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廉江的家電制造企業應該實現全自動化,生產車間只有機器運作,工人只出現在車間外的關鍵控制崗位……”種在心里快10年的“無燈工廠”夢想,在廉江市家用電器行業協會會長、華強電器董事長陸錫章看來即將成真。“我的公司已經完成了八、九成自動化,向‘工業4.0’邁進了30%。”
2011年,陸錫章去蘇州考察,在化妝品企業“歐萊雅”生產車間參觀時,他看到全自動化無人車間的運作方式后大受震撼。“廉江的制造業也要達到這種水平,我們的產品才能真的成為品牌。”陸錫章的“夢想”便從此萌生。
從2014年開始,在廉江市委、市政府支持推動下,廉江制造業開始由半自動化向全自動化升級,如今又著手推動企業由制造向“智造”迭代。
從總控中心可以了解企業電飯鍋生產線情況。張思燕 攝
從“制造”轉向“智造”
破解“廉江制造”的“產業鏈全但利少”困局
廉江有“中國電飯煲之鄉”的美譽,2017年被授予“中國小家電產業基地”稱號。這個面積2800多平方公里的縣級市,密集生長著1100多家小家電企業。其中,電飯鍋生產企業220多家、電水壺生產企業90多家、家電配件生產企業(含個體工商戶)800多家,規上小家電企業77家、高新技術企業3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5家。
今年前8個月,廉江市家電產業產值16.67億元,主要產品有電飯鍋、電熱水壺、冷柜、電烤箱、高端音響、電子樂器、電蒸盒、照明燈具等,遠銷東南亞、歐洲、非洲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銷量約占全國30%,配件銷售量占全國60%以上,成為我國主要的小家電出口基地。廉江市華強電器、威王電器、高博電器、威鴻電器、伊萊頓電器5家家電企業被評為“中國十大電飯煲出口企業”。
目前,廉江市家電產業擁有2個中國馳名商標、14個廣東省名牌產品、11個廣東省著名商標,“廉江電飯鍋”品牌評估價值為23.63億元;建成省級工程中心2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市級工程中心8個、市級企業技術中心9個;形成了產品研發——模具制作——配件生產——成品總裝——質量檢測——物流配送的內外貿易全產業鏈條。
然而,一個難以回避的現實是,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廉江制造的小家電產品低端,平均每件利潤甚至不足1元;產量大、利潤低,便成了當地家電企業的一塊心病。如何增加產品的競爭力,在困境中破局?在廉江市委、市政府積極引導下,一條“制造”轉“智造”的路子逐漸清晰。
2018年9月,廣東省制造業創新中心(第三批)籌建名單公布,其中廣東省小家電智能制造區域創新中心赫然在列,這一消息引得廉江小家電企業一片歡呼。
該中心由格力電器旗下全資子公司珠海格力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牽頭,聯合廣東龍力電器有限公司、廣東華強電器集團有限公司、廣東威王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納美仕電器有限公司組建,致力建設技術平臺、人才平臺、服務平臺、經營平臺。其中龍力、華強、威王、納美仕均是廉江本土家電企業。
據廉江市科工貿和信息化局統計,目前小家電制造業智能制造區域創新中心資金投入3000萬元,其中,研發及檢測用固定資產設備、IT類軟件及硬件資金1222.85萬元。
時隔兩年多后,廉江“智造”升級再添新助力——2020年,廉江市引入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威凱認證檢測有限公司產品檢測中心。該中心投入1000萬元,完成安全檢測實驗室、能效檢測實驗室、電商服務中心、研發中心、標準化事務所的建設;EMC實驗室已完成招投標,預計年底完成所有建設目標。目前,該檢測中心已開始為廉江小家電企業提供檢測服務。
電飯鍋自動化生產線。 張思燕 攝
搭建家電產業公共服務平臺
八大中心“保姆式”服務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檢測中心入駐的廉江家電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大樓,矗立在湛江廉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龍華大道與九洲江大道交會處東北角。這棟15層高樓落地建成近一年,吸引了全國各地多名家電企業負責人前來參觀學習,被廉江市眾多小家電企業經營者譽為“廉江家電人的夢想家園”、“行業標志”和“行業傳承基地”。
“互聯網+”創新中心、大數據中心、產品檢測中心、采購中心、營銷中心、企業孵化中心、“黨群+公共行政服務中心”等8個公共服務中心集中于廉江家電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內,向廉江市600多家家電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廉江市以平臺為載體形成洼地“虹吸效應”,構建小家電公共服務創新體系,平臺已累計投入1.65億元。
為加快構建公共服務創新體系,廉江市采取邊建設邊引進邊推進辦法,陸續引進威凱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廣東省小家電智能制造區域創新中心等多間公司和專業團隊。同時立足“八位一體”的全方位服務規劃而建立的八大中心,為家電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為企業的轉型升級注入了強大的信心。
——大數據中心,為企業量體裁衣:建設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的智能分析,對行業運行情況進行全面分析,以進行針對性的扶持、引導。
——家電產品研發中心,解決產品設計難、研發難、升級難問題:建立小家電設計、研發和智能化改造平臺,解決小家電企業共性的技術設計、研發投入過大、智能化生產程度低的問題。
——“互聯網+”創新中心,對集群升級改造:建立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工業互聯網平臺、公共電商平臺、眾智應用平臺、運行監測平臺,實現利用互聯網對小家電產業集群的升級改造。
——家電產品檢測中心,統一行業檢測標準,引導企業達標提標提升市場競爭力:建設集檢測、認證、質量技術咨詢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檢測平臺,引進權威認證機構,為企業提供3C、CE等認證服務。
——采購服務中心,解決原材料采購難、價格高、質量差等問題:解決小家電行業在原材料方面購買渠道,為小家電行業提供最經濟的原材料,提高產品的利潤和質量。
——“黨群+公共行政服務中心”,解決進門難、辦事難、審批難等一系列問題:整合園區各部門統一辦公,輔之建立一個以審批服務為核心的政務服務平臺網,推行“一站式服務”。
——營銷服務中心,展示本地家電文化,打通全國銷路:設立一館三區(未來家電體驗館,基地歷史展區、家電展區、配件展區),全面展示小家電產業歷史文化,從而吸引四面八方的客源。
——科技創業孵化中心,讓中小微企業“走進來”,把高端企業“送出去”;搭建以科技創業孵化為中心,職業培訓與創業實訓為基礎的集職業技能培訓與創業指導等職能相結合的多元化綜合性創業孵化平臺。
俯瞰湛江廉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郭龍碧 攝
依托“云”賦能
廉江家電制造從“數字化”轉向“數智化”
兩年前,坐落在廉江市九洲江大道邊的廣東威王電器有限公司入列廉江市第一批技改企業名單。“按照政府給的政策,每家企業每年可以獲得技改獎補資金有上限,我們每年都是做到頂格的750萬元。”該公司董事長梁蘇認為,2019年起廉江市實施的該政策,成為廉江制造業向“智造”升級的巨大推動力。
據廉江市科工貿和信息化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該政策主要內容是以小家電產業集群為試點,省、市、縣按20%、30%、10%比例對企業的智能化改造項目設備給予事后獎補,旨在把廉江打造成可示范可復制的智能制造轉型示范基地。
截至2021年9月底,廉江市共計有36家企業簽約54個項目,設備金額24759萬元,具體包括已完成驗收項目28個,設備金額9512萬元,省市縣財政資金合計獎補5050.62萬元;待驗收項目26個,設備金額15247萬元。在已完成的項目中,共計為企業節省人力成本1734萬元/年,生產效率提升20%以上,能耗下降20%以上,推動廉江市家電產業初步實現向價值鏈中高端發展。
在陸錫章看來,完成技改只是實現了家電制造的“工業3.0”升級。“可以說是完成了信息化,但還沒有形成‘智造’化。”陸錫章表示,要真正實現家電制造也從數字化向“數智化”轉變,還必須依托“云”賦能。
為推動廉江市企業設備數據、管理數據、供應鏈數據等要素“上云上平臺”,廉江市積極謀劃“新基建”布局,為廉江市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有力支撐。截至2021年9月底,今年廉江市新增5G基站183座,累計開通5G基站689座,廉江市主城區已基本實現5G網絡信號連續覆蓋。
有了“新基建”的基礎,廉江市大膽啟動5G應用試點,打造威王電器等一批5G+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項目,推動工業企業“上云上平臺”。目前,廉江全市有25家家電企業依托工業互聯網(小家電)行業云平臺開展產業集群工業互聯數字化轉型試點。
與“云”賦能同步,廉江市緊握品牌提升要素,積極提升家電產業競爭力。由廉江市委、市政府引入的威凱湛江公司,預算在廉江投資1800萬元,旨在廉江建立粵西家電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并牽頭推動“廉江優品電飯鍋”團體標準的制定。同時,廉江市廉江高新區也正在申報廣東省智能家電特色產業園,努力打造區域品牌形象。
據廉江市科工貿和信息化局有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威凱湛江公司已召集行業頭部企業開展兩輪標椎研討,預計“廉江優品電飯鍋”團體標準在年底完成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