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 扶優企業是打好種業翻身仗的關鍵一招。我國將圍繞加快形成種業企業陣型、構建商業化育種體系、激發種業企業創新積極性等三方面采取多項舉措,推動種業企業扶優行動落地見效。
這是記者從農業農村部24日召開的全國種業企業扶優工作推進會了解到的消息。
據了解,當前我國約80%的種業科技資源和人才依然集中在科研單位,科研與產業“兩張皮”的問題尚未根本解決。我國種業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競爭力不強,農作物種子企業有7000多家,最大的10家企業年銷售額約100億元,市場份額僅占國內的13%左右。
據悉,在加快形成種業企業陣型方面,我國將突出重點品種、重點領域、重點環節,分別篩選出優勢企業,給予分類指導、精準扶持。針對水稻、小麥、蛋雞等有較強競爭優勢的領域,支持企業繼續做強優勢、做大規模;針對玉米、大豆、生豬、奶牛等領域,支持企業加強育種創新攻關,盡快趕上國際先進水平;針對白羽肉雞、南美白對蝦、部分設施蔬菜等主要依賴進口的領域,支持企業自主研發攻關,逐步實現種源國產化替代。
在加快構建商業化育種體系方面,我國將支持科研單位與優勢企業對接,鼓勵金融機構與優勢企業對接,推動種業基地與優勢企業對接。鼓勵科研人員到企業兼職兼薪,為企業創新提供更有力有效的服務支撐。
在優化環境、激發種業企業創新積極性方面,我國將在制度完善、管理服務、執法監管等方面下更大力氣,提升種業知識產權保護能力水平。針對套牌侵權等突出問題,我國將聚焦制種基地、種子市場等重點區域,緊盯供種關鍵農時,推行全鏈條全流程監管,對違法行為重拳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