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晚,湛江日報公眾號發布《這個“百強榜”有點牛!湛江上榜!》,說的是“中國城市社會發展指數百強榜”公布,該榜單根據“中國城市社會發展指標體系”,對全國297個地級以上城市進行了排名。其中,湛江列全國第86,是排名最靠前的粵西城市。
“中國城市社會發展指數百強榜”的含金量頗高,課題組結合“十四五”期間城市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對標人民城市的“人民性”和新發展階段的社會建設新形勢,對指標體系進行調整優化——在長期關注城市社會治理、社會保障、公共醫療以及生態文明的基礎上,更加重視城市的經濟發展與民生建設、教育文化與科技創新,更加關注人口長期均衡發展與社會發展潛力;特別強調新市民、青年人安居樂業對城市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將住房問題納入指標體系。可以說,這是一次對湛江城市社會發展情況的“全面測評”。得以在這場“全國統考”中躋身百強,殊為不易。
無獨有偶,近段時間微博上網友熱議“廣東11市入選中國最幸福城市”。這個話題是根據今年8月公布的“2021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百強榜”資料整合,在這份榜單中,湛江同樣入選,位列全國第98。而在今年10月,第二屆“中國潮經濟·2021網紅城市百強榜”發布,湛江繼2020年之后再次躋身榜單。
接連登榜的背后,是湛江市民不斷提升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歸屬感。而其中的“文明支撐力”,不可忽視。
說起幸福感,湛江人首先想到的也許是“海鮮自由”、老街暢游,是晴天自拍的那一抹明亮湛藍,是清晨呼吸的第一口“洗肺”空氣,是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是看病不貴、讀書不難,是住有所居、面朝大海……這些都是湛江人向往的美好幸福生活,也是外地游客青睞湛江的熱點。如何實現這種幸福生活?毋庸置疑,積極開展文明城市創建活動是最有力抓手。只有不斷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市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歸屬感才會提升。
文明創建,帶來了基層治理的新探索,“包聯包創”讓責任精細化落實,志愿者活動讓更多人參與到共建共治共享中來;文明創建,帶來了人居環境的新轉變,一個個過去的衛生死角、亂停車“黑點”等改建成了一個個宜居小場景、小游園;文明創建,帶來了和諧友善的新常態,“我們的節日”“小手牽大手”“戲劇進校園”“普法進社區”等精品策劃讓文明創建越發有“存在感”,文明禮讓、文明旅游、文明用餐之風日益濃厚……這種“文明支撐力”,正是湛江開啟“打榜模式”,接連登榜、實現跨越的底氣所在、信心所在。
一個城市的幸福感,不僅印刻在一個個“百強榜”上,更反映在社交平臺的“評論區”里。“湛江空氣質量全國都靠前”“湛江適合居住”“身為湛江人驕傲”……讓我們一起為湛江更加美好的明天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