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鋼湛江鋼鐵熱軋生產車間。 記者 郎樹臣 攝
中科煉化裂解裝置。 記者 劉冀城 攝
新年新氣象,新年新征程。
2022年開篇,RCEP生效實施,一批批“湛江制造”“湛江味道”走向東盟各國。作為廣東對接東盟橋頭堡的湛江,再一次為全國全省發展大局、經濟版圖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迎著新年第一縷曙光,“湛江港—貴陽都拉國際物流港”首趟多式聯運班列正式啟動,兩地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打造黔粵物流大通道進入快車道,湛江“陸海聯動發展重要節點城市”的定位進一步凸顯。
在一片喜慶氛圍中,東雷高速進一步縮短時空距離,大道如虹,逐夢前行,高水平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的腳步越走越矯健。
……
湛江全力建設“紅樹林之城”,打造廣東生態建設新名片。記者 劉冀城 攝
徐聞角尾鄉“南極村”進一步推進大文旅開發。 記者 李嘉斌 攝
湛江吳川機場即將投用,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進一步凸顯。記者 郎樹臣 攝
回首過往,殷殷囑托,切切期望,轉化為一個個喜人的變革。
五年來,湛江發展定位空前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邁開新步伐、帶來新變化,投射在每一位湛江人的笑臉上。
“跳出湛江謀劃湛江”,是湛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寶鋼湛江鋼鐵智能指揮控制中心。記者 郎樹臣 攝
湛江努力建設數字政府2.0,加快推進“一網統管”建設,建成政務大數據中心湛江節點。 記者 郎樹臣 攝
過去五年,湛江主動扛起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責任擔當,把自身放在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中進行戰略考量,從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格局進行系統謀劃,努力在服從服務國家戰略中推動自身發展。
“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與海南相向而行”,語重千鈞;“一帶一路”海上合作支點城市、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北部灣中心城市,使命在肩。
湛江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以園區為平臺載體,加快工業化建設步伐。 記者 劉冀城 攝
一艘巨輪駛進湛江港。 記者 李波 攝
萬里征程風正勁,奮楫揚帆再出發。
湛江錨定一系列目標,始終以開放的眼光謀發展。華南地區唯一通航40萬噸船舶的世界級深水港口、廣東第三個全國鐵路樞紐城市、四個投資分別超百億美元重大臨港產業項目、全球首個全光VR商用試點城市、“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湛江一步一個腳印,走對走實走好發展的路子。
“服務重大戰略高質量發展區、陸海聯動發展重要節點城市、現代化區域性海洋城市、全省區域協調發展重要引擎”四個戰略定位,字字鏗鏘;做好臨港產業、濱海旅游、特色優勢農業、融合發展“四篇文章”,句句有力。
徐聞港開港后,湛江與海南自貿港聯系更密切。 記者 張鋒鋒 攝
東雷高速公路開通后,東海島、雷州半島形成“半小時生活圈”。記者 李嘉斌 攝
藍天下的湛江海灣格外美麗。記者 郎樹臣 攝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
湛江感恩奮進,把一重重政策“大禮包”轉化為發展“推進劑”。廣東湛江臨港大型產業集聚區高標準高起點謀劃,濱海旅游蓬勃發展,特色優勢農業發展亮點頻頻,創新發展全面提速;對接服務“雙區”、兩個合作區、海南自貿港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核+副中心”動力機制、湛茂陽協同發展機制不斷完善……湛江順應時代變化,在守正創新中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湛江全面融入國家綜合交通運輸網絡。 記者 郎樹臣 攝
湛江大力發展農業產業,推動鄉村振興。 記者 張鋒鋒 攝
調順島網龍表演,彰顯湛江文化底蘊。 記者 李嘉斌 攝
五年來,湛江心懷“國之大者”,黨員、干部與人民群眾同甘苦、共命運,為美好生活接續奮斗,收獲了成功喜悅,磨礪了斗爭意志,積累了斗爭智慧,書寫了全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湛江速度”。
唯有思想破冰,才能發展突圍;唯有真抓實干,才能后發趕超。未來五年,從國家大戰略和區域發展中找動力,從國內外發達城市中找標桿,從時代潮流與趨勢中找突破,將成為湛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奮斗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