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舌貝全人工繁育在我市取得成功!
12月14日,30萬粒平均殼長1cm西施舌稚貝投放大海,投放范圍涉東海島、麻章、太平、乃至徐聞海域。據項目負責人、廣東海洋大學教授級高工羅杰介紹,一次性繁育稚貝30萬粒、繁育規模達到量產,為我省首次。海水養殖增加名貴新品種,對提高農民對水產養殖積極性和增加農民收入及實施海水養殖可持續發展戰略具有重大意義。
西施舌全人工繁育及養殖技術由湛江東海島經濟開發區彩豐漁業專業合作社與廣東海洋大學教授級高工羅杰團隊共同研究,歷經兩年多的艱辛科研探索后,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西施舌屬軟體動物門、瓣鰓綱、蛤蜊科,俗稱貴妃螺,為淺海埋棲性雙殼貝類,自然分布于太平洋西部的日本、朝鮮、韓國及我國沿海和印度半島,尤以我國的福建及廣東東部沿海資源量最大,常棲息在潮間帶至潮下帶20米左右、潮間帶下區及淺海的沙灘中。西施舌個體大、含肉率高,肉質細嫩鮮美, 營養豐富, 是頗受歡迎的名貴食用貝類。為開發西施舌養殖技術,20世紀50年代起, 國內外專家開始對其生物學、人工育苗及人工增養殖進行了研究,取得一定成績,但在育苗和增養殖技術方面尚存不少問題。
課題組以粵西沿海采捕的西施舌自然資源為親本,對西施舌親貝強化培養、種苗人工培育及養殖過程中一些關鍵技術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研究,從而規范、完善目前西施舌人工育苗和養殖技術及工藝,并為進一步群體遺傳選育奠定基礎,有望帶動和促進西施舌養殖業成為我市海洋經濟的新增長點。 日前,該項目通過了市農業農村局和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農業事務管理局的階段性驗收。
(來源:湛江云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