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電池放進紅色垃圾箱,剩菜剩飯放進綠色垃圾箱,垃圾分類的宣傳標語隨處可見,不會分的垃圾看看宣傳欄就會分了。”近日,談到垃圾分類時會不會分錯垃圾,赤坎海田片區某小區住戶張奶奶半開玩笑地說:“現在電梯間、公交站、菜市場……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垃圾分類宣傳單。家里的小孫孫每天放學回家還會監督、教育我們分類,想不會分都難。”
垃圾分類是一項長期、艱巨的社會系統工程,而群眾具有垃圾分類的意識,是垃圾分類工作成功的關鍵一步。自全面開展垃圾分類工作以來,除了從源頭減量、設施提升、優化收運模式、科學降解到監督指導實施全流程閉環管理外,赤坎區還充分依托街道、部門、社區、社會組織、志愿者等各方力量,打造全方位、立體化的垃圾分類宣傳矩陣,通過“鋪天蓋地”的宣傳,推動市民提升垃圾分類意識,逐步形成垃圾分類價值文化。
為讓垃圾分類意識深入人心,赤坎區各街道、社區、小區因地制宜設置了各式宣傳載體,豐富垃圾分類的文化內涵。如今,行走在赤坎的主次干道、農貿市場、學校附近,關于垃圾分類的宣傳橫幅隨處可見,在街道、各社區及轄區單位辦公樓區域等地,垃圾分類宣傳欄特別醒目;沿街店鋪、銀行里的電子屏,也在滾動播放著垃圾分類宣傳標語。
赤坎中華街道的巷道里,經過改造的圍墻及生活垃圾投放點外墻上,都繪上了精美的彩繪圖案,墻繪內容包括垃圾分類相關的宣傳標語、圖標等。通過這些彩繪,居民更加直觀地了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提升居民的參與度,街道、社區不斷創新宣傳方式,充分融合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垃圾處置等分類實際,傳播分類文化,在潤物細無聲中,提高市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助推垃圾分類成為全社會的自發行動、自覺行為。
赤坎區垃圾分類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為進一步加強轄區生活垃圾分類知識科普宣傳,除了將垃圾分類知識融入校園教學,通過“小手拉大手”擴大宣傳范圍外,還積極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廣泛參與和支持垃圾分類工作,宣傳活動通過走進機關、學校、公園、商場、社區等區域,開展“零距離”政策宣傳和知識科普。通過有獎活動,在寓教于樂中激發群眾參與熱情。市民們踴躍參與垃圾分類知識問答和游戲,在歡樂的氣氛中掌握了很多垃圾分類知識。
除了規定動作,赤坎區各街道、社區也紛紛拼創意、比實用,拿出一籮筐的“金點子”自選動作;企業和社會力量也參與其中推陳出新,全民齊行動,共同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垃圾分類創新治理運作體系。赤坎區通過現場活動、德育教育、體驗式教育和入戶宣傳等“零距離”宣教模式與媒體宣傳矩陣互動對接,構建起全媒體參與、全領域覆蓋的垃圾分類宣傳發動工作體系,赤坎區垃圾分類工作成效漸顯。
“各街道各部門推進垃圾分類并取得階段性成果,但仍要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堅決打贏垃圾分類的攻堅戰、持久戰。”在12月初召開的赤坎區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會上,赤坎區對垃圾分類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接下來,在加大宣傳力度的同時,赤坎區將健全工作機制,堅持問題導向,強化資金保障,加強信息報送,加強督查管理,全力以赴打好垃圾分類工作年末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