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神舟十二號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現身記者見面會,這是他們自9月17日返回地面后,首次與媒體和公眾正式見面。
“太空出差三人組”返回后恢復情況怎么樣?有哪些故事想和大家分享?近日,總臺記者專訪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
身體各項機能未受影響
現已轉入恢復觀察階段


初入空間站
一個人拆上千個螺絲
6月17日,神舟十二號三名航天員入住中國空間站。此前,成功發射并與天和核心艙完成交會對接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已提前送去6.8噸物資。航天員入住后的首要任務是整理物資和安裝設備設施。

聶海勝介紹,整理物資和安裝設備關系到他們后面的生活,要在幾天之內做完。“廚房、衛生間都要裝起來,也要弄好……做這些東西要拆大量螺絲,拆了以后還不能堆放,一步步很繁瑣,就這樣不停地在那干。”
劉伯明形容這個階段三名航天員就像裝卸工,“我拆了3000多個螺絲,最后螺絲都直冒金星。”
首次出艙遇到挑戰
比原計劃延長了1小時

劉伯明: 操作臺晃動幅度特別大,我們也在飄著,就是對不上。我一個人裝不上,湯洪波又出來,我們兩個人也裝不上。
面對一米多長的操作臺在太空中搖擺不定,劉伯明快速做出判斷,“我請示地面拆分,按照出艙程序操作。后來地面采納我的建議,給它拆分了操作。”
拆解口令下達完畢后,空間站正好飛出測控區。11分鐘后再次進入測控區時,劉伯明已經將操作臺安裝到艙外工具箱上。
經過約7個小時的出艙活動,劉伯明與湯洪波圓滿完成了出艙任務。首次出艙比原計劃延長了1小時,但有了首次出艙的經驗,8月21日的第二次出艙,比計劃提前1小時完成。
每隔8年拿到一張“太空入場券”
聶海勝:航天員不是超人
從1998年入選我國第一批航天員,到2005年神舟六號,再到2013年神舟十號以及2021年的神舟十二號,每隔8年,聶海勝就能拿到一張“太空入場券”,執行飛天任務。如今已經57歲的他,是我國首位在軌持續100天的航天員。
很多網友因此把他比作超人,聶海勝說:“我就是一個普通人,這個年齡能上去的人很多,只是好多人可能沒有這種機會。”

聶海勝:我趕上國家建立空間站的時機,又趕到了這個年齡,我訓練又符合要求,我一直不停地準備。 記者:不停地準備了多久? 聶海勝:到這來就沒停過。
堅持11年終圓飛天夢
湯洪波:我一直在學習學習學習

太空即興創作
劉伯明:要讓我在地面寫,我寫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