陳麗珺委員發言。
加快推進我市大數據產業發展
“由于我市大數據產業起步較晚,產業基礎較為薄弱,亟待重視和加快推進。”陳麗珺在發言中提到,我市大數據產業規劃滯后,目前尚未制定出“粵西數谷”大數據產業園發展規劃和支持園區產業發展、支持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具體政策。另外,數據資源開放共享程度還需提高,大數據產業生態環境較為薄弱,技術數據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度不高,這些問題都制約了大數據產業的發展。
她建議,加強組織領導,謀劃好大數據產業發展戰略;加快數據有序開放共享;加快建設“粵西數谷”大數據產業園區,促進產業聚集與融合發展;精準施策,加快推進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在“大數據+實體經濟”方面,她建議加快發展服務型制造,鼓勵傳統企業推進研發設計、信息咨詢、倉儲物流、電商銷售等服務功能的商業化剝離,從產品制造型企業向制造服務型企業轉變;大力推動大數據在農業生產管理、產品溯源和市場銷售中的應用;加快發展平臺型服務業,建立健全旅游、物流、信息咨詢、商品交易等領域平臺經濟,將數據資源轉化為新型融合服務產品。
許劍飛委員發言。
籌建雷州半島紅樹林國家公園
2021年10月,我國宣布正式設立三江源等第一批國家公園。立足湛江的紅樹林資源稟賦,許劍飛提出籌建雷州半島紅樹林國家公園的建議,以大旅游、大產業、大整合、大融合發展理念推進全域旅游開發。
他說,湛江擁有我國紅樹林面積最大、種類較多的自然保護區。依托豐富的紅樹林生態資源,籌建雷州半島紅樹林國家公園,可以實現現有自然保護區提檔升級,填補國內依托海洋生態系統建設國家公園的空白。但目前,我市面臨著紅樹林保護區文旅開發思路單一、法律依據不清晰等問題。
為此,許劍飛建議,強化頂層設計,超前謀劃籌建紅樹林國家公園工作,力爭將其上升到省委、省政府的決策層面。同時,聚焦科學保護,打牢國家公園籌建基礎,例如將《湛江紅樹林保護條例》納入地方性法規立法計劃。還應緊扣“紅樹林”主題,深入挖掘海洋文化、生態文化、半島文化、民俗文化、軍旅文化和工業文化等文旅資源,豐富產品供給,打造融合發展文旅格局。
李廣麗委員發言。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推動湛江經濟高質量發展
“招商引資是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不二‘王炸’。沒有招商引資,產業轉型升級實現不了,城鄉功能品質提升不了,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不了。”
招商工作發力不充分、項目用地瓶頸問題突出、園區規劃建設滯后、產業政策吸引力不足……李廣麗直言我市招商引資存在的問題,認為高質量招引項目,應該招“大”、招“缺”、招“新”、招“強”。瞄準世界500強、大型央企、行業領軍企業,力爭引進一個大企業、突破一個大產業,打通整條產業鏈;分析梳理我市每一條產業鏈,找出缺項,列出清單,選準目標企業,編制招商圖譜,在引進產業鏈關鍵環節、核心企業和上下游配套企業上實現突破;謀劃引進戰略性產業、“四新”經濟領域項目;在項目謀劃、項目篩選上始終把質量放在首要位置,以高門檻、高標準遴選項目。
此外,她還建議要高標準建設平臺,集成式保障要素,全周期提供服務,多舉措強化招商。應樹立全市招商引資“一盤棋”思想,明確“一把手”主體責任,構建“凡說不,給理由”的責任體系。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激發和鼓勵人人參與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