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晚,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在湛江市率先開設夜間運動損傷康復、中醫門診服務。(11月24日《湛江日報》)
廣東醫附二院在湛江市內率先開設“夜間門診”,盡管目前只是在中醫及運動損傷康復兩個科室開設試點,但其帶來的積極影響和示范效應卻是無窮。開設夜間門診,確實是為群眾辦了一件實實在在的好事。
開設夜間門診的好處多多:一方面,夜間門診錯開了大多數人的上班時間,不僅方便了一部分人的就診需求,而且可以為白天的正常門診分流,減少患者看病的等候時間,提高就診效率,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能進一步減低人群聚集風險;另一方面,夜間門診綜合利用了醫院的相關醫療設備等資源,縮短了其閑置時間,提升了醫院的醫療能力和效率,醫院在贏得口碑的同時,自身也得到了發展。這是以患者為本,有效對接現實訴求的“我為群眾辦實事”生動實踐,也是廣東醫附二院改善醫療服務、體現民生善意的再出發。筆者要為這個首創點贊。
要把“夜間門診”這件好事辦好,仍然需要更多細節上的考慮。開設夜間門診是否有實效,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是,相關信息是否得到了充分發布。首先,開設夜間門診的消息要得到更有效的宣傳,讓更多民眾知道廣東醫附二院有夜間門診服務。其次,是要讓民眾充分了解自己想要就診的科室,是否有夜間門診服務,這些科室的夜間門診是周一到周五都開設,還是特定逢周幾開設。然后對應科室是否有專家坐診,哪一位專家什么時候坐診等,這也是患者需要知道的。這就需要醫院更多地利用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把相關信息公諸于眾,通過網上掛號等辦法,將夜間門診資源更充分合理地利用起來。廣東醫附二院開設夜間門診的其中一個科室是運動損傷康復,這非隨意選擇,應該是根據夜間掛急診的大數據作出的對應之策。這也提醒了其它有計劃開設夜間門診的醫院,應該提前做好市場測算和分析。
另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是,有的醫護人員平時白天都處于高強度、超負荷地工作,如果晚上還要加班給患者看病,他們會不會過于疲勞?當然,這可以通過合理的排班輪休來解決,但前提是醫院必須充分意識到這個問題,尤其是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如何合理開設夜間門診服務,這更應有全面考慮。同時,應加強對夜間值班醫護人員的人文關懷。
開設夜間門診是方便群眾的好事,能否將這件好事辦好,做出經驗并推廣,需要繼續思考和完善的地方很多。醫院在改變了夜間僅有急診、普通門診一律休息的做法之后,又會帶來怎樣的特色服務、升級效果?就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