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坎金沙灣觀海長廊美景令人陶醉。 記者 李波 攝
椰林搖曳、碧海銀沙、帆船逐浪……在中國悠長的海岸線上,位于祖國大陸最南端的湛江無疑是一顆耀眼奪目的明珠,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豐富多彩的旅游資源,吸引越來越多人的目光,成為人們休閑度假的勝地。
當前,湛江充分發揮一灣兩岸、三面環海的獨特優勢,深入挖掘海洋文化、地質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軍旅文化和工業文化等文旅資源,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力推進全域旅游開發,加快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鼎龍灣國際旅游度假區。 記者 張鋒鋒 攝
“好風景”變成“好錢景”
海島文旅活力四射
一灣兩岸,風光旖旎;十里軍港,海鷗翱翔。
初冬的特呈,暖陽和煦,在海的面前,滿是悠閑、歡樂的笑語。漫步在霞山區特呈島的環島觀光綠道上,碧海藍天,椰樹婆娑,盡覽濱海風光,八方游客紛紛拍照留念。
特呈島,在湛江港灣散發出灼灼輝光,引無數人慕名前來。近年來,特呈島以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為抓手,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全力打造紅色之島、生態之島、歡樂之島,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做好文旅融合的“大文章”,積極推動納入湛江“一灣兩岸”整體規劃,有序推動旅游景區提質擴容,加快打造特呈島4A級景區,全力打造生態和諧新海島。
旅游一業興,市場百業旺。近年來,特呈島大力實施鄉村“四變工程”,推進“四小園”建設,不斷提升村民居住環境和海島生態質量。島民紛紛加入旅游行業,民宿、餐館、超市、觀光車出租點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如今建起民宿11家、飯店8家,全島約700人吃上“旅游飯”。
新屋村的聚緣角民宿老板陳俊君告訴記者,他2012年回鄉創業,打造以“海”為主題的特色民宿。在一步步改造下,原有場地舊貌換新顏,搖身一變成了錯落有致、富有格調的藍色小木屋。坐在花紅草綠的庭院秋千上,陽光沙灘大海,觸手可及。
如今,每到周末游客就多了起來,特別是國慶節等假日,來此游玩的客人絡繹不絕,在高峰時期“一房難求”。在這里,不僅能滿足游客吃住,還有海邊真人CS野戰、海上垂釣等項目,深受游客喜愛,一片海,一個島,天藍海碧,日升日暮,風景如畫,這里像是大海懷抱中的“世外桃源”,在環島綠道散步,怡然自得。”
為了做好全域旅游“大文章”,特呈島在注重基層治理,推動鄉村振興的同時,大力開發紅色愛國教育、科普教育培訓、海洋公園、農耕體驗、水上項目、康養休閑等功能區,推進度假式深度體驗旅游。下一步,特呈島將繼續加強旅游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旅游承載力、集聚力、吸引力,全力打造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奏響文旅融合“最強音”,繪就“詩與遠方”美好畫卷。
南極村美麗的海邊民宿。 記者 李嘉斌 攝
以濱海旅游為重點
力促旅游產業量質齊增
發展與美麗共贏,湛江與時代相擁。
近年來,湛江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認真落實全省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戰略,發揮湛江建設瓊州海峽北岸旅游區的優勢,堅持與海南相向而行,突出做好“濱海旅游”這篇文章,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為目標,圍繞建設北部灣旅游中心城市、中國南部海洋度假休閑旅游中心和國際旅游半島,推動特呈島、南三島、東海島、硇洲島、南屏島和湛江灣“五島一灣”濱海旅游產業園區建設,打造極具濱海特色的旅游城市。
當前,全市現有開放的景區景點60多處,擁有13家國家A級景區。“十三五”期間,湛江成功創建4家國家4A級景區;全省最大的濱海水上樂園德薩斯水世界二期建成營業;華僑城集團投資超過500億元的全域旅游開發項目按計劃推進,歡樂海灣文旅綜合體項目動工建設;被評為全國“旅游廁所革命”先進市;創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3條。2019年,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春節假期湛江游客接待量居全國第十四位。
近幾年,春節假期,我市以“全域旅游,年味湛江”為主題,結合濱海、現代農業、民俗文化等獨特優勢,并創新推出新興旅游產品,假日旅游市場增長態勢顯著。如今,每逢節日小長假,許多市民游客到海邊戲水玩樂,沙灘上擠滿游客、海里隨處可見“浪人”身影,鼎龍灣海洋度假區、東海島旅游度假區、金沙灣濱海休閑旅游區人頭涌涌,接待游客均達數十萬人次。
作為農業大市,湛江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打造半島鄉村旅游品牌。節假日期間,“民宿+花海”備受追捧,鄉村旅游熱氣騰騰,鄉村游客激增。茂德公大觀園、螺崗小鎮、南極村等突出民宿群落和鄉村旅游的綜合體,假日期間備受游客歡迎。
黃先生來自東北長春,他和愛人去年春節一起來到雷州半島,在湛江過年,“老家那邊已經是冰天雪地,來到湛江,一下飛機就看到滿眼郁郁蔥蔥的綠色和繁花似錦的美麗城市景觀,太讓人賞心悅目、太舒服啦!”“湛江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濃郁的濱海旅游氛圍,美味的海鮮讓人流連忘返,以后小長假我還會來。”來自茂名的李先生發自肺腑地說。像李先生一樣,越來越多的游客青睞湛江,成了“回頭客”。
漁港公園上的人龍舞表演。 記者 張鋒鋒 攝(資料圖片)
強抓重點項目建設
傾力打造“月亮工程”
湛藍的海,湛藍的天,濱海旅游已經成為湛江的一張靚麗名片。如何打造“月亮工程”,讓湛江濱海旅游提檔升級,湛江一直在探索實踐。
近年來,湛江充分發揮一灣兩岸、三面環海的獨特優勢,深入挖掘海洋文化、地質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軍旅文化和工業文化等文旅資源,推動文化遺產、文化資源、文化要素融入旅游產業鏈,全力構建大文旅格局。
當前,湛江全力以赴服務好華僑城全域文旅開發,明確任務時間,細化責任分工,力促項目落地見效。把一灣五島文旅產業園區作為“月亮工程”進行打造,推動城市旅游板塊提質升級。
以湛江灣為中心,西岸以華僑城歡樂海灣項目為重點,在“十四五”末期與金沙灣整合連片打造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打造文化旅游高地;依托霞山東風市場,打造湛江海鮮美食街,擦亮“中國海鮮美食之都”品牌。
游客在紅嘴鷗游船上欣賞湛江港灣美景。 記者 張鋒鋒 攝
東岸,推動奧體中心與中體集團合作,引入專業體育賽事品牌和相關文體產業,打造奧體中心體育產業園;支持龍王灣打造國家級海洋濕地公園、國家4A級旅游景區,并利用湛江軍港資源及退役的湛江艦,規劃建設海洋軍事主題公園,打造湛江軍港文旅品牌,提升湛江灣沿線旅游產品層次。打造海島旅游樣板,重點抓好特呈島的升級改造,加快創建省級旅游度假區;支持硇洲島進行全域旅游島建設,打造潛水運動基地,培育壯大特色民宿群開發。
同時,規劃建設雷州半島濱海旅游文化體育產業帶,依托廣東濱海旅游公路湛江段建設,推動“海洋-海島-海岸”旅游立體開發,補齊沿海經濟帶和旅游休閑帶發展“短板”。優先啟動雷州西海岸規劃建設,打造世界級旅游景區,繼續推進雷州半島東海岸產品打造,支持鼎龍灣國際海洋度假區項目四期及后續建設,力爭在“十四五”末期打造5A級景區。加快推進九龍山濕地公園建設,培育雷州半島南部岸線,打造與海南對接重點文化旅游發展區域,重點抓好徐聞南極村、大漢三墩旅游區、青安灣與白沙灣片區開發,加強徐聞港與海南港口對接,強化海峽旅游服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