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市領導到赤坎區民主街道調研督導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強調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力以赴打好打贏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迎國檢”攻堅戰。 (12月9日《湛江日報》)
“要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以便民為民惠民為切入點……切實把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短板補齊。”12月9日《湛江日報》上的這番話擲地有聲,令筆者很有感觸:文明創建就該與百姓福祉緊密相連。
對于老百姓而言,一座城市文明與否,不僅要看高樓大廈、綠地公園,更要看街頭巷尾、柴米油鹽,城市生活的品質關乎老百姓的獲得感、歸屬感和幸福感。因此,全國文明城市,不僅是一個城市的最高榮譽、反映城市綜合實力和整體文明水平的重要標尺,更是一份對美好生活的不倦追求,意味著城市文明涵養的持久提升。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始終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才是城市文明永恒的追求。
文明創建,要始終把群眾需求作為第一信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創建為民是文明創建活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本質所在。“以便民為民惠民為切入點”,“切實把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短板補齊”,就是要堅持群眾需求導向,深入基層,廣泛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將百姓的呼聲作為工作的指揮棒。哪里是群眾急難愁盼所在,就及時把工作安排到哪里,一條條梳理、一件件研究、一項項改進,將“問題清單”轉化為“行動指南”,抓住一個“實”字,辦實事、見實效。
文明創建,要始終把群眾參與作為第一資源。文明城市是市民的城市,市民永遠是城市文明創建的主角。在一些地方,文明創建中經歷過“大包大攬”帶來的“陣痛”,品嘗過“一廂情愿”結出的“苦果”,說到底就是忽視了發動群眾、忽視了內生動力。要“進一步形成文明創建工作強大合力”,就必須把廣大群眾都發動起來,尤其是“迎國檢”節點將至,時間緊、任務重,更加需要黨員干部帶頭行動,以黨建引領、黨員示范,讓文明創建成為群眾的“家務事”“分內事”,掃好“門前雪”、盡好“一份力”。
文明創建,要始終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市民是文明創建的參與者,又是文明創建的受益者,文明創建成效如何,市民最有發言權。一些單位企業,滿足于“自我點贊”,把“做了”當成“做好”,自以為“痛點”已成“亮點”,實際上效果如何,群眾心里有桿秤,不是公眾號上說了算。我們要讓群眾參與到文明創建的全過程,讓群眾參與“回頭看”,一一對標對表“點評”。多干一些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管長遠、見效快”的實事好事,少耍一些“干一干、松一松,重門面、輕常態”的花拳繡腿,才能實現城市文明素養與治理水平的雙提升。
讓我們都參與到文明創建中,從點滴小事做起,從細微之處著眼,從實際效果發力,一起做文明創建的宣傳者、實踐者和共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