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讓孩子們近距離認識和了解雷州半島的傳統文化,體驗湛江非遺瑰寶的魅力,感受傳統技藝風采,12月11日,嶺南師范學院幼兒園中三班的孩子們在家委會的組織和老師帶領下來到遂溪縣北坡鎮,進行以“立足紅土文化·走進北坡游魚”為主題的研學活動。
據悉,遂溪北坡游魚又稱魚燈。數百年來,北坡游魚代代相傳,不斷傳承發展和創新,已被列入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每年新春,當地老圩家家戶戶備竹篾、做魚燈。
迎著晨曦,迎著暖陽,迎著美好,家長和孩子們在湛江市區集合出發,開啟歡樂旅程。經過約一小時的路程,大家在位于遂溪縣北坡鎮的北坡小學集合。北坡鎮鎮政府對此次活動很重視,在當地有關有關負責人的介紹下,家長和孩子們了解到老圩的歷史,魚燈的由來,以及“游魚”寄寓“游‘魚’帶水、年年有余”的典故。在當地的易師傅的帶領下,眾人還參觀了南天宮等,深入了解民俗文化。
隨后,大家走進當地的游魚博物館,見到了不同形態的魚燈。魚燈舞動時,形態優美、栩栩如生,游魚時場面生動、喜慶歡快。當地的易師傅給家長和孩子們詳細介紹了魚燈的制作,并讓大家親手嘗試。魚燈制作包括扎魚、糊紙、彩繪、組裝等工序。先用竹篾綁扎好魚的形狀,再拿紙或布糊裱,然后用彩色顏料涂色、繪制魚鱗,固定好照明的蠟燭或小燈泡,裝好把手,魚燈就算做好了。
此次遂溪北坡研學活動在孩子們快樂的笑聲中圓滿結束。通過看、聽、畫、說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所在,更進一步深化大家對湛江傳統文化的了解,培養了孩子們對家鄉文化的熱愛之情。
(來源:湛江云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