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鮮技術落后,采后處理技術落后,之前是我市農業發展面臨的一大瓶頸。
近年來,在政府部門的指導支持下,湛江大地雨后春筍般冒出一座座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為越來越多的農民減少了農產品損耗,讓農民從“靠天吃飯”到“看天管理”,增加了經濟收益,也推動了我市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日前,記者在徐聞縣下橋鎮達生冷庫車間看到,保鮮作業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兩條生產線同時對火龍果進行分級、洗凈,準備進入冷庫。而走進冷庫,寬敞的庫區,先進的設備,整潔的環境,都讓人耳目一新。
徐聞縣達生食品有限公司冷庫面積10000多平方米,容積4.5萬立方,一批次可容納農作物達500萬斤,是目前廣東最大的田頭冷庫之一。該冷庫車間于2020年11試運營,目前設備運轉正常,為種植戶和流通戶解決了農作物保鮮問題,有效地延長農作物鮮活周期,并使農作物由原來只能在省內銷售,擴展到可以銷往全國各地,甚至國外,成為名副其實的保鮮“加油站”和“倍增器”。
投資數千萬元的“高大上”田頭冷庫,并不是大企業大公司所為,而是由徐聞有著20多年務農經歷的種植大戶林妃二、謝妃順、陳二等3人合股建設。“冷庫距離田間只有幾公里,收獲的水果和蔬菜直接存放,等到市場價格相對合適的時候再出售,既保障了品質,又降低了損耗,真的是件大好事。”林妃二是該公司的負責人,2015年,他與村里其他幾戶農民種植的香蕉大獲豐收,但由于沒有冷藏保鮮設施,一時賣不出去,導致爛果損失不小。
這類果多傷農的事,也在種植大戶謝妃順、陳二等人的身上發生過。痛定思痛,長痛不如短痛,他們經過商量,決定合股建設田頭冷庫,不僅可以解決自己的農產品保鮮問題,還可以幫助更多農戶渡過果蔬滯銷“寒冬”。
據介紹,通過冷藏和加工,冷庫大大提高農作物的保鮮質量,并且適用范圍廣,在徐聞縣及附近雷州市生產的辣椒、玉米、香蕉、火龍果等都可以冷藏。該冷庫面積大容量多,基本能解決當地種植戶和流通戶的農作物制冷需求,同時也可以滿足雷州半島乃至周邊地區農作物的冷藏需求。
徐聞縣達生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妃順指著正在作業的流水線說,該公司的兩條火龍果分揀線,通過果品的分級、洗凈后,可以直接進入冷藏車間。果品制冷5個小時后就可以上市,而且經過冷藏跟不冷藏有天地之別。自然成熟的火龍果新鮮度只能保存7天,但經過冷藏入庫后可以保鮮一個月,打通果蔬保鮮“最初一公里”,給水果銷售一個很大的緩沖期。
今年10月初,在第17號臺風“獅子山”來臨前,當地多位農戶搶收了10萬余斤蔬菜,并把經過包裝處理的蔬菜放置在冷庫里,避免風雨的傷害,最大限度減少了農戶的損失。
冷庫工作人員張養說:“瓜類可以在冷庫保藏得很好,存半個月到1個月依然符合食用要求。把新鮮采摘的果蔬就近入庫,不僅能有效應對‘田間熱’,還讓反季節銷售成為可能。在時令果蔬的錯峰銷售期,瓜果更甜、蔬菜更綠,農民的腰包更鼓了。”
在冷庫一片區,工人們正忙著挑揀、打包火龍果,而后送進冷庫。火龍果收購商楊老板告訴記者,前段時間火龍果“爛市”,為了解決火龍果滯銷問題,他頂著壓力收購了上百萬斤,然后放進冷庫冷藏。近日火龍果市場回暖,每斤價格提高了0.8元至1元。僅此一項,錯峰銷售增收就達近百萬元,多虧冷庫幫了大忙。
冷庫的運營,不僅帶旺當地的旅店、飯館、運輸等行業,還解決了附近村莊富余勞動力就業問題。目前,在車間作業的固定員工有30多人,遇上農作物上市旺季,該公司人工達300多人,每人每天收入不少于200元,火龍果搬運工多達1000多元,大大增加了他們的收入。此外,該公司正在籌建現代化水果加工廠,主打菠蘿、火龍果等農產品,拓寬水果銷路,帶動更多附近村民就業,進一步推動當地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現代化的進程。
據了解,近年來,徐聞縣在加大土地規模有序流轉力度的同時,積極引導當地農民規模種植菠蘿、火龍果、荔枝等優質水果和韭菜、茄子、辣椒等蔬菜,并加快配套“田頭冷庫”建設,指導支持建了一批新鮮蔬果‘大冰箱’,用于臨時貯存蔬果,并采取錯峰銷售,不僅較好的規避了現代規模農業種植的風險,還促進了當地生態蔬菜產業的發展,從而更好地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