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菠蘿公社的初衷,是想借著一個部落搞活一個村莊,一個村莊搞活一個地方。”徐聞鄉賢羅璋如是說。
2020年8月,在湛江徐聞縣人才驛站與曲界鎮張疇村黨支部的邀請下,在高校工作的鄉賢羅璋回鄉,組建了以大學力量和鄉賢力量為核心的“幫幫團”,支持家鄉發展。
“幫幫團”發揮高校資源優勢,創新“人才驛站+農民+幫幫團(社群)”合作模式,以“菠蘿+高校+民宿創意體”形式打造文旅精品,在徐聞曲界鎮革命老區村莊軍村,成功打造了全國首個菠蘿主題民宿創意體——菠蘿公社。
實施“3151”工程,校地聯盟引人才
徐聞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各級黨組織“一把手”工程,認真探索創新“黨建+”模式,深入實施“3151”工程,即3級書記共抓鄉村振興、1根動軸推動鄉村振興、5個齒輪互動共進振興、1個聯盟帶動全面振興,推動“產業鏈黨建聯盟”,以產業振興撬動人才振興,人才振興反哺產業振興,合力助推鄉村振興齒輪。
“白云如果是支畫筆,那徐聞就是宣紙,希望白云學院能在我們這張紙上盡情創作,描繪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徐聞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李旭于9月14日率隊到廣州,與廣東白云學院等高校有關領導、學生代表進行座談,并發出誠摯邀請。
在徐聞縣委的熱情邀請下,徐聞鄉賢羅璋積極牽頭廣東白云學院、廣州應用科技學院、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等10多所高校教師、畢業生及社會各界精英團隊力量,吸引了一批規劃、藝術、傳媒和建筑等專業人才,不斷發展壯大鄉村振興人才“幫幫團”隊伍。
在縣委組織部的整合下,“幫幫團”納入徐聞縣“3151”黨建工程和人才隊伍建設,成為徐聞縣鄉村振興的一支“勁旅”。首批“幫幫團”共有高校師生、社會精英30余人,其中17名黨員發揮先鋒作用,率先將人才、知識、技術帶到鄉村。
在“3151”黨建工作模式的推動下,今年來,全縣菠蘿新品種種植面積約2萬畝;曲界鎮菠蘿產值16.84億元,同比增長5.22%,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3萬元;電商帶動銷售徐聞菠蘿約200萬件。目前,徐聞已初步與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等高校達成共建鄉村振興學院的意向,這些高等院校將在基礎教育、文旅項目、品牌傳播等方面給予徐聞實質性幫扶。
搭建創業平臺,打造合作新模式
2019年,徐聞縣建好人才驛站并投入運作,出臺一系列優待人才政策。去年,徐聞人才驛站搭建創業平臺,打造人才驛站+“幫幫團”合作新模式。
作為公益志愿者團隊,“幫幫團”以打造主題民宿創意體—菠蘿公社為平臺,充分發揮高校的學術資源優勢和人才的創業激情,集聚一批優秀人才,對“菠蘿的海”的旅游概念進行重新歸納、挖掘、包裝,形成具有引導性的旅行概念。除成功打造菠蘿公社外,“幫幫團”還積極探索“1+6”新的合作模式,即組建1個專業化團隊、幫扶6位農民,打造更多創意民宿。
“幫幫團”成員主要由專業性成員和資源性成員組成,其中“專業型”成員由一技之長的藝術(技術)成員組成,負責項目的實操工作,“資源型”成員則由資源條件較好的成員組成,負責項目以外的資源援助工作。目前,“幫幫團”共有專業型成員20名、資源型成員10名,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4名、講師6名。
“幫幫團”堅持專業人干專業事,負責全面幫扶及指導,農民出地(宅基地)、出工(建筑技術)和出錢(閑余部分),成員專業藝術水準較高,在改造建設、品牌宣傳、文創展示等方面實踐經驗較豐富,為“菠蘿的海”注入強大人才資源,有效釋放創新創造活力,推動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