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團隊在下洋鎮小蘇村了解廣藿香套種辣椒的種植情況。通訊員 李達 攝
2021年12月29日,駐徐聞縣下洋鎮鄉村振興工作隊到徐聞縣下洋鎮墩尾村、小蘇村等南藥種植基地調研了解南藥種植情況。
駐徐聞縣下洋鎮鄉村振興工作隊駐鎮幫鎮扶村以來,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發展南藥特色產業,為當地農民致富開辟新路。
發揮資源優勢 推廣南藥種植
徐聞縣下洋鎮地處南海之濱,地形為緩坡臺地,土類內陸為磚紅壤土,年均氣溫23℃,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非常適合南藥生長。
下洋鎮特色南藥資源豐富,曾是道地南藥主產區之一,其中廣藿香、穿心蓮、高良姜、香附等南藥均為道地藥材。
下洋鎮依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南藥產業,建立了南藥種植示范基地,由企業出資,下洋鎮主導流轉示范基地建設土地,科研團隊提供優質種苗和現代化種植技術,對選定的藥材品種(如廣藿香和穿心蓮等)進行規范化種植,實施高標準藥材生產,生產無公害、無污染、高質量的藥材。
下洋鎮以鎮和村為基本單位,充分發揮道地藥材本地資源優勢,通過大力推進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和市場化建設,使整個鎮或一個村(或幾個村)擁有一個(或幾個)市場潛力大、區域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道地藥材產品和產業。比如,墩尾村種植南藥葛根,墩尾村種植南藥廣藿香,小蘇村種植廣藿香,建立“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示范鎮或示范村,促進南藥推廣種植。
南藥種植實行統一種植規范技術流程,實現標準化管理,建設道地南藥示范基地,創新中藥材管護技術,實現“五統一”的中藥材種植管理模式:統一品種,保證產品高質且一致;統一打理,技術人員嚴格遵循藥材生產規律,合理進行培土、整形修枝等操作;統一水肥,保證藥材生長營養充足,提升藥材產量和品質;統一防治,嚴格以國家最新禁用和限用農藥名錄為依據,對防治投入品的購買和使用進行監管建立藥材溯源體系做實基礎檔案;統一采收,制定并嚴格執行藥材采收環節管理措施,實現節本增效。
鄉村振興工作隊針對重點幫扶村,制定精準幫扶方案,從勞動用工、生產技術指導、原料收購、商品銷售等方面給予農戶全方位支持,培養有潛力的種植技術指導員和新農人,不定期召集農戶開展現場指導培訓,使農戶掌握種植技術,促進自主創業。
在南藥種植過程中,科研人員參與種植的每一個環節收獲實驗地廣藿香。他們算了一筆賬:廣藿香每畝投入成本約2500元,畝產達1.1噸(干重),市場價6元/公斤,畝產值達6600元,凈利潤 4100元/畝。
為發展南藥產業提供技術支持
嶺南師范學院、湛江海濱船廠、國家電投集團徐聞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徐聞縣科工貿和信息化局、徐聞縣衛生健康局、徐聞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徐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是派駐下洋鎮鄉村振興工作隊的組成單位。他們依托“廣東省熱帶特色資源植物技術開發工程中心”和“廣東省熱帶特色資源植物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等多個省級重點科研平臺,針對目前南藥發展面臨的挑戰和未來發展需求,聯合多個二級學院資源,凝聚了具有包括種質資源選育、病蟲害防治、土壤資源利用、農業地理信息系統、智慧農業機械及生物醫藥資源利用等多學科背景的科技人才,形成了“湛江道地南藥種質資源保育與現代化種植”創新團隊。
創新團隊組建了南藥優良種質資源保護與選育、南藥病蟲害綠色防控、南藥地理信息化種植與管理、南藥資源綜合開發與創新利用4個穩定而又交叉融合的研究方向,解決湛江南藥資源可持續利用、南藥道地性與地理元素的關系(氣候、土壤和水文等)和中藥材產業鏈建設等關鍵問題,在強有力的科技農業支持背景下,促進南藥產業健康發展。
同時,創新團隊開展技術服務,將復雜的中藥材育苗、種植、收獲、初加工等技術簡化成簡單明了農事月歷,便于農戶掌握使用;加強技術指導,建立了專業技術團隊,開展多種形式的專業服務,提升了農戶的種植技術水平;以成本價為農戶提供種苗,農資等生產,在種植的整個過程予以技術指導,最后以合同價收購農戶產品,統一加工銷售,從而減少農戶種植風險。
嶺南師范學院等單位與企業還開展30畝南藥生產性試驗,根據實際情況后期計劃擴大種植300畝。
日前,下洋鎮政府與嶺南師范學院、有物農業科技(湛江)有限公司還簽訂了湛江道地南藥種植合作框架協議,進一步推進鎮政府與高校、企業的有效銜接,建立產學研長期合作關系。
增強南藥資源綜合開發利用
下洋鎮海岸線11.27公里,風景秀麗,水路交通便利,有南門溝港、北石港、淹下港、陳公港等港灣可通航。下洋鎮前山村是革命先烈林飛雄的故里;墩尾村是紅色教育基地。
產業融合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路徑,加大道地南藥資源的綜合開發與利用研究,提高其藥材產業的附加值,開發藥食同源商品,申報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充分挖掘南藥多功能性價值,延伸其產業鏈,完善相關利益鏈條;將南藥的第一、二、三產業不斷融合和提升,促使南藥產業向更廣闊的空間發展。
下洋鎮在當前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背景下,立足南藥的全產業聯動發展潛質,以構建綠色、循環、低碳的南藥長產業鏈為抓手,有利于探索出一條產業生態化與生態產業化協同發展的新路子;以南藥產業為基礎,打造地理標志性的南藥品牌,并以品種、品質、品牌促產業附加值提升提供特色的生態資源支持;加大培育南藥農業科普、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文旅關聯產業,賦予南藥產業文化、歷史和科普價值,不僅有利于助力南藥產業附加值提升,探索出一種農業三產融合+自然科普+康養休閑+中醫藥傳統+歷史傳承的多業態集成創新模式。
駐下洋鎮鄉村振興工作隊負責人告訴記者,嶺南師范學院道地南藥科研團隊計劃聯合農業龍頭科技企業,共同為下洋鎮引進優質道地南藥品種、先進種植技術和管理模式,以“高校科研團隊+鎮政府+企業+基地+合作社(種植大戶)”模式,加強規劃統籌和優化土地資源的利用配置出發,探討推動農業產業發展的規劃策略,實現品種選擇、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的全產業鏈發展,建立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加工、優質產品銷售和創建標志性品牌的產業經營新格局,推動下洋鎮南藥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